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埔县美食
百侯薄饼、大埔忆子粄、珍珠粄、笋粄、豆粄、鸭松羹、大埔苦笋煲、大埔凉粉糕等
1、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
2、大埔忆子粄:忆子粄为大埔风味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产地逐渐向全县扩展。名点忆子粄都必被端给宾客品尝,深得海内外华侨的赞誉。
3、珍珠粄:珍珠粄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4、笋粄、豆粄: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豆粄的粄皮的制作与笋粄相同,不同的是内馅以赤豆或白豆为主,咸甜皆可,煮成后用热油浸润,更能显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相粘。
5、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鸭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众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菜品。
6、大埔苦笋煲:苦笋是梅州大埔的特产,甘中带苦,苦中带甜。苦笋一般有三种做法:焖煲、炒、拌,风味以咸鲜清淡为主。其中就以苦笋煲最为人熟悉,是一道特色客家菜,是客家饮食文化的体现。梅州特色“大埔苦笋煲”采用山上野生苦笋,搭配猪脚腕肉或三层肉、客家酸咸菜、黄豆、蚝豉一起焖煲,将肉片跟笋片夹在一起吃,口感独特。
7、大埔凉粉糕:大埔凉粉糕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
二、大埔县的县城有什么经营当地小吃的老字号餐馆?
美食街,虽然是美食街,但根本没几家饮食店,我们大埔出名的小食店石生肉丸店,还有一般的溥饼店,
三、大浦县城的哪里有汇集众多大浦名小吃的美食街?
县城有条美食街,就在县政府东边100米左右。虽然说是美食街,但是东西并不是很多,不过那里有薄饼、肉丸、笋粄等等。
县城不大,就几条街,随便都走完了。东风市场有卖很多粄类小吃,就在街道两旁摆着小摊档,忆子粄、艾粄、豆沙粄、酵粄、发粄等等,当然,香香甜甜的鸭松羹也可以在这里买,五块钱一大碗。
到大埔一定要吃的当然是面、老鼠粄和肉丸了!面呢要吃手工面,不过现在很难找到正宗纯手工的了,不过风味也勉强有所保留。老鼠粄要吃上锅老鼠粄,这个在东风市场入口对面有个“三好眼镜店”,旁边有小店做上锅老鼠粄的,对了,对面有家肉丸店也是不错的!吃肉丸绝对不要去石生肉丸店,这家店早已经不是很久以前的那家驰名大埔县城的老店了,非常不卫生,做的肉丸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据说是草纸、米饭等等)。美食街入口的肉丸店据说还不错。在万川市场门口的平鼎肉丸店现在不知道还是不是像以前那么好。
在大埔县卫生院对面的卤味店的嘉应风味的卤鸡翅什么的味道还可以。
在大埔县图书馆往虎山中学的方向,有个好像叫“海记”的店,白斩鹅不错。
大埔的“药根鸡”那是相当的好,有130元的套餐,最好去莒村(大埔话叫ji村,四声),不过具体地点我找不到了。
大埔的牛肉干特别有嚼劲,很香,一包包卖的,不过里面分量不是很多。这个可以在大的商场里面买,也可以在东风市场卖副食品的小店里买,那里也可以买到豆腐干。向我们这些长期漂流在外的,在找下酒菜时总会想起这韧韧的,越嚼越香的豆腐干。种类很多,一般都是枫朗镇黄沙坑的,已经打成品牌了。
想吃到好东西,最好找个在大埔长大的朋友带着你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