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石公主”号邮轮3700人因疫情被隔离,海上隔离生活是怎样的?

邮轮乘客讲述“海上隔离”:

除了焦虑和担忧,越来越多乘客也在尝试与外界沟通,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他们的“隔离日记”斯潘塞·费伦巴赫(Spencer Fehrenbacher)是一名在天津读研的美国人,原本打算和朋友在“钻石公主”号上一起庆祝春节。他对CNN表示,自己心情“还不错”。船上有船员提供食品和饮品,并且上网也是免费的。食物的选择也很丰富。据费伦巴赫介绍,上周四的早餐就包括两个煮鸡蛋、水果、酸奶、小蛋糕、羊角面包、橙汁还有咖啡。中饭则提供了熏鸡肉沙拉、虾肉、鸡肉或豆腐炒蔬菜供选。晚餐则向乘客供应蔬菜千层面、炖牛肉或者焗意大利面。

此外,隔离的第三天起,船长就已经规定,允许内舱的乘客到甲板上透透气。乘客们被允许外出一个半小时,但必须始终戴着口罩,并且彼此相距一米以上。从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来看,大部分邮轮上的乘客都在努力调节情绪,苦中作乐。网友“Shannon”就发布推特说:喝了威士忌感觉十分兴奋。就让我们畅饮度过漫漫长夜吧。

据大部分乘客反馈,船上的伙食不错,但是无法使用邮轮上的娱乐设施,只能困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或者看电视。乘客马修·史密斯(Mathew Smith)就显得十分乐观。为了打发无聊,他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实时发布自己的隔离生活,其中发布最多的就是邮轮上供应的美食。在一则7日发布的推特中,他发布了当天晚餐的照片并写道:“不要相信那对宁愿去美国医院的新婚夫妇。隔离结束后,我可能还不舍得离开这艘船呢。”

据NHK报道,船上有许多老年乘客,部分人需要长期服药,现在意外被隔离,出现药物缺乏的情况,令他们感到不安。一名老年乘客对《每日新闻》说,他乘坐邮轮旅行已经40次了,第一次遇到被滞留的情况,14天隔离令人难以想象。

二、疫情期间拘留所收人吗

疫情期间拘留所是否收人是根据当地公安机关决定的。疫情期间避免看守所在押人员互相传染,所以有一部分的地区会暂时不羁押,进行延迟羁押处理。一旦疫情过去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羁押。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条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第四十六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三、法院说现在疫情期间不能拘留?

不是的。

防控疫情期间,各级法院对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要慎重采取拘留措施。确需拘留的,送拘时应遵从拘留所的防疫要求。拘留所明确告知因疫情原因无法收拘的,执行法院应在确认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无感染症状的情况下解除拘留措施。

有关案件需要跨区域执行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原则上应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事项委托系统,委托当地法院协助办理;执行法院确需派员赴异地办理的,应层报执行法院所在地区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备案。受托法院因疫情防控原因表示不宜受理事项委托的,委托法院应及时撤销委托。

扩展资料:

法院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级法院要严格对执行干警的管理,严禁执行干警组织或参与群体性聚会,教育执行干警不得编造或转发与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各级法院要切实关心、爱护执行干警,加强对执行干警防范疫情的宣传、教育,强化执行干警特别是外出办案干警的自身安全防护。如发现执行干警或家属有确诊或疑似感染情况,应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第一时间协调送医救治,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信息网-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执行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

四、江苏女子疫情前飞美国待产,产假后回国上班被开除,起诉至法院最后咋判的?

法律上,对于怀孕和处于哺乳期的女性职工是予以了特别保护的,女性职工一旦怀孕即不得随意辞退,哪怕合同到期了也不能辞退,必须等到哺乳期满以后才可以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

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因为处于怀孕或哺乳状态的女职工被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再去找工作十分困难,法律必须确保他们怀孕和哺乳期间得到妥善照顾。但是,近日一则“女子赴美国产子后,在哺乳期内被开除”的新闻,却有了不一样的结果,法院支持了公司的开除决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了劳动人事争议,比如违规开除、不交社保、克扣工资等,一定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仲裁后,劳动者或者公司任何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

本案争议焦点就两个:公司解除与李女士的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公司是否应当支付李女士赔偿金?移动公司提出,李女士以虚假的医疗证明材料请假,请假无效,属于旷工,公司有权予以开除,公司提交了相关规章制度:李女士则提出,自己当时已经出现了先万亿流产的迹象,所以才提前赴美待产,虽然自己的确使用了虚假材料,但是请假理由是真实的,公司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请假,自己不属于旷工。

对于双方的辩护理由,法院提出了3点意见:李女士以虚假证明文件请休假,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李女士的“请假”行为看似遵守移动无锡分公司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请假流程,但其以“委托就诊”获得的“医疗证明书”以虚假的外部形式影响了用人单位对病假的真实性的判断,并致使移动无锡分公司在形式真实而实为虚伪的“医疗证明书”的蒙蔽下做出了“违心”的准假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可见,诚实信用是我国民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作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诚实告知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鉴于李女士并未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已经失去了继续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用人单位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兼顾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国家利益。

在新冠疫情爆发,各地、各单位均需要了解、上报职工的行踪轨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李女士不仅继续隐瞒其在美国待产的事实,还继续以“委托就诊”获得的“医疗证明书”向移动无锡分公司申请病假,其行为主观过错明显。

李女士自述其“有先万亿流产的情况”,可能“流产”“早产”,但令人疑惑的是,该种情况下,李女士仍愿意向航空公司作出“适合飞行承诺”乘坐飞机前往美国待产?只能说明,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并非严重到完全不能工作的程度。最终法院驳回了李女士的起诉,后李女士提起了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本案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像本案中李女士隐瞒个人行程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近期已经有多起故意隐瞒行程然后被行政拘留,甚至被刑事拘留的案例,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女职工入职后即怀孕,然后躺平等着休产假”,这种新闻总是能引起网友的关注,因为这对于公司来说其实不公平,但公司想开除他们好像也没办法。本案告诉我们,并不是没办法,如果怀孕的女职工存在违背诚实守信行为的,比如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公司都可以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这也是有法律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