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把普通人放入特殊环境,如何合理制造困难?

《波斯语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麻烦家伙”类型影片,也就是把一个普通人放在一个特殊环境中面对遇到的麻烦,这个人必须用尽浑身解数才能解决困难。

“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当这种想法出现时,观众就很容易对主角产生同情,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进去。

这种类型的电影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跟我们一样普通的主角和貌似无解的困难 。相对于主角个人能力来说,困难设置的相对难度是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但由于人的本性使然,观众并不希望看到主角长时间成功,所以在恰当时候需要再给主角一些教训。

从《波斯语课》的剧情来看,情节的设定完全符合上面所说。

电影开头就是主角雷扎跟一群犹太人一起即将被枪决。

这时候出现了第一个困难,不说逃出升天那么遥远的目标,雷扎要怎么从纳粹的手中存活下来呢?如果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完全可以抢夺一把枪,反杀周围几名士兵。可惜, 雷扎只是一名普通人。

雷扎在枪响之前,假装倒下,如果靠这招蒙混过关就太侮辱观众了。所以重点放在“我不是犹太人,我是波斯人”这句话上。正巧,军队中有一位科赫上尉想学波斯语,这就有了足够理由留下雷扎的性命。

可是我们都知道雷扎并不是波斯人,那么“他要如何骗过长官”就成了观众现在的疑问。这是第二个困难。

如果我们是科赫的话,如何让雷扎证明自己的身份?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他说几句波斯语,不管自己听不听得懂,对方能说得出来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因此后面雷扎用“爸爸”“妈妈”“人们看落日渐沉,但依然会在天色瞬暗之时感到震撼”这几句话暂时蒙混过关。

如果科赫直接全信了,那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电影用“科赫只给了士兵两个肉罐头”来告诉我们,他心里仍有怀疑。此时观众会想,“科赫应该会用什么方法再次确认身份”。

接下来剧情确实设置了这种困难:一天40个单词,下班交接后就要翻译出来。像我们平时讲话,如果不是极为熟悉的语言,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翻译出来这么多。这是第三个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困难。

雷扎当然知道自己完不成,所以想逃跑。可是不管往哪跑,都注定要被抓回来,到那时谎言拆穿,绝对死路一条,只有回去才有一线生机。但回去又要面对那40个单词的问题,这又该怎么办?

出现角色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需要编剧帮他一把了。所以回到厨房后,科赫让雷扎做了抄写名字的工作。这样就给“40个单词”这个无解答案,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抄写名字并不是每天都有,学习单词却要一直持续,这是第四个困难,也是比较隐性的困难。作为厨房帮工的雷扎,给囚犯发放食物就变得合情合理。这个过程中,雷扎把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并且改造成了新的单词,困难迎刃而解。

如果剧情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就会显得无聊了,那么如何制造超越“40个单词”这个难度的冲突呢?

电影中给出的情节是:在下意识中,雷扎把单词给记混了“拉矩既是面包的意思也是树的意思”。这符合我们平时的习惯,记得以前背英语单词时,是有可能把单词记混的。只是此时科赫对雷扎的信任度不够,所以感觉被愚弄,当然也确实是被愚弄了。

科赫得知雷扎撒谎后,让士兵故意刁难虐待他,这是正常的,毕竟谁都不喜欢被欺骗。假使我们手里有了权力,面对欺骗自己的人,也难保会如何使用。

那么,如何让雷扎重新获得科赫的信任,就成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这是第五个困难。

体力不支的雷扎累倒了,甚至奄奄一息即将丧命,可嘴里却一直念着不明所以的话。这些话只有科赫听得懂。用这样的方式,让雷扎重新获得科赫的信任。这种解决方式足以支撑起前面科赫的愤怒。毕竟还有什么能比用生命来证明更显的真诚呢?

接下来的危机来自于真正波斯人的出现。这是从一开始观众所担心的:如果真的波斯人出现该怎么办?一旦让两人见面,甚至说上一句话,谎言就会不攻自破。这个困难同样是靠雷扎本人的能力解决不了的,所以编剧让同屋的囚犯杀了这个波斯人。因为之前雷扎对这个凶手的残疾弟弟照顾有加,这个行为可以用报恩来解释。第六个困难也就这么解决了。

第七个困难来自于雷扎本身。由于纳粹军战场失利,想要尽快转移阵地,所以想把集中营的囚犯全都杀了。而雷扎出于同情或感激,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前面说到的残疾弟弟。自己走入即将被杀的队伍。解除这个危机的居然是科赫上尉,甚至为了雷扎,科赫违法了军规。这种设定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让观众感觉意外,因为前面已经做了足够多的铺垫。

即使最后科赫把雷扎带出来放走,也只是前面行为的加强而已。

电影中,除了给主角雷扎制造了七个困难之外,还塑造了科赫上尉这么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在剧情发展中,没有科赫这个外在压力,给雷扎制造的困难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在电影剧情中,对科赫的背景、性格、动机交代的都很清楚。

促使科赫学习波斯语的原因就在于他想去德黑兰开一家德国餐厅,因为他的弟弟在那里生活。

为了学习波斯语,科赫非常努力,每天学习4个,一周学24个(还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一个月96个,一年1152个,战争持续两年,词汇量就可以超过两千。工作之余、睡觉之前,可以说有空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所以到最后他甚至可以用假波斯语正常交流。

但是在野餐时,当他得知自己被骗后,他又展现出来暴力凶残的一面,是要把雷扎活活折磨死的打算。

从结果看,科赫由于学的是假波斯语而暴露被抓,貌似比较可怜。但需要注意的是,科赫前面表现出来的所有善意是建立在雷扎教他波斯语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一条,雷扎在开始时就已经死了。

雪崩之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纳粹集中营残杀了很多无辜平民,科赫可能没有直接动手,但是他为其他人提供餐饮上的支持,做的幕后工作。整个纳粹体系,任何一环都不能说是无辜。所以,跟雷扎相比,并没有那么需要被拯救。

《波斯语课》向我们展示了人在极限压力之下,潜力能有多大——创造一门语言都不在话下。可惜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票房只有三千多万,跟豆瓣8.2的评分实在有些不符,可以说是一部被蒙尘的好电影。

德国餐怎么吃 今天去德国餐厅, 点一份德国香肠配面包 旁边还有一些配菜 和 酱料 我该怎么吃 用

蘸料是配香肠蘸着吃的。讲究的做法是面包香肠都得用刀叉切成小块再吃。但德国人没那么傲娇,在一般的馆子你用手也完全没问题,除非是超级豪华的餐厅或者很正式的场合。法国餐厅吃饭就不能用手了。

德国有没有好的餐厅推荐啊?

杜塞尔多夫美食

-Himmel un Query:土豆泥搭配上苹果泥,上面铺上Blutwurst(血香肠)切片,再搭配上焦糖洋葱。

-Rheinischer Sauerbraten(莱茵醋焖牛肉):将牛肉放在红葡萄酒和醋里腌制多天,然后放入锅中慢炖制作而成。这道菜最早是用马肉做出来的,而在近几年里人们对马肉的需求很少,后面就将马肉换成牛肉来制作。

-Altbier(老啤酒):老啤酒是通过杜塞尔多夫特有的古老发酵技术酿造出的颜色偏深的啤酒,在杜塞喝老啤酒的地方很多是“前店后厂”,真是“分分钟出炉,秒秒钟新鲜”,这种啤酒因保质期短只供给杜塞及周边,想要喝到Altbier只能亲自到杜塞来畅饮了!

推荐餐厅:Zum Schiffchen(帆船餐厅),这是杜塞多夫城里最古老的一家传统餐厅,餐厅从1628年开始营业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拿破仑曾经在1811年来访过这里,餐厅里的布置复古味十足,店员热情且幽默,自来熟地和我开玩笑。在这样的百年餐厅里吃着杜塞特色菜,干一杯老啤酒,再惬意不过了。

科隆美食

-烤猪肘:都说来德国要尝一尝烤猪肘,外酥里嫩的口感,分量非常大,三个人点一份都绰绰有余,连皮带肉的咬一口,再配上酸洋葱丝,喝一口科隆淡啤酒,简直太爽口!

- Reibekuchen(土豆饼):科隆土豆饼的味道和我们在国内吃的很不一样,这是一道主菜,土豆饼可以自行选择配上生牛肉或者其他菜式,是我喜欢的一道菜。

-Schwarzbrot(黑面包):

德国本地人很喜欢吃黑面包,黑面包可以配其他主菜一起吃,味道有一点偏酸。

- Kolsch(科隆淡啤酒):啤酒成色淡黄色,味道偏淡,有淡淡啤酒花的味道。在科隆

喝啤酒是用细长的小杯子,不会用大酒杯喝,餐厅店员会拎着装满啤酒的大圆盘时常巡逻,看你的啤酒杯快要空杯了,便会来问你要不要续杯。

推荐餐厅:Gaffel am Dom(格法尔),这是来到科隆一定要去的百年猪肘名店,位置很好找,坐落在科隆大教堂边,我们点了一份烤猪肘,味道赞爆!

法兰克福美食

-Frankfurter Schnitzel and Green Sauce(炸猪排配绿酱汁):绿酱汁是法兰克福的特色,炸猪排配上土豆,再吃一口特制绿酱,要流口水了!

-Ebbelwei(苹果酒):在德国其他城市喝啤酒,到法兰克福要喝苹果酒。没想到苹果酒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地人用特别的器皿盛放苹果酒,喝起来苹果的醇香让人难忘,并且苹果酒还有促进血液循环 和美容的效果哦

推荐餐厅- Lorsbacher Thal(洛尔斯巴赫):这是一家德国传统餐厅,很多德国本地人来用餐,可以吃到法兰克福特色菜,喝到正宗苹果酒。餐厅有一个葡萄树小花园,环境也很棒。

吕德斯海姆葡萄酒小镇美酒

-Riesling(雷司令):雷司令是德国葡萄酒的一面旗帜,说到德国葡萄酒大家都会想到雷司令。雷司令是用上好白葡萄酿造的,酒入杯中便能闻到馥郁的香气,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种葡萄酒。

Rudesheim小镇餐厅私藏推荐:名为Berg’s Alte Bauernschanke的酒店餐厅,酒店老板有自己的葡萄园和酒庄,葡萄酒是他们自己酿造的。餐厅的牛肉做得非常好吃,一定要点当然是雷司令啦!你一定不会失望!

纽伦堡美食

-Nurnberger Stadtwurst/Bratwurst(纽伦堡小香肠):小香肠的制作方法是受纽伦堡专利保护的,只有在纽伦堡才能吃到,吃小香肠盛放器皿也是纽伦堡百年流传下来的。小香肠有煮的和烤的两种做法,吃小香肠一般会配上德国酸菜和酱料,比起烤的我更喜欢煮小肠,味道更佳特别。

- The Rotbier(红啤酒):红啤酒的酿造方法从中世纪一直传承下来,喝上几口,味道清爽,来纽伦堡可不要错过了哦。

- 推荐餐厅-Behringer's Bratwurstglocklein:在纽伦堡吃手指小香肠很有名的餐厅,味道和地理位置都很好,走进Craftsmen’s courtyard(工匠庭院)就能找到。

斯图加特美食

施瓦本最受欢迎的菜肴:Maultaschen(施瓦本方饺),Gaisburger Marsch和Linsen mit Spatzle(小扁豆鸡蛋面),Rostbraten(煎牛排),Kartoffelsalat(土豆沙拉),Kasspazle(芝士鸡蛋面条)和Ofenschlupfer(面包布丁)

推荐餐厅:Carls Brauhaus和Gasthaus Zur Linde,这两家餐厅都可以吃到地道的

斯图加特美食,Carls Brauhaus在王宫广场旁,Gasthaus Zur Linde

私藏餐厅的建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之前是一家老邮局,后面由两哥弟接手开起了餐厅,餐厅有三层,最地下一层储存着上好的葡萄酒,可选择在室外庭院花园用餐或者在室内,环境都很优美。

环保小知识有哪些

垃圾减量,特别是少制造一次性垃圾,应该是普通人最容易做到的环保小举措。

要说起「一次性」,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我们常常对这些东西带来的污染心生愧疚,但又无法完全拒绝掉这些便利。又有人说,谁不想环保?现在处处是一次性用品,用这些也是迫不得已。

我发现相比前两年,越来越多人对制造垃圾产生了「罪恶感」,并且自发地在寻找那些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

一次性用品真的不可替代吗?

替代一次性用品的10 件环保好物

#1. 环保袋 ➡️️超市塑料袋

要说被过度浪费的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实属第一,这也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做出的改变。自带购物袋去超市真不是大爷大妈的专属,现在有很多轻便又耐用的环保袋,颜值也在线,折叠起来就手掌大小,在包里备一个总没错。

△ @老公是块红烧肉:宜家的克纳拉折叠袋。可水洗,叠起来放包包里也不占地方打开容量也大。去超市买东西再也不用要一次性塑料袋了。

#2. 菜篮子/网兜 ➡️️ 买菜塑料袋

现在买个菜,动不动就十几个塑料袋;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去逛早市,大家拎着布袋子、提着菜篮子,倒也没觉得不方便。如今「零垃圾」买菜真的很难吗?

△ @careyzz:超市标配:棉布袋+菜篮子△ @PUPUPULA:周末我们进行了一场无塑料袋买菜活动,用棉布包、帆布包代替塑料袋,预先想好要买的海鲜、肉类自备相应的容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环保其实很简单。

#3. 棉布/网格束口袋 ➡️️ 保鲜袋

这种束口袋,不仅买菜的过程中能替代塑料袋;在家中储存食材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替代保鲜袋。除了少数叶菜,其实很多果蔬闷在不透气的塑料袋里反而不利于保鲜。

△ @Charmi_y:告别保鲜袋,用帆布缝几个布袋放蔬菜。

#4. 硅胶保鲜盖 ➡️️ 保鲜膜

硅胶保鲜盖可以水洗反复使用,甚至洗碗机洗就可以。薄盖可以适当拉伸,对尺寸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保鲜盖+碗其实就等于保鲜盒了~

△ @西八八:food huggers 硅胶保鲜盖,小果蔬用,其中一个size和铁罐头匹配,比如用了一半的罐装鸡汤用这个盖着就好。可洗碗机清洗,循环使用意味着环保。

#5. 蜂蜡布 ➡️️ 保鲜膜

蜂蜡布是棉布+蜂蜡制成的,材质天然 100% 可降解,可以像保鲜膜一样贴合在碗上。但也存在硬伤,就是不能放热食,否则可能导致蜂蜡融化。我每天早上习惯带一份三明治,用蜂蜡膜就刚刚好。

△ @西八八:美亚购入的bee's wrap。可水洗循环使用的蜂蜡保鲜膜,可使用上百次,环保的好东西。表面有蜂蜡所以有很香的蜂蜜味。△ bee's wrap 有三明治专用的蜂蜡膜,替代保鲜膜很方便。淘宝搜关键字也能找到代购。

#6. 随行杯 ➡️️ 一次性杯子 / 塑料瓶

随身带个杯子真的超方便,很多咖啡店自带杯还能打折。养生星人可能会选保温杯,但我实在不习惯每次等半天喝水还是烫嘴,而且放包里也太重了。自用的是rivers 咖啡杯,PP材质轻便而且密封性不错,12oz 的容量我觉得刚刚好。

△ @EVEN_Hoo:地球日用自带杯喝免费咖啡——在环保浪潮中跟着大家的步伐,小小贡献,小小享受。

#7. 便携食品袋  ➡️️ 打包盒

偶尔需要打包食物,带着保鲜盒又太占空间了。直到发现一个台湾品牌发起的产品众筹,刚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难题。内里是硅胶材质的食品袋,装汤水手提起来也不会洒,同样很轻可以折叠收纳。我买了大小两只,使用频率特别高。

△ @阿树啊被谁注册了:agooday的pockeat食物袋,有大小号,不同的印花~装水果、面包、甜点、汤水、蔬菜、煎饼果子、凉皮都可以都可以,收纳后可放在包里。

#8. 自备餐具包  ➡️️ 一次性餐具

社畜真的没时间做饭,点个外卖也不必太苛责自己了,勾选一下「无需餐具」同样有意义。即使不随身带餐具包,在办公室放一套餐具备用也蛮好的。(而且一次性餐具真的很难用啊

△ 即使备注了不要餐具,仍然有很多店家选择无视,外卖行业减少一次性垃圾真的任重道远。△ 随手翻包,我随身的餐具包里会装:筷子、勺、叉、吸管。

#9. 不锈钢吸管 ➡️️ 一次性吸管

我有时候无法拒绝奶茶……自带杯+不锈钢吸管可以完全替代一次性。夏天特别爱喝椰子,不锈钢吸管也很好用。

△ @晓寒深处Ss:外卖的饮料、奶茶、咖啡,夏天的时候日均饮管用量可以高达三四支。七月份去伦敦发现很多餐厅已经不再提供吸管或只提供纸质吸管,塑料吸管应该很快就会像塑料袋一样限制起来了。除了不锈钢,玻璃的也可以选择,一个结实,一个方便看清清洁。

#10. 更多可循环方案……

除了以上这些,在好好住 APP 上还能看到很多住友,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甚至无需重新购买,就利用手边的小物,真是蕴藏着不少生活智慧啊!

△ @张长长长:花王拖把配闲置浴巾。一块浴巾可以剪成12块,先吸尘,再在地板表面喷些稀释的查理清洁剂,轻松搞定全屋地板,告别一次性湿巾。△ @一只赤鹿:下水道一次性滤纸太浪费了,而且经常下水不畅,我在旁边挂了一个网上1,2元的食品夹,直接夹起头发扔垃圾桶就好啦!△ @小栗子爱宅爱旅游:宜家PRUTA系列,一组有大大小小很多个盒子的那种。大盒子可以用来买包子烧麦烧饼,不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袋。

除了拒绝「一次性」,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

#1. 减缓纸巾的消耗速度

总免不了要用纸巾,但我会用干净的收纳袋装一些卷纸,带在身上代替小包装的面巾纸,同时购买卷纸也会选择无纸芯、无独立包装的。

#2. 一次性塑料,未必只能用一次

塑料是原罪吗?我想塑料不该背环境的锅,更多时候是人类使用它的方式出了问题。塑料很难降解,正是因为它坚固耐用的特性。仅仅赋予它短暂的使用寿命,对塑料来说是大材小用,对地球来说也是负担。

#3. 精简消费:如无必要,勿增实物

如今很多产品功能真的过于细分了,以清洁用品为例。可能你囤了 N 瓶不同功效的清洁剂,都不常用,大部分都是用一两次就放到过期。倒不如用买清洁剂的钱定期请一次保洁,还省得自己动手了……

#4. 负责任地「断舍离」

即使是自己不再喜爱的闲置物品,也尽可能为它们找到更好的归宿吧。直接扔掉当然省事,但也意味着终结了它的使用寿命。

♻️ 服饰、床品、玩具:闲鱼、飞蚂蚁捐赠♻️ 书籍:多抓鱼、渔书回收♻️ 电器:京东拍拍、苏宁以旧换新♻️ 电子产品:爱回收、淘宝回收

#5. 减少浪费,物尽其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物尽其用。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

包括以上这些环境友好产品,也请慎重思考,自己能做到哪些?是否真的能够为环保牺牲掉这一点便利。

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也存在环境的成本,使用的次数越多,越能摊薄这个成本,才真正意义上有可持续的价值。

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买回家用了一次就闲置,真的没有任何必要。

在大环境下,我们的确都很渺小,但也是这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在一次次选择中,促成了最后的结果。不必被动地等待更完善的回收机制、更先进的可降解材料,等待他人或者大环境先做出改变,然后我们再被动地接受。

每一点积极的行动都有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我们改变与否,至少不必说:败局已定,我别无选择。

波斯语课里的女尸是怎么回事

小车上载满的裸体尸体是从毒气室里运出来的,那个冒着黑烟的房子是焚尸炉。

因为处死犹太人之前会要求把身上值钱的东西留下,除了首饰怀表以外还包括衣服,贵重物品自然被德国人中饱私囊,衣服是被当做集中营的柴火烧的。进入毒气室之前德国人要求脱掉所有衣服,就像洗澡一样,当犹太人进入“澡堂子之后”,水莲蓬里放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当一批犹太人吸入毒气死亡后便会被运往另一个地方,焚烧炉。

大家不用往“军妓”上面想,因为轴心国虽然都存在慰安现象,但是德国是三个国家中最不盛行的一个。并且德国的军官传统以出轨为耻。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逃避了枪决。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吉尔斯被德国军官科赫(拉斯·艾丁格饰)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

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约纳斯·奈伊饰)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

角色介绍:

吉尔斯演员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比利时犹太拉比的儿子,靠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才侥幸从纳粹枪口下逃生,但德国军官科赫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他只好小心翼翼地编造不存在的“波斯语”。在集中营的700余天里,他每分每秒都可能因为错误而丢掉性命,而强大的求生欲让他想尽办法瞒天过海。

克劳斯·科赫演员拉斯·艾丁格。

好斗但文雅的德国纳粹军官,战前是一名厨师,梦想在战争结束后去伊朗德黑兰开餐厅,非常渴望学习波斯语,因此悬赏让下属找一个会讲波斯语的囚犯来教自己。他不能容忍欺骗,所以不断警告吉尔斯,如果发现吉尔斯在撒谎就会将其处死,对吉尔斯来说,他既是死敌也是自己的生命线。

埃尔莎演员莉奥妮·贝尼希。

与集中营上校有染的纳粹女军官。原是科赫的助理,负责文书工作,因为字写得太过潦草,科赫用吉尔斯取代她,把她贬到厨房工作。她因此憎恨吉尔斯与科赫,与马克斯一起寻找吉尔斯的把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波斯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