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因此,可以说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是发展国民经济。黑龙江旅游服务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边境跨国旅游业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加快国内外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旅游服务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这些都为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背景
一、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顺应市场导向和旅游发展趋势的需要
人类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沉淀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并形成难以消融的乡愁;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空间日趋缩小,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随着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发生着转变,厌倦了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对生态、体验和教育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起舟车劳顿,更喜欢趋于近距离亲近自然的、生态与健康的休闲活动;还有很多城市人因特殊的历史背景(如“北大荒”时期的知青),渴望旧地重游,体味过去;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也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从热门拥挤的旅游胜地疏散到广阔的农村,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田野宁静、清新的空气和纯朴的民风,成为新的时尚休闲,满足了城市人舒缓工作压力、老年人向往闲适生活、年轻学子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外国游人感受中国乡土文化和风土民情等不同层面的多种需求。尤其在2006年“中国乡村游”主题的推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评定活动,大大推进了全国各地的农业旅游发展。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热潮的到来,使更多的旅游者认识农业旅游,也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到它的优势,发展农业旅游。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是顺应市场导向和旅游发展趋势的需要,必将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2.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农”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作物种植一年一熟制,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收入低,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发展农业旅游能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家旅游局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中,提出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结合。发展农业旅游完全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是农村发展和建设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有效途径。
(2)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旅游所带来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的意识,更多地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而且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要讲究旅游业六大要素的配套发展,提供规范服务,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较高,这促使劳动者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带动了农村教育整体发展。
(3)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大量劳动力过剩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农业旅游,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旅游接待,经营各种形式的项目,亦农亦旅,这样既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能实现财富向农村的转移。由于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附加值,不但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也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帮助农村脱贫致富。
(4)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所追求、所享受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返朴归真的体验,幽静的田园,清新的空气,碧水蓝天的环境是吸引旅游者进行农业旅游的前提,在开发农业旅游时必须选择生态效益型的发展模式,防止过度开发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的农业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善,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黑龙江:以新媒体“为媒”撬动“微旅游,大经济”
黑龙江:以新媒体“为媒”撬动“微旅游,大经济”
2017东北旅游新媒体峰会于近日在哈尔滨举行,以下为您带来会议的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2017东北旅游新媒体峰会于近日在哈尔滨举行,在全程视频直播的峰会上,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侯伟首次推介今夏黑龙江十大主题旅游产品,并启动黑龙江旅游微博总话题#畅游龙江#,大兴安岭旅游委主任孟利等在会上进行了互联网和新媒体营销案例分享。这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推介+新媒体营销案例培训+互联网整合营销新平台搭建,让黑龙江旅游业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营销理念得以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全省各地旅游部门、景区、旅行社等单位运用互联网营销旅游的能力。
针对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侯伟副主任分析说:“因覆盖面广、用法便捷、内容丰富、效率高、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新媒体已成为旅游行业目前最火热的营销方式。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提升知名度,拓宽旅游产品销路,加深旅游产品在游客心中的影响,从而在大众旅游时代脱颖而出,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探索方向。”
在黑龙江省旅游委双微平台影响力屡攀新高、黑龙江旅游官方网站更新换代、“旅游+直播”新手段引发龙江旅游关注热潮等良好基础上,黑龙江旅游将进一步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以新媒体形式“为媒”,撬动该省“微旅游,大经济”时代到来。
黑龙江旅游“过招”新媒体营销“招招出奇”
如今人人离不开手机,处处游弋着网络,黑龙江已然将新媒体作为旅游行业最火热的营销方式。位于中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拥有原生态旅游资源,然而黑龙江旅游业的新媒体营销思维却并不“原生态”,该省打造了思想前卫、成效卓著的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更用直播、秒拍等最时尚的传播形式宣传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等旅游资源优势,黑龙江旅游“过招”新媒体营销“招招出奇”。
2015年,黑龙江省旅游委开通官方微信平台,与官方微博联合打造龙江旅游对外传播的互联网首发阵地,正式开启黑龙江旅游新媒体营销新阶段。两年时间,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平台在创作优质内容、完善微信功能、紧跟实事热点、配合营销活动等精心的运营手段中华丽演变。截至目前,已累积获得关注23.8万人,平均图文阅读量1.2万+,平均互动点赞300+。据《2017互联网+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在722个地方旅游政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进入最有影响力政务公众号top 10 并跃居第1的好成绩。
操作简介、功能强大、信息量大的微博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不谋而合,是目前黑龙江“微旅游”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2016年,日臻成熟的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博在新媒体营销攻坚战中“大展拳脚”。在2016·黑龙江湿地论坛、“重返青春岁月”活动、“我和动物做朋友”为主题的线上互动等活动中,以高曝光率、互动量雄踞微博榜单前列,成功引爆话题,增加传播声量。同时,省旅游委紧跟市场新趋势,巧用“旅游+直播”新手段展现黑龙江秋冬魅力,在“万人直播五花山”秋季直播、“奇妙的冰雪之冠”系列直播等中活动大胆试水,结合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成功吸引网民关注,增强黑龙江旅游品牌的口碑和热度。
同年,省旅游委结合用户使用习惯,搭建全新改版旅游资讯网站,于10月黑龙江冬季旅游推介会(北京站)上宣布正式改版上线。焕然一新的网站囊括了首页、印象龙江、初识龙江、线路推荐、旅游资讯、精彩游记、专题活动、会员中心等八个板块,均实时更新内容。根据不同板块,收集整理全省景区、酒店、旅行社等重点信息,保证数据准确。自此,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形成双微先行、官网坐镇的新媒体营销矩阵。
黑龙江旅游“举步”微博话题“步步生辉”
在新媒体营销“前战告捷”的良好形势下,黑龙江旅游业“乘势举步”,启动黑龙江旅游微博总话题#畅游龙江#。全省各级旅游部门、景区都可在此话题发布旅游信息,在新媒体端实现黑龙江旅游资源信息整合,便于网友实时搜索相关信息,深入了解龙江旅游。每周由新浪提供信息数据评出最佳10条微博榜单,由省旅游委官方微博和新浪黑龙江官方微博共同公布,新浪将为排名第一的微博提供二次包装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峰会上启动的“东北三省一市旅游宣传共享平台”,为黑龙江与吉林、辽宁、大连搭建了旅游资源共享专题;成立的“东北网红联盟”,为东北三省一市(大连市)旅游意见领袖(网红)搭建互动协作平台。
2017年,省旅游委将与更多的新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互联网+”营销手段,增强微博、微信、直播、秒拍综合使用的传播合力。黑龙江省旅游委官方微信平台将推出“为你读龙江”、“航拍黑龙江”等融合语音、视频等全新形式的固定栏目,继续配合今年全省营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传播,加固黑龙江省旅游委互联网传播中的重要阵地功能。
在新媒体营销道路上,黑龙江旅游业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出奇,以双微为主阵地实现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跨越式突破。在新媒体营销思路下,黑龙江将深度推广龙江大旅游概念,让“畅爽龙江”品牌在互联网高速运转中美誉海内外,广招八方客,用大美“微旅游”撬动龙江“大经济”。
【相关新闻】
黑龙江一季度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10%
“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3.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3.78亿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31.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26.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和11.11%。”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黑龙江旅游交出的“春天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振兴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发力方向之一,发挥全省整体生态化和冬季冰雪游“两大优势”,在产品供给和市场营销“两大重点”狠下功夫,创新推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旅游营销模式,推出了全省总体旅游品牌“畅爽龙江”,并成功叫响“冰雪之冠·畅爽龙江”“ 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冬夏子品牌,首度提出“北国之春·畅爽龙江”和“五花山色·畅爽龙江”春秋子品牌,将冬夏为主、春秋为辐四季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到了新高度。
2016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呈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全年共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增长11.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27亿元、增长17.7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4亿人次、旅游收入1572.86亿元,分别增长11.25%和17.64%;入境游客95.7万人次、增长14.65%(经关境入境增长19%)。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旅游业综合拉动效应不断显现,去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上年增长14.3%的基础上增长12.7%,哈尔滨机场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省外手机漫游入省用户在上年增长31.2%的基础上增长14.2%;省外银行卡刷卡交易额在上年增长50.1%的基础上增长39.4%。
为推动冰雪旅游,去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专题会、省政府常务会、冰雪季专题会,高规格、大视角、系统性地研究部署发展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建设冰雪经济强省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大批准从2016年起,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冰雪活动氛围。
在冰雪旅游季来临之前,黑龙江旅游发展委员会还整合全省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了“大美雪乡”、“ 鹤舞雪原”、“ 北极圣诞”、“ 秘境冰湖”、“ 冰雪森林”等5条精品线路,并在国内外掀起营销热潮。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先后在北京、山东、上海、四川、广东等五个客源地省市举办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深度推介黑龙江冬季旅游文化和产品。五省市共有500多家旅游企业代表出席,有近200家媒体参会,获得阅读量超过216万,互动量超过20万,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8.5万,曝光量达1570多万。紧跟市场新趋势,巧用“旅游+直播”开展“奇妙的冰雪之冠”大型直播秀, 7站总计直播15场,累积曝光量达30亿,直播+短视频观看量超2000万。借势2017年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热点持续发力,通过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示冬季冰雪魅力,通过春晚效应实现冰雪旅游的“人财两旺”。强强联合,举办“两会一节”式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世界城市冰雪旅游合作组织筹建大会、第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实现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2,247万+,品牌曝光量达9,800万+的好成绩。春节后黑龙江巧借“春雪”,开展“春天里的冰雪之冠”反季营销,重点推广全省滑雪资源,延长冰雪旅游季。
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促进和繁荣了黑龙江冰雪旅游市场,推动黑龙江冰雪经济迎来了兴旺的春天。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旅游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本省游客以一日游出行为主。省内居民出行频繁,省内游和一日游持续增长。数据测算结果显示,本省一日游游客1455.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4%。二是省外过夜游客持续增长。数据测算结果显示,一季度全省共接待省外游客1063.9万人次,同比增长8.01%。其中,接待省外过夜游客1045.06万人次,同比增长7.44%。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问卷调查显示:被访者对旅游相关服务与设施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其中,住宿满意率最高,达93.7%;餐饮92.4%;景点87.9%;购物83.9%;交通83.2%;娱乐83.6%;旅行社81.6%。四是旅游品牌营销作用凸显。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召开了2017年全省夏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夏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打造观光类产品、体验参与式产品、避暑养生类产品、休闲类产品等四类,森林主题、湿地主题、避暑养生主题、自驾游主题、出境游主题、观光农业主题、体育类主题、音乐主题、建筑主题以及动物主题旅游等十大主题夏季旅游产品。
黑龙江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旅游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抓住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继续着力精化产品供给、细化产品营销、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市场监管,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突出打好生态牌、念好冰雪经,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黑粤旅游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促进旅游与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向度假旅游和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一流目的地、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不断激发释放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
黑龙江旅游业资源的优势是什么?
近年来,黑龙江不断强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冬季已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区域,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4-1)。
表4-1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黑龙江凭借全国最大面积的森林、众多的江河湖泊、独特的火山地貌及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已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等精品冰雪旅游线路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黄金旅游线路,避暑、生态、休闲、文化等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对俄边境旅游、北方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等系列产品也深受人们喜欢,基本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边区域市场辐射的良好发展格局。哈尔滨的文化旅游、齐齐哈尔扎龙的湿地旅游、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伊春的森林旅游、镜泊湖的高山堰塞旅游、亚布力与雪乡的冰雪旅游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旅游项目。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
二、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省份
1、江苏: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接待国内旅游者首次突破3亿人次,达到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87.9亿元。
2、广东: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同比增长23.9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3.83亿美元,增长约23.48%。
3、上海:2010年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30亿元,同比增长50%;接待入境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同比增长45%。
4、浙江: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4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总收入2643.7亿元,同比增长17.5%。2010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5、山东:2010年山东实现全省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2915.9亿元,同比增长25.1%,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同比增长21.2%。
6、北京:2010年力争实现境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2615亿元,同比增长7.1%。
7、辽宁:2010年全省旅游收入目标锁定2500亿元。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9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8、河南: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2亿元,较上一年相比,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3%和15%。
9、四川:2010年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2010年四川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同比增长23.8%。
10、湖南: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425.8亿元,同比增长29.68%,喜进全国10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02亿人次。
11、福建:计划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预期超过1300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预期目标是1.12亿人次。2010年1-10月福建旅游总收入约925.59亿元比增6.3%。
12、天津: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2011年计划接待海外旅游者力争达到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80亿元,同比增长20%。
13、湖北:2010年,湖北将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名牌,计划实现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2亿人次,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增长20%。
14、山西: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108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9%。其中,海外旅游接待1302856人次,同比增长22.01%;海外旅游创汇46459.91万美元,同比增长22.93%;国内旅游接待124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8%。
15、贵州: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1060亿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旅游接待人数达1亿人次。
16、安徽:2010年目标是实现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75万人次,国内游客1.4亿人次。
三、旅游收入500-1000亿元省份
17、陕西: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9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6%;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4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1%。
18、云南: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旅游总收入达900亿元,力争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以上。2010年1-7月,旅游总收入达498.4亿元;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45.7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78.8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接待国内游客79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5%。
19、河北:预计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1.5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以上。
20、重庆: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918亿元,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62亿人次。
21、江西:2010年旅游总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1.08%,相当于全省GDP的9.2%;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5.06%。
22、广西:2009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9.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和6.9%;接待国内游客1.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7亿元,分别增长21.9%和33.6%;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1.201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达701亿元,增长31.3%,
23、吉林:2010年旅游收入达到725亿元,预计2011年将提升25%。
24、内蒙古: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目标锁定720亿元,同比增长17.77%。
25、黑龙江:201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631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国内旅游收入为357.49亿元,同比增长33.6%。
四、旅游收入100-500亿元省份
26、新疆:2010年旅游收入281亿元;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创汇3.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038万人次。
27、海南:2010年1至9月份,旅游总收入191.84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1%和20.02%;全省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1915.3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8.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03%和19.05%。
28、甘肃: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到235亿元以上。
五、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下省份
29、青海: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1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入境游客达46740人次,同比增长29.4%。
30、宁夏:2010年目标是实现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58亿元。
31、西藏:2010年,全区旅游收入突破6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2011年,西藏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7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