一、北京著名八大饭店分别是什么?

北京著名八大饭店分别是:

1、春华楼:

春华楼,清末京城八大楼之一,位于北京西城区马连道9号院,开业于民国初期,为八大楼中唯一经营江浙菜的饭庄,相传名菜有锅贴鸡、松鼠桂鱼等

2、新丰楼:

新丰楼原址在虎坊桥向东的香厂路口。以经营白菜烧紫鲍、芝麻元宵和素面汤驰名京师,是清末民初有名的京菜馆,开业于道光年间可与当时最阔气的“东兴楼”相提并论。

3、庆云楼:

庆云楼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坐落于烟袋斜街内,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曾是昔日诗酒流连之地。

4、正阳楼:

正阳楼饭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八大楼"之一的老字号。历史上的正阳楼饭庄以经营山东风味菜为主,民国初期增添了别具一格的" 螃蟹"菜和"烤涮肉"等,一时誉满京城。

5、鸿兴楼:

鸿兴楼,是一家以饺子出名的老字号,早年于菜市口开业经营,其菜肴属山东菜系,名菜有鸡茸鱼翅、锅塌鲍鱼、葱烧海参、酒蒸鸭子、醋椒鱼等。

6、致美楼:

致美楼,位于北京市前门大栅栏。开业于明末清初,原为姑苏菜馆,后改为山东菜系,位于前门外煤市街。

7、泰丰楼:

泰丰楼是一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2号楼的中餐厅。创办人为山东海阳孙氏,原址在前门外煤市街一号,是名噪京都的“八大楼”之一。

8、东兴楼:

东兴楼,坐落在东安门大街路北的东兴楼饭庄,创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是一座前出廊后出厦的大四合院。东兴楼被同行誉为“八大”鲁菜饭庄之首。说起这些事,可谓众所周知。

二、老北京顶级美食饭庄 如今几家留存?

北京人吃饭的讲究可大了去了,光是老北京饭庄的名字,里面就有不少学问。“八大居”、“八大楼”、“八大堂”都是老北京有名的饭庄,这居、楼、堂有什么讲究?如今咱还能品尝到其中哪些 美食 呢?

八 大 居

1、福兴居

2、万兴居

3、同兴居

4、东兴居

5、万福居

6、广和居

7、同和居

8、砂锅居

《鲁迅日记》1912年8月22日记载——

鲁迅被教育部任命为佥事,晚上他和两位好友去广和居喝酒庆祝,鲁迅要做东,两位朋友不允许,说:“我们为你祝贺,怎么能让你破费?”一番争执,最后采取了AA制,每人花费1元钱,快乐地吃了一顿,还喝了酒。

八大居 之 砂锅居

这弯曲的外形,来源于精湛的刀工。煮好的白肉切片,要求每一片匀称整齐,厚度不能超过2毫米。再加上自制的酸菜,这砂锅白肉吃起来香而不腻。

八大居 之 同和居

炒的时候要双手并用,一手拿锅铲搅,一手拿个专用炊帚把锅边上的鸡蛋刷下来,同时还要时不时淋点油防止糊锅。就这样一刻不停,至少搅炒十几分钟、四百多下方能成功。

八 大 楼

1、东兴楼

2、安福楼

3、致美楼

4、泰丰楼

5、鸿兴楼

6、春华楼

7、正阳楼

8、新丰楼

这些叫楼的饭庄,规模更大,布局雅致,使用的餐具也更精致。据说,当年东兴楼开业,由于使用的餐具特别贵重,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不用端茶倒水的茶房,这茶房叫“撂高儿”。他就待在饭馆视线最好的地方,负责安全工作,既防小偷来偷客人,也防客人拿走饭馆里的贵重物品。

八大楼 之 东兴楼

在《雅舍谈吃》中,梁实秋记载了在东兴楼吃过的一顿“奢侈大餐”。1926年夏天,梁实秋的同学时昭瀛从美国归来,要在东兴楼请客,委托梁实秋经办,并指定要30元一桌的酒席。而东兴楼最高档的燕翅席只需16元,所以30元可以算奢华的大餐了。开筵之时,珍馐美味摆满一桌。

【东兴楼老照片】

八大楼 之 致美楼

北京有个致美楼,还有个致美斋。有人说致美楼是从致美斋脱胎而来,有人说致美楼是原致美斋伙计跳槽与别人合开的;还有人说是致美斋兄弟分家,又开了致美楼。

梁实秋先生在《锅烧鸡》一文中,曾有致美楼、致美斋的记载:“(致美斋)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是厨房还是路东的致美斋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力巴儿提着盒子送过街。”

这么看来,致美斋大约就是致美楼的前身了。如今的致美楼在陶然亭公园北门斜对面,这里的传统菜是一鱼四吃。

一条鱼做出四种吃法,中段鱼身从中间鱼骨处劈成两半,一片糖醋,一片糟溜;鱼头和鱼尾红烧;其他碎肉裹上面粉软炸。一条鱼吃出了四种口味,值得一试。

致美楼的点心也很有特色,烧饼和萝卜丝饼最有人气。

八大楼 之 泰丰楼

八大楼留存至今的还有一家,泰丰楼。始创于 1876 年,创办人为山东海阴孙氏,原址在前门外煤市街 1 号,现在的地址在前门西大街。

清《道咸以来朝野记》一书中记载:“京师南城饭馆……至最久而不衰者,惟泰丰楼、致美斋二处。”泰丰楼在这百十年间也是几经转手,1952年关门歇业。民国初年,孙中山、宋庆龄都在这吃过饭,1984年经宋庆龄建议重新恢复了泰丰楼老字号。

八大楼 之 正阳楼

有人说,“在北平吃螃蟹唯一好去处是前门外肉市正阳楼。”当时的老北京吃主儿,一说吃蟹,必上正阳楼。

每年秋天,正阳楼都会派专人去天津选购螃蟹。为了买到最好的螃蟹,正阳楼会开出高价,所以卖螃蟹的商家都是等到正阳楼挑拣完了,才拿去市场卖。螃蟹好不算完,回到饭庄,正阳楼的厨师还有一手养蟹的绝活儿。他们把螃蟹养在大缸里,几天之后能够又嫩又肥又干净。用的什么招儿呢?

鸡蛋白催肥!螃蟹买来之后养在大缸里,每天浇鸡蛋白,吃过一两天鸡蛋白,螃蟹个个顶盖肥,此时它胃中的杂物也吐干净了,再用清水洗净,进笼屉大火蒸熟。红艳肥满的大螃蟹就出锅了。

据说,早先正阳楼吃蟹,餐尾会上一碗汆大甲。这碗汤是用高汤和剥好了的蟹螯七八块煮熟的,起锅洒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锅老油条,吃起来妙趣无穷,是一餐蟹宴的压轴。不过,如今想喝这碗汤,恐怕只能在文字里品味了。

始建于1843年的正阳楼, 最初开在前门外肉市胡同,20世纪80年代北京恢复老字号,正阳楼在前门西打磨厂重新开张。但随着前门地区改造,西打磨厂正阳楼又再度关张,只剩下天坛南门以西的正阳楼独立店。不过,截止到今天,天坛那家正阳楼也不知所踪,我只查到了北京顺义还有一家正阳楼,不知是否一脉。

T

JIN

TIAN

老北京八大居如今还有2家营业:

同和居、砂锅居

八大楼确定还有3家营业:

东兴楼、致美楼、泰丰楼

曾经最气派的八大堂

今天只留存一家: 惠丰堂

北京的饭庄叫“堂”的最大。既能设宴吃饭又能听戏,讲究的是气派。著名的八大堂有——

八 大 堂

1、会贤堂

2、集贤堂

3、庆和堂

4、福寿堂

5、聚寿堂

6、同兴堂

7、天福堂

8、惠丰堂

【会贤堂旧址】

八大堂 之 惠丰堂

2015年有人做调查发现,餐饮品牌平均只能存活2.1年。而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老北京饭庄,个个都是百年的字号。

一百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曾经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

有些消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有些却走过几万个日出日落来到了今天

以前的那些奢华简朴的高低之分

早已被岁月抹平

留下的只是

百年传承的好手艺

老味道。

三、(原创)吃遍大同:大同餐饮名店名菜榜单

食物,是生命的能源和给养,是一种食材的语言表达,是生活里沟通的桥梁,更是代表城市的名片。大同 美食 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一样是大同 旅游 的品牌,2018年,由《东方 美食 》评选的大同餐饮名店名菜榜单出炉,本次评选出的200余款菜点,不拘于餐企大小,只以好吃、好销论英雄,集中展示了活色生香的大同美味,而且,对来大同消费的外地游客,也是一个可靠的消费指南。

吃货们有福了,不妨照着这份大同名菜名吃榜单,开启玩转大同年的 美食 之旅!

王府至尊酒店:老汤烤肘子、宅门醋熘鸡、腊八蒜杏鲍菇、鲜果水晶虾、金蒜肥牛粒

魏都国际酒店:大同印象、焰火海螺果、 养生 珍菌佛跳墙、茉莉烟熏乳鸽、双味河虾、玫瑰鱼籽配黄桃冰沙

浩海国际酒店:椒香银鳕鱼、红烧肉夹饼、白玉鲜虾卷、秘制老坛鸡、鸿福多宝鱼

同煤大酒店:捞汁海鲜全家福、干锅臭桂鱼、干锅鸭头、霸王猪脸、思乡大菜包

花园大饭店:清汤国宴狮子头、扒肉条、盐煎羊肉、什锦拌粉、一窝丝

北都国际酒店:醋焖散养鸡、封缸肉小白菜、黄金肉、老汤猪头肉、温拌莜面、红糖馒头

弘雅饭店:烀肘子、黄焖鸡、过油肉、扒羊肉

同和大酒店:迷你花菇扣肉、宫廷八宝饭、五仁糖酥饼

晨光国际酒店:椒麻龙利鱼、千岛湖大鱼头、灌汤虾球

老爷庙风味 美食 府:鲜菜焖羊肉、刀削面、千岛湖奶汤鱼头、状元鸡

红旗大饭店:国宴狮子头、千层饼、功夫烧方脯、一品焖仔鸡、砂窝麻地沟羊肉、文煨雪花牛腩

老大同饭庄:什锦锅、过油肉、小酥肉、糖醋鱼

华贸大酒店:铁板蜜汁奶酪、石头烤羊尾尖、盐焗大虾段、风味小牛排、秘制江团鱼、百花绽放

同和大饭店:香辣蟹、麦香猪尾、武大郎烧饼

凤临阁:百花烧麦、凤扒窝、抓炒里脊、糖火烧、扒肉条、什锦火锅

世璇国际酒店:钵钵肉、明炉海鲜盛宴、特色羊头、招牌牛肋排、排骨鸡肉嘎巴锅、一锅香

昆仑饭店:关东烧肉、水晶虾仁、葱烧海参、黑椒牛柳粒、葱香肥肠、萝卜丝饼

紫泥粗粮馆:青椒水煮鱼、黄馍馍、炕土窝、烩热粉、盐味牛肉、手抓羊头

凯鸽火锅:番茄锅、鲜切纽约克、鲜切毛肚、赛汗羊肉砖

梧桐餐厅:全麦蒸饼、梧桐一品炖、功夫炖鱼

田园餐饮:鸿运当头、三羊开泰、红蒸鲥鱼

凯鸽酒楼:松露汁烧鲜鲍鱼、贵妃醉鱼、虾干白菜、虎眼丸子、番茄脆菇沙拉、老干妈方肉

瑞世佳典:炭烤澳洲牛肋排、扒羊肉、土豆甲鱼、国宴清汤狮子头、原味高钙丸子

喜来堂酒楼:砂窝多宝鱼、汤王白菜、稠粥烩菜、烧汁焖香菇、海带酱肉包

尚品御泉铁板烧:火焰菲力牛排、法式红酒鹅肝、鹅肝鱼籽蒸蛋、法式焗蜗牛、香煎银鳕鱼

尚品御泉炭火烤肉:雪花牛王排、辣品大块牛肉、红酒调味牛排

东兴鼎昊·鼎大厨:百寿馍、蛋面菊花、方肉大包子

孙记包子:八宝粥、杂拌菜、羊头捣蒜、宫保鸡丁、熏肉包子、酸汤豆花鲈鱼

玉安温泉生态岛:生态杂粮鱼头、土豆芝麻饼、家炖鸡、土鸡蛋碰糕、泉水杨树叶

啤咔聚会餐吧:红柳木大串、风骚钢管鸡、诸葛烤鱼

大美酒店:传统四小缸、压锅地瓜翅、牛气冲天

康佳甜农家食府:葱花嫩牛柳、山蘑炖鸡、排骨山药丸、干炸黄花、蒙古烤牛排、香辣诱惑蛙

白孔雀食景村:八大碗、大同第一肠、黑豆牛鞭、王府火锅

御品坊火锅:招牌麻辣鱼、御品羊拐弯、秘制麻酱

于记包子:黄焖凤爪、招财鱼、包子贺老人羊杂:粉羊杂、素羊杂、油炸糕

老城味道:腌葱叶烩土豆丝、闭门菜、香菇小酥肉

辣老婆馅饼店:焦熘丸子、六婶煎土豆、辣老婆馅饼、麻辣豆腐

九龙馅饼坊:老汤牛肉、土鸡炖手擀粉、九龙馅饼

鼓楼东街老火锅:秘制羊肉串、杜泊羊、麻油酱萝卜、麻叶、松茸童子鸡锅、什锦锅

京焰云南菜:松茸汽锅鸡、香茅草烤鱼、碧玉明虾菜胆羊肚菌、泡沫凉拌米线配胶囊

绿岛快餐小吃:手打豆腐粉、刀拨面、肉夹馍

鲁西炖肉馆:景誉糖酥饼、烧肉炖筋丸、农家粉丸子、茶树菇肉丝面

驴香坊:驴香坊大骨头、老汤驴板肠、老汤驴腩、老汤驴排

梧桐面食:愣麻叶、大同刀削面、什锦砂锅面

一口香煎饼:鸡肉卷、西式煎饼、中式煎饼

乡品香私房面:排骨面、茶树菇肉丝面、牛肉面、肉酱干拌面

陈阿宝酒馆印象:吊烧筋头巴脑锅、虾籽烧肚片、腊肉腊肠

阿香卷饼:卷饼、手抓饼、肉酱饼

都市生活一家人:什锦老火锅、团团圆圆、秘制砂窝鸭

蔡家酒楼:过油肉、麻辣蹄花、蜜汁脆皮虾、红烧肉浇饭

小媳妇凉粉:小媳妇凉粉、辣椒油、小媳妇熏鸡蛋、莲花豆

面道:经典肥牛面、传统猪肉面、酸菜肥牛面、海鲜面

老汤驴肉:带皮驴肉锅、卤肉卤肠、驴肉火烧

辣上瘾:水煮鱼、香辣鸡软骨、香菇鸡、馋嘴牛蛙、小炒黄牛肉

东方削面:传统猪肉削面、抿豆面、压豆面、抿拔锅儿

山汉郝记凉粉:山汉凉粉、豆面猫耳朵、炒块垒

下寺坡开锅豆腐:开锅豆腐、烤羊肉串、酱牛肉

四、东兴市有什么好吃的

要说中国那就多了,我是北方人,只能说我们那里的,告诉你兰州牛肉拉面也算中国有名小吃,要在中国找一家没有兰州牛肉面馆的城市,难。不过,牛肉面一走出兰州就变了味儿,别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正宗的牛肉面,恐怕还非得到兰州。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

雨过金城关,白马激溜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入山非五泉,养心须净空。山静涛声急,瞑思入仙境。

可见早在清代“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已是兰州的美味小吃了。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点,这也是兰州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漂满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是找的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使劲地要蒜苗香菜,好象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种。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既继承了传统牛肉面的精华,保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将其按照现代快餐理念进行了发展,使这一民族小吃得以发展。

牛肉面的制作,需要面粉、牛肉以及几十种香料。据测算,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面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兰州东部黄土高原的养牛产业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面粉加工产业。此外,围绕牛肉面原料的运销,还形成了一支贩运大军。

兰州牛肉拉面在兰州俗称"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做牛肉面做出了名堂,让人吃上了瘾。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打得个名扬天下。兰州拉面是汤面,而且还是“清汤面”,它的精彩之处就是汤清。首先是煮好面条后分离净煮面的浑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汤是清的,不加入酱油等有色物。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继承了传统牛肉拉面的技艺,选择上等面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和面剂,按照传统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剂子,再经拉面师用手抻拉,观看其拉面过程如同观看表演一般。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可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中不同形状的面条,如此新鲜的面条,自然比各种机制面条、干面条更美味可口了,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6~7碗面条。 中餐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清爽鲜亮丰富的色彩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一般来说,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的汤采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种天然香料熬制而成,香味扑鼻、天然香料中的助消化成分更使人食欲大增,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其调料配方独特,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软中带筋、滋味绵长、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香味扑鼻,更是美味无比。堪称兰州牛肉面中的极品。

我常观看马家兄弟牛肉面拉面师马尕三拉面,面和得不软不硬,拉起来像皮筋似的,两胳膊若没有一把子力气怎行?面可以拉得很细,他的拉面真是一绝。越夸奖他,他越抖神,眉飞色舞,如同表演魔术。拉得比挂面还细,而吃在嘴里利利落落。各种形状的面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不同偏好。男孩子吃“二细”(稍粗),女孩子吃“细”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叶子”和“毛细”(更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爱吃“细”的和“韭叶子”, 下苦力的工人农民、军人和猛汉却偏爱“宽”的甚至“大宽”(二指宽、宽裤带)……而且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姆指头,筷子夹起来卜楞卜楞的像是鲤鱼打挺。本来拉面的妙处就是在于那一口咬劲儿,多少有些韧性,不像机器面那样的糟,其原因是拉得久,把面的韧性给拉出来了。“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错阳差。所以兰州牛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性情好恶毕见 ,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别看拉面师傅操起面,一搓一拉,连抻数次,即变戏法似地拉绕出一碗细长的面条,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做面的工序复杂。传统的做法用"蓬灰"和面, 而面则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近年来已用专用的和面剂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关键。首先是选用韧性强的优质精粉,提前半天,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搓成长条,揪成3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兰州拉面的面条本身抻拉制而成,但并不是它的独有特色。我国许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熟制方法有别。拉面越细越佳,在一些技术比赛中,拉面的师傅通常竞比相同的一块面谁能抻出更多根数的面条。抻出来的面要很细,就成了绝活。而无论多么细,兰州拉面的面条要求韧,俗称“有劲”,要求煮好后,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捞又放下,面条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状片刻,否则就是“没有劲”,拉出来的面就不合格。抻面是未经发酵的“死面”,体积小含面多,一碗面里通常用三两面粉。一些头回吃的大肚汉外行象吃普通面条一样,一口气吃上两碗,结果撑到晚上还不饿。在西北地区形成的兰州牛肉拉面本质上属于清真食品,我国的清真菜饭在口味上,多佐五香料。兰州拉面的汤里也有较浓重的香料,配方十分讲究,在兰州有些名气的牛肉拉面铺的香料配方对外人绝对保密。但共同的特点是:牛肉拉面汤汁香、辣、麻,而且味较重。

牛肉拉面的优劣除了拉面外,最重要的秘密在于淳香的汤,兰州人吃牛肉面,先喝一口汤,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庆年间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面至今,这汤的配方是代代相传,所谓清汤并非水加盐,而主要是十多种佐料与牛肉原汤熬制而成。熬汤时选用甘南草原上出产的肥嫩牦牛肉或黄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称棒子骨),牛肝,有的还添入鸡汤,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铁锅内再加入本地特产的绿萝卜片熬成即可,肉汤气香味浓,清亮澄澈。食用时只选用调好的清汤。煮熟的拉面浇上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便是返璞归真,这“清”自然清香无比。也许水土也是一个方面,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河谷地的滩上,是省会以上级城市中地下水质最好的。另外,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产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牦牛体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长,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体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生存,生长期长,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称。高原无污染的草场环境天然放养的牦牛,除了味道鲜美外,因其长期食用许多野生草及药种(如贝母,虫草、板兰、红花等),所以当地的牧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黄丸”。此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牦牛肉确实是天然无污染的。其肉有驱风寒之功能,还可治胃寒,风湿,类风湿等病,有滋阴补肾、强身壮体之功效,其营养价值极高,不论怎样,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的。

西北人喜食辣,食兰州牛肉拉面不放辣椒不是地道的吃法。兰州牛肉拉面的辣椒也是很有讲究的。要保持汤清,就不能直接放入辣椒面,否则辣椒面会将汤染红,就不成清汤了。辣椒必须佐以芝麻和几种香料先用温油炸到一定火候,炸成红油红辣椒混合成的东西。火候不到,油没有辣味,火候过了,辣椒糊了,就成黑色。红油红辣椒放到碗里,辣椒和红油漂在汤上,不与汤相混合,汤依然是清的,而用筷子挑起面条,辣椒油附在面条上,红光闪闪,十分馋人开胃。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清香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云的街头牛肉面馆,其味必定佳。 大众牛肉面每大碗只收2.2元钱,相当便宜。不到两分钟即能做好一碗拉面,非常节约时间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

兰州牛肉面的在城关区的店有“清真马林牛肉面”;“清真尕马牛肉面”;“马六甲牛肉面”;“马有布牛肉面”;“马三十六牛肉面”;“马五哥牛肉面”;“穆斯林高汤牛肉面”;“老西门优质牛肉面”;“马宝斋清真牛肉面”; “华夏老街清真牛肉面”;“马记牛肉面”;“马家老字号牛肉面”; “马家兄弟牛肉面” ;“萨达姆清真牛肉面” 还有名不符实、昂贵的“金汤牛肉面”(300-500元,包括菜)。有人说兰州的牛肉面姓“马”不姓“牛”,这话一点也不假,您不妨打听一下,开牛肉面馆的老板十个有九个姓“马”。 兰州的牛肉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著名的 “马家大爷牛肉面” , 马家大爷牛肉面秉承了怀庆府清化(今河南博爱县)陈家小车老汤牛肉面的做法,以汤为百鲜之源,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经过长期实践,用牛肉、肥土鸡、牛肉为主料,采用三十多种调料和中药调配熬制的老汤,经沸煮、微煮,使主料鲜味溶于汤中,中间要经过两次“清俏”,成品清澈见底,味道极其鲜美,是牛肉面里最入味儿的汤料,不仅鲜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滋阴潜阳,补阴虚,清血热。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入脾、肺、肾三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极一时,后因战乱老马家再也未开过的牛肉面馆。“马家大爷牛肉面” 除了大众牛肉面之外,“富禄牛肉面”和“官府牛肉面”,其制作方法精致与考究令人瞠目,就现在的制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当时的扑学大师张澍曾为马家大爷牛肉面提联,

上联是: “马家大爷美名播远方莫怪众人称天王”

下联是: “牛肉汤面贵客经门外难禁嘴角流口水”

横披只一个字“香”,

还有:横披是“金城美味”

上联是: “离去屡回头犹羡清汤牛肉面香浓郁”

下联是: “过来频啧嘴直夸马家大爷炉火纯青”

,当是的文人墨客提的对联很多,例如还有一付

上联是: “清汤牛肉面香气袭人三碗再吃还嫌少”

下联是: “水爆牛肚仁味儿可口两碟仍添不算多”

横披是“马家大爷”.

上联是: “提着汤勺拉起扯面自命为锅边镇守使”

下联是: “端上大碗吃个二细称得上金城活神仙”

横披也是“马家大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的第七代传人马中杰先生身藏马家大爷牛肉面调料的配方至今密而不喧。山西的章宾程、新加坡华侨马海文、美籍华侨陆丛容出天价购买其配方,马先生至今仍不动声色,有关部门也多次动员马先生将配方有偿贡献出来。据说马家大爷的牛肉面的汤是由先生自己亲自配置的,几乎每个兰州的头面人物都知道,我和省政府的老王说到要到马家大爷家去吃牛肉面的时候他一脸的惊讶,说:“哦,你连马家大爷牛肉面都知道了”。 我坐省政府的车去刘家峡,司机对我说:最高级的牛肉面是马家大爷牛肉面,配上牛头肉、水爆牛肚仁和其他若干凉热荤素小菜,那就是兰州牛肉面的天王和至尊了,“一些中央领导来兰州,就是在请马先生主厨作牛肉面的。“马家大爷牛肉面”的九字经是“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家住南关十字的金老先生今年89岁,说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家住在贤后街附近,吃过马家大爷的牛肉面,那真是不寻常的美味呀!前几年听说马家大爷的远房亲戚在西关十字一家饭店表演牛肉拉面厨艺,转了一个礼拜,才找到,一尝啊,嗯,对味儿!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感觉又回来了!

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里七上八下,钢糨, 钢糨的不是滋味"。听起来有点夸张,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兰州街头牛肉面馆随处可见,其集面、汤、肉、味、色于一体,带给食客的是一种迅速便捷且实惠便宜的正餐美味,从而赢得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声誉,兰州拉面曾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事实上,有很多人不了解兰州,却知道或吃过“正宗兰州牛肉面”。牛肉拉面经过了几百年的“锤炼”,在国外的华人社区也比比皆是。香港企业家李嘉诚、演艺界的陈龙等作客兰州,在品尝牛肉面后赞不绝口:“兰州牛肉面真是名不虚传。应该早日到香港去发展。”台湾中华传统及现代文化推展协会的秘书长吴伟民,专程来学习牛肉面制作技巧,他的理想是把久负盛名的兰州牛肉面这一饮食文化的珍品传到台湾。台北中华美食展筹委会执行长蔡金川说: 今年为了中华美食展走了一趟大陆兰州,吃了兰州最著名的拉面,我发现当地人最厉害的地方是,每一个卖拉面的店家,谈起拉面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台湾牛肉面今后如果要向国外行销,这一点很重要,牛肉面既然是台湾的特产,我们一定要把台湾牛肉面的特色理出来,甚至想出属于台湾牛肉面的口号,这对行销宣传都很有助益。

业内人士估计,兰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4300家,一家牛肉面馆用工5人至10人,目前有几万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馆每年付出的劳动力报酬至少在1.3亿元以上。有人统计过,兰州清汤牛肉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正走向世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兰州牛肉面知名度的提高,已有很多海外中国餐厅开始经营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的牛肉面拉面师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吃香。为此,兰州市有关部门把兰州的牛肉面拉面师作为向境外劳务输出的一个“拳头产品”,积极将牛肉面拉面师送出国门。从1979年至今年,甘肃民间已累计向韩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沙特、伊朗、菲律宾、马来西亚、英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荷兰、加拿大、丹麦、法国、土耳其、埃及、瑞士、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德国、牙买加 、黎巴嫩 、立陶宛、卢森堡、立陶宛、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匈牙利、希腊、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保加利亚、马耳他、摩纳哥、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等国输出了5310多名牛肉面拉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