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着照片去旅行 - 中欧游学之人在旅途(上)
终于到了旅行篇,来轻松一下!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发,布拉格和布尔诺,前四位都属于旅游城市,里面的特色景点网上一搜,图片,介绍,游记,攻略太多了所以我稍稍避开些,让大家了解些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中欧吧。一张图胜过一万字,跟着照片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奥地利 - 维也纳
新出炉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维也纳击败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名列第一。经济发达,低犯罪率等硬指标就不提了,光艺术这一项就碾压大部分的竞争对手。作为音乐文化之都,歌剧院,音乐厅,艺术馆扎堆,而且建筑外观也非常漂亮,随手拍拍都是画。
国人如雷贯耳的 金色大厅 ,很多人会以为就是“维也纳音乐厅”。其实是两个地方。金色大厅是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Musikverein,也叫音乐协会)里的演奏大厅,里面金碧辉煌,是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整栋楼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建成于1869年。
“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这句话的出处是用来形容奥地利诗人阿尔滕伯格(Peter Altenburg)的。这里说的‘咖啡馆’,指的是 维也纳中央咖啡馆 (Café Central)。它已经140多岁了,在20世纪初,这里是名人荟萃,思想碰撞的地方。有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光临,而画家克林姆特,席勒,佛洛依德也是此处的座上宾。连希特勒、列宁、托洛茨基都青睐于此。
布达和佩斯,本来是被多瑙河分成遥遥相望的两个城市,在1873年合并成了现在的布达佩斯。
1951年,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演出《白毛女》,正逢大儿子出生,为了纪念这一时刻陈强将其取名为“陈布达”,而数年后二儿子出生则取名“陈佩斯”。
去布达佩斯的路上,在服务区想买瓶水,一看价格,都是三位数:
其实,九人的聚餐,看着贵,但人均下来不到170人民币,还是很“全套”的西餐,饮料、酒、前菜主食甜点一应俱全,有Live music,服务也相当棒,重点是牛排很好吃量好足,鹅肝和Gulash(炖牛肉汤)相当美味(这是来匈牙利的必点美食)。同样的餐厅,同样的市中心位置,在国内大城市只能点一道主食好嘛。
匈牙利有一款世界级的美酒-贵腐酒,是一种很珍贵的甜葡萄酒,世界三大顶级贵腐酒是匈牙利托卡伊Tokaji、德国莱茵高(Rheingau)和法国波尔多苏玳三大产区。
瓶身上的“puttonyos”是匈牙利语“筐”的意思,比如标注“3 puttonyos”就代表酒庄用了3筐贵腐葡萄浓汁,框数从3筐到6筐不等,数字越大,葡萄酒就越甜,等级就越高。我买到一瓶10年5P的Tokaji回国和朋友们分享,在当地据说属于顶级的贵腐酒,那份醇香甘甜,真让人回味。
展翅飞翔的雄鹰是匈牙利神鸟“图鲁尔”,双脚抓着一把“阿提拉之剑”,据说有征服世界的神力。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人迁居布达1000周年的雕塑。传说当年匈牙利人来到这里,就是“图鲁尔”在前面飞翔带路。
链子桥耗时十年于1849年建成,是连接布达与佩斯间九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也是布达佩斯的象征。
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匈牙利最重要的教堂,历经54年,才最终在1905年建成完工。以匈牙利第一位国王圣·伊斯特万一世(Saint Stephen I)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匈牙利的巨大贡献。这位国王的右手手骨还作为圣物珍藏于教堂内。
来布达佩斯,有四件事情必须要做:一就是瞻仰圣伊什特万大教堂并登顶饱览城市全景;二是参观国会大楼 (不再赘述,参见中欧游学参访篇
); 三是漫步链子桥,不然都不能说来过布达佩斯;四是坐船夜游多瑙河,美到恍惚!
亦正亦“谐”的雕塑们
中欧的雕塑真心多,在斯洛伐克尤其明显,那是我们停留最短的一站,跟景点相比,雕塑倒让我们印象更深。
和国内不同,欧洲的雕塑以人物为主,很多是青铜材质,一比一人像大小,面容表情栩栩如生。那些中规中矩的纪念宗教圣贤或政治领袖人物的雕像就不多说了,看一眼维也纳的Mary Teresa的雕像就get 到了。
要是你行色匆匆地经过,说不定会被这个地下冒出来的“人” 给绊倒。这件颇有趣味的街头雕塑是画家Viktor Hulik在1997年完成的作品,是世上最有名气的街头雕塑之一,据说他的“头”还被偷过两次。
一个身着工作服的下水道维修工,刚从下水道修理完钻出地面,趴在地面休息。下水道的泥水在铜盔上滑过,嘴边却露出一抹笑容。关于这一抹神秘的笑容,众说纷纭,最广为流传两个版本:一是他为自己完成一件工作而感到高兴,二是说他其实是个偷窥者,那是邪恶的笑容。哈哈,你觉得呢?
是不是第一反应想报警?如果是的话,你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由捷克艺术家David Cerny创作的这件作品,曾在伦敦、柏林、芝加哥等地巡展,多次被路人当成自杀事件而报警。
这个悬在半空、单手死死抓住救命稻草不放的男人,正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一生多次罹患恐惧症,包括对他自己死亡的恐惧。这件作品展现的就是弗洛伊德对恐惧死亡的不断抗争。
当我在现场前前后后观摩的时候,有不少路人(很多是游客)顺着我的目光也往上看,然后有好几个人手捂着嘴,大惊失色的愣怔了半天,再仔细看了会儿才明白过来。
布拉格卡夫卡博物馆门口的两尊逼真的男性雕像由青铜制成,两人面对面站立嘘嘘,髋关节部位还会旋转,使得水花产生不一样的痕迹,而地上的小水池是捷克共和国的形状。它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这个雕塑作品也是David Černý的作品,2004 年建成,被人评价为世界上最诡异的喷泉,而被与我同行的小MM“誉为”“最黄色的喷泉”,看来捷克人的开放真是名不虚传。
下一篇我就和你好好侃一侃捷克和捷克人,在那里住的最久,有好多话想说呢,敬请期待!-_^
PS. 后来在网上看到David的另一件巨型动态雕塑《卡夫卡》(但我此行并没有看到)每一层都能水平地运动,使得卡夫卡有了动态的表情,就如他的《变形记》一般。它的动态方式跟《Proudy》有点像。
二、跪求《父子老爷车(1990) 》网盘资源,是陈强主演的
链接:
提取码:wqyd
导演:刘国权
编剧:公乐
主演:陈强/陈佩斯/郝岩/王滨
类型: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90
片长:84分钟
又名:FatherandSons'sCar忠厚老实的老奎(陈强饰)和儿子(陈佩斯饰)在改革的浪潮中下海了。岂料父子俩开店不成,在下海浪潮中被呛得人仰马翻。不甘心失败的老奎拿出了积蓄的两千元,买来了一辆四十年代老车,准备干出租。谁知好不容易买回来的车子竟然不能办理营运执照,父子俩再次傻了眼。恰巧这时某特区的任总经理想用老奎父子俩的车子开办旅游项目,于是和他们签订了特区开发合同。父子俩在特区人生地不熟,开着那辆老旧的汽车,上演了一幕幕既搞笑、又心酸的闹剧
三、游轮上的多瑙河(上)
流经布达佩斯的多瑙河。 (青辰/图)
村上春树在他的旅欧笔记《远方的鼓声》中这样写过:“我时常听见远方的鼓声。安静的午后侧耳倾听,会在耳底感觉出它的回响。这些鼓声让我想踏上旅途,想得不得了。”他还写过:“旅行是一次次的精神转换,不想在应付日常生活的时间里稀里糊涂上了年纪。”这些话真是深得热爱旅行的人的心。很多在路上的人,应该就是常常听见“远方的鼓声”的召唤,有时是自己,有时带着家人、爱人,一次次踩着鼓点出去追寻。
欧洲来过很多次,坐游轮游还是第一次。坐游轮的好处是,不用辗转换酒店,省却了舟车劳顿,也就更有精力吸纳外面的故事。今年暑假,我们用11天时间,沿着多瑙河,穿越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奥地利,停靠多瑙河风景最美的瓦豪河谷沿岸有故事的 历史 名城和小镇。
游轮公司的老板是挪威人,公司注册在瑞士。以前最大的客户是美国人,2000年就开通了美国船,至今,美国游客也是它们的最大客户——该公司65艘游船中,60艘都是美国船,像蜘蛛一样深入欧洲的各个水域。另外5艘,就是中国船——2016年,这家游轮公司首次开通了中国船,全部接待来自中国的客人。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强大的消费能力让人无法忽视。我们出发的时候,美国船和中国船同时出发。两艘游轮有时并行,有时又分开航行,最后总是汇集在一起,是很有现实隐喻的一幕。
中国船上,除了船长,船上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船上餐饮也以中餐为主,煎饼果子、包子油条、担担面、北京烤鸭一应俱全,最大限度尊重中国人的口味。首航的时候,船上客人还不多,86间房,入住率不足一半。但很快,这个数字就发生了变化。2018年起,游客出现井喷式增长,常常满仓,而且往往是一家三口、五口、老中青三代同行。
这趟11天10晚的多瑙河航线,船票每人23000元起,最贵的“奢享家庭套房”,每人费用超过6万元。吃住游一价全包,但不包括机票、签证费,也就是说,要登上这艘游轮,每人少辄3万人民币,一家三口出行,就会花去10万人民币。船票价钱,给上船的游客准入划了条线,换句话说,这艘游轮上的游客,基本来自中国的中产阶层,算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境外出游,这种配有中文服务人员、中文导游的行程,令他们“走出去”的第一步显得容易许多。
游轮客房内,唯一的 娱乐 设施是电视机,电视机没有接通卫星连线,电影片单都是固定的,定期更换。最近的片单里,为数不多的一部跟亚洲人有关的电影,是《疯狂有钱的亚洲人》(《Crazy rich Asians》),2018年在美国爆红,后来也在中国院线上映的大爽片。游轮上也的确有一些“土豪”项目,它们体现在升级行程中,美其名曰“一生一次”行程。诸如直升机俯瞰瓦豪河谷,每人费用549欧,还有直升机造访德国新天鹅堡,每人费用2129欧元。但据我了解,掏腰包者并不多。中国人富起来了,但这艘船上的游客,表现出了有节制、理性的消费观,“钱该花才花“,没有到疯狂的地步。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此次多瑙河航线的入口。老一辈的中国游客对布达佩斯的印象因喜剧艺术家陈强而起。解放后,陈强来布达佩斯演出,被当地美景震撼,此后,陈强陆续有了两子,他给大儿子起名陈布达,小儿子取名陈佩斯,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陈佩斯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这段轶事也流传开来,成为中匈友谊的一段佳话。
年轻一代对这个故事倒是不以为然。更多的文艺青年是冲着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而来。不过,这是安德森对布达佩斯开的一个“玩笑”,片中除了饭店大厅真实可考之外,饭店本身是临时搭建起来的模型,外景则几乎全在德国取景,换句话说,除了片名之外,这部电影跟布达佩斯没有半毛钱关系。
布达佩斯随处可见的黄色2路电车,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青辰/图)
其实欧洲游好多地方都是受了名字的牵连,让大众对它们有诸多误解。比如多瑙河,小约翰·施特劳斯那支著名的圆舞曲叫《蓝色多瑙河》,去过多瑙河的人才发现,多瑙河常常是绿色的,有时也泛出黄色,或者棕色,什么颜色都有,就是没有蓝色。为什么照片里的多瑙河看起来却是蓝的呢?那是因为欧洲的天太蓝了,天气晴好的时候,映射到河面,把河水给染蓝了。
我们的导游叫高山渡,50多岁,是个地道的匈牙利人,中国通,说着一口带着口音的流利中文。他毕业于匈牙利的“985”,罗兰大学中文系,2003、2006年又分别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进修中文,后来在郑州也工作过一段时间,游历过中国的许多山山水水。“高山渡”是他自己起的名字,他的解释是,他的英文名叫“Alexander”,亚历山大,同中文谐音“压力山大”,再谐一谐,就拐到了“山渡”上。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牵强,但也佐证了高山渡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布达佩斯有全世界第一座公共公园,叫“市民公园”,我们路过的时候,草地上三三两两躺着晒太阳的人和他们的狗。“好安逸哦,不像中国,到处都是人。”同船的成都老太太不由发出感叹。她的丈夫在一旁应和,“所以叫你是要出来多看看,开开眼。”“开开眼”,成为这艘游轮上许多家庭出行的第一目的。
匈牙利人口确实不多,全国人口也就1900万人,还没有一座北京城人口多,作为首都的布达佩斯,人口更是少得可怜,不到150万人,而且数量与日俱减。高山渡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里人嫌布达佩斯太拥挤,上下班时间又大堵车,于是纷纷搬到布达佩斯近郊的小城小镇居住。“我以前也觉得挺有道理的,但自从我去了中国,去了北京,回来后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呵呵一笑。
走在这座城市里,随便拎出一个建筑,就有上百年 历史 ,市中心的楼大部分建于19世纪中期,布达佩斯人对这些老建筑也颇为得意:链子桥,170年了;欧洲最古老的缆车,运行了140年;布达的城堡山上,马加什教堂附近,一家名为“Tarnok”的餐馆开了600年,至今还在营业……以至于初到布达佩斯的人,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总有些旧旧的感觉。
横跨多瑙河的链子桥是布达佩斯的地标之一。 (青辰/图)
“我们不太喜欢现代化。”高山渡对我说。1970、80年代,那时匈牙利政府大搞现代化建设,在多瑙河沿岸修了三座五星级酒店,当时的老百姓欢欣鼓舞,认为匈牙利的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几十年过去,如今再看当年的那三座现代化建设产物,黑黑方方的,外观丑陋,被当地人嘲讽为多瑙河的“伤疤”。
船行了一夜,次日中午,抵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这是一座相对冷门的城市,很多人之前听都没听过它的名字。因为它的邻居——捷克布拉格名气太大,又很是艳丽,于是布拉迪斯拉发常常是坐冷板凳的那一个。
前述我还在嘲笑匈牙利人口稀少,比起布拉迪斯拉发,它也堪称“人口大国”了。斯洛伐克全境人口才500万,作为首都的布拉迪斯拉发的人口占了十分之一,也就是50万人。
城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建在山丘上的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它有相当一部分是奥地利大公和国母玛丽亚·特蕾莎为她最心爱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建造的。说起这个特蕾莎相当有意思,她被戏称为“欧洲丈母娘”,20年间,她生了12个孩子,女儿们成年后,都被送出去,成为邻国的“太子妃”,特蕾莎也正是通过这种联姻的形式,稳固了奥地利的帝国地位。
布拉迪斯拉发街头藏着很多雕像,最著名的是一个叫做“库米尔”的雕像。库米尔是一个下水道维修工。路面井口盖板打开,他刚从下水道修完障碍钻出地面,趴着休息,头盔上还带着泥水,手上有些脏污,但明显是活干完了,他嘴角浮现出一抹笑容。在到处都是皇家、贵族、宗教名人才有权力塑像的欧洲“雕像界”,这尊雕像显得弥足珍贵,它是一次对平民阶层的致敬,一曲劳动的赞歌。
布拉迪斯拉发著名的“库米尔”雕像,主角是一位普通的下水道维修工。 (青辰/图)
同样的,船至布拉迪斯拉发,游轮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跟随导游游览布拉迪斯拉发,另一个则是跟着购物向导驱车前往奥地利境内的奥特莱斯购物。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另一些附加项目受到欢迎,比如:入乡随俗试穿当地传统服饰、参观摄影博物馆、跟随导游品尝当地特色 美食 ,而这些附加行程只需要多付十几欧元即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游客从盲目消费转变为对异国文化的探究,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欧洲的文化和 历史 都藏在教堂、修道院和城堡里。第四天,游轮带着我们来到了因一座修道院闻名的小镇,德国南部的梅尔克。小镇山岩上的梅尔克修道院,被称为“世界最美修道院”。
怎么看梅尔克修道院,都不像正经修道院的样子,不仅宏大,还满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更像是王宫。后来导游的讲解印证了我的印象——这座修道院原本是奥地利首个统治者利奥波德一世的城堡,因此这座小镇也成为了当时的首都,直到1089年,才将首都改为维也纳,原来的城堡逐渐演变成了修道院。
梅尔克修道院是本笃会信徒修行的地方。本笃会是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主要教义有三:绝色、绝财、绝意,是非常苦修、清修的一个教派。该教教徒鼎盛时期有500来人,时至今日,全奥地利境内的本笃会教徒只剩下33人。提倡“绝财”的本笃会,却偏偏在世上最奢华的修道院修行,教徒该有多大的定力和决心,才能抵挡这些来自世俗的诱惑。
德国梅尔克小镇山顶的本笃会修道院。 (青辰/图)
从梅尔克出来,沿着多瑙河向西航行,我们在奥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茨上岸。这是一个中转站,坐大巴向西南行132公里,就是萨尔茨堡;向北开85公里,就进入捷克地界,那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克鲁姆洛夫小镇。
林茨不是一个 旅游 城市,它的市景看上去也比较无聊,跟中国不少城市相似,有很多现代化的新楼。但其实它有一个隐秘的身份——它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家乡,希特勒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是的,一个煽动并领导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狂徒,是奥地利人。在百度百科里,关于林茨的介绍是看不到希特勒的影子的,大概林茨自己也恨不得把希特勒从自己的城市记忆中剜除。
很多 历史 学者都深入研究过希特勒为什么那么仇恨犹太人,总结起来,首要原因当然是关乎宗教的;此外,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也不能忽视。犹太人天生是经商好手,所以在欧洲,犹太人一度是“富人”的代名词。在穷人连牛奶都喝不起的时候,富裕的犹太商人却储藏了成吨成吨的牛奶,因为卖不起好价钱,宁愿等到牛奶坏掉,将其倒入多瑙河中。种种细节,无形中增加了民间的对立。可以说,从林茨离开,前往维也纳学画、谋生时的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已经到了入骨的地步。
坐大巴离开林茨,车行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萨尔茨堡。
鸟瞰萨尔茨堡。 (青辰/图)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最热门的 旅游 城市之一,它有好几大名片,莫扎特的故居,卡拉扬、多普勒的家乡。音乐、艺术、科学,全都出了最顶级的人才。大片保留的中世纪的鹅卵石街道、石灰岩城堡、独具创意的铁铸招牌,让它有一种复古的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那部著名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故事的原型和拍摄地,就在萨尔茨堡,很多人都能哼上一两段《哆来咪》,还有《雪绒花》。
可是当真正靠近萨尔茨堡时,我是有些失望的。这座城市到处都在消费莫扎特。除了以莫扎特命名的各种地名,还有各式莫扎特伴手礼、莫扎特巧克力、莫扎特糖球、莫扎特香水、莫扎特日用品……莫扎特基本可以与迪士尼无处不在的“米奇”画上等号。不仅如此,它繁华的商业街“粮食胡同”内,大大小小的商店,一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义乌小商品味道,奥地利人那种严谨的工匠精神,那种一针一线慢慢打磨的劲儿,在这里仿佛丢失了。大概是近些年突然大批涌入的游客,让萨尔茨堡不堪重负,于是不得不以次充好,以应付游人贪心的胃口。
当然,如果你什么也不买,只是悠悠在城中漫步,萨尔茨堡还是会掀开它迷人的裙角。
相比之下,另一座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就显得有趣许多。小镇德语名叫“Cesky Krumlov”,因而被简称为CK小镇。1994年,整座小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到了克鲁姆洛夫,也变得温柔起来,呈马蹄状将小镇环抱在怀中。
伏尔塔瓦河环绕下的CK小镇。 (青辰/图)
走在镇上,跟中世纪的人走的可是同一条路,连两旁的建筑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最多是建筑物里的商家换了主人,巴洛克、哥特、洛可可……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融合。6、700年来,这片土地仿佛受了上天的眷顾,没有遭受过战争、军队的践踏,连自然灾害都很少光顾,所以大大小小的建筑得以保存完好。
另外,这也得益于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既然你是“遗产”,那你的外观一定不能发生改动,还会有专人监控、放大卫星图像来监测小镇的动向,如果对外观进行翻修,轻微者会责令改回原貌,重则有取缔“世界文化遗产”头衔的风险。 旅游 业可是如今支撑克鲁姆洛夫经济的头号产业,一旦动了它的奶酪,会连锁影响镇上导游的工作、餐饮、酒店等多个行业,所以镇上居民都十分小心,绝不轻易在古迹上动土。以至于城堡的墙壁上有很多留白的壁画,原来的壁画因为岁月的冲刷,渐渐褪色,已经模糊不清,艺术家们不敢臆测原来图画的模样,宁愿让它们留白。
作为热门 旅游 地,CK小镇当然也有很多纪念品商店,但这里还有别的。你可以在清澈见底的伏尔塔瓦河上玩皮划艇,累了随便找家啤酒屋解解渴。为了避开拥挤的人潮,这些啤酒屋特意开在了远离游人区的森林里,你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
青辰
四、想找到父子老爷车(1990)刘国权导演,陈强和陈佩斯等联袂主演的高清百度云资源
《父子老爷车 (1990) 》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uam3
忠厚老实的老奎(陈强 饰)和儿子(陈佩斯 饰)在改革的浪潮中下海了。岂料父子俩开店不成,在下海浪潮中被呛得人仰马翻。不甘心失败的老奎拿出了积蓄的两千元,买来了一辆四十年代老车,准备干出租。谁知好不容易买回来的车子竟然不能办理营运执照,父子俩再次傻了眼。恰巧这时某特区的任总经理想用老奎父子俩的车子开办旅游项目,于是和他们签订了特区开发合同。父子俩在特区人生地不熟,开着那辆老旧的汽车,上演了一幕幕既搞笑、又心酸的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