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伤人成语故事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1

【成语】:

暗箭伤人

【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解释】:

指暗中射箭杀伤别人,即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出处】:

宋朝·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举例造句】:

他是个诡计多端的小人,经常暗箭伤人,不择手段。

【成语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考叔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像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它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来伤人,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2

春秋时,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位岁数比较大,办事比较稳重,叫做颍考叔;另一位,比较年轻,办事比较浮躁,叫做公孙子都。这两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孙子都有一个弱点,总要跟别人攀比,别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里就难受,有点儿嫉贤妒能。

有一回出征,郑庄公让颍考叔当先锋,给了他二十辆战车。公孙子都一看:怎么我这支队伍就没有战车呢?他便直接跟颍考叔说:"您应该把战车拨给我十辆,因为我这后边也是队伍。我也需要战车呀。""子都,我是先头部队呀。要是我给你十辆战车,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先头部队打不好,您这后继部队恐怕也很难取胜。从全局考虑,战车我不能给您。"子都一听很不高兴,"同为朝臣,我要十辆战车你都不给吗?"两个人争了起来。最后,郑庄公一裁决,颍考叔讲的有道理。子都心里从此就怀恨颍考叔,"咱们走着瞧。"

后来,郑国出兵攻打许国。颍考叔带领着郑军第一个冲上了城头,把许国的旗降下来,升上了郑国的旗。子都赶到城下时,晚了一步,一看,又被颍考叔比了下去。他心里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颍考叔从背后给射死了。颍考叔这一死,子都冲上城头说:"许国的都城是我攻下来的。"就这样,子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郑庄公出来迎接,并且在宫殿上设酒宴给子都庆贺胜利。酒宴上,郑庄公问起颍考叔,子都说:"颍考叔将军不幸,在前线中箭身亡。"于是,在酒宴之前,众人先给颍考叔默哀,然后才开始饮酒。没想到公孙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郑庄公发现真相,心里压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问题,端着酒杯便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颍考叔。"这一下,文武群臣都吓了一跳,难道颍考叔的魂灵附到子都身上了?子都端着酒杯接着说:"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边这样胡言乱语,一边冲到高处,跳下来死了。京剧里有出戏,叫《伐子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大概是最早的"暗箭伤人"的故事。不过,这个提法本身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原来,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御史中丞,是负责监督朝廷百官,相当于检察院检察长一类的人物。这个御史中丞,看朝中谁觉得别扭,就在暗地里给他罗织罪名,在皇上面前弹劾他。为了要搜集别人的罪名,他便常常和其他的官员暗中勾结。有一次,联系到老臣刘贡父,刘贡父说:"你要鸣鼓催阵,让大家冲上去把某个官员扳倒,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不干暗箭伤人的事。" [3]

"暗箭伤人",就是指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3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

意思: 从暗地里放出的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人。

春秋时,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露面的机会来了,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比赛项目剑术。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一时刀光剑影,互不相让。经过首轮比拼,选出前六名。

接下来是比箭,六名胜出者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其中公孙子都,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只见三箭连中靶心,博得一片喝彩。不免洋洋得意,认为这先行官非己莫属。

但有一位将领,是个老人,胡子都白了,叫颖考叔,也是个身手不凡的主儿。只见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拈弓搭箭,嗖嗖嗖,三发三中,居然与公孙子都比了个平手。 内容来自

两将并列第一,还须再考。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颖考叔,没把这老将当一回事。谁知刚跑了一半,公孙子都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颖考叔已把车抢到了手。公孙子都不服,扑过来就抢车,两人又打起来了。庄公忙令制止,并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同时命公孙子都为副将。公孙子都居人之后,怀恨在心,难服这口气。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都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恨得要死,竟抽出一支箭,瞄向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从城头上射下来。

胜利后,大家对颖考叔的死议论纷纷。认为他背后中箭,肯定是被自己人杀害的,但凶手一时没有被查出来。郑庄公就召集全军,设坛悼念颖考叔,并让大家诅咒那个放暗箭杀害颖考叔的人。

后来,人们就把公孙子都的行为称为“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4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īn]的故事。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刘攽不愿意参与暗害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

暗箭伤人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联合鲁、齐共同讨伐许国。在攻打许国时,老将颖考叔手执大旗,登上城头。青年副将公孙子都眼看颖考叔就要立大功,心怀忌妒,对他暗放一箭,颖考叔栽下城来。副将瑕叔盈以为他是被敌人射死的,拾起大旗,继续指挥战斗。最后,郑军攻克了许国都城。人们称公孙子都向颖考叔放暗箭是暗箭伤人。

春秋时,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位岁数比较大,办事比较稳重,叫做颍考叔;另一位,比较年轻,办事比较浮躁,叫做公孙子都。这两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孙子都有一个弱点,总要跟别人攀比,别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里就难受,有点儿嫉贤妒能。

有一回出征,郑庄公让颍考叔当先锋,给了他二十辆战车。公孙子都一看:怎么我这支队伍就没有战车呢?他便直接跟颍考叔说:"您应该把战车拨给我十辆,因为我这后边也是队伍。我也需要战车呀。""子都,我是先头部队呀。要是我给你十辆战车,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先头部队打不好,您这后继部队恐怕也很难取胜。从全局考虑,战车我不能给您。"子都一听很不高兴,"同为朝臣,我要十辆战车你都不给吗?"两个人争了起来。最后,郑庄公一裁决,颍考叔讲的有道理。子都心里从此就怀恨颍考叔,"咱们走着瞧。"

后来,郑国出兵攻打许国。颍考叔带领着郑军第一个冲上了城头,把许国的旗降下来,升上了郑国的旗。子都赶到城下时,晚了一步,一看又被颍考叔比了下去。他心里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颍考叔从背后给射死了。颍考叔这一死,子都冲上城头说:"许国的都城是我攻下来的。"就这样,子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

郑庄公出来迎接,并且在宫殿上设酒宴给子都庆贺胜利。酒宴上,郑庄公问起颍考叔,子都说:"颍考叔将军不幸,在前线中箭身亡。"于是,在酒宴之前,众人先给颍考叔默哀,然后才开始饮酒。没想到公孙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郑庄公发现真相,心里压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问题,端着酒杯便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颍考叔。"这一下,文武群臣都吓了一跳,难道颍考叔的魂灵附到子都身上了?子都端着酒杯接着说:"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边这样胡言乱语,一边冲到高处,跳下来死了。

暗箭伤人的成语故事?

暗箭伤人的故事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老将军颍(yǐng)考叔,另一个是英俊倜傥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孟子曾赞扬这位青年美男子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

公孙子都平时恃宠骄横,又武艺高强,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无人能比。他向来对颍考叔非常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是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一直都瞧不起颍考叔,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攻破城门,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觉得这么大的功劳不能让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背后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勇敢善战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下来,气绝身亡。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赶紧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成功破城。郑国军队全部入城,而许国的国君许庄公则逃往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日后,人们便把像公孙子都这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情况,称为“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寻找机会伤害别人的,都可称为“暗箭伤人”。

后来,尽管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却狠不下心严惩公孙子都。同时呢,郑庄公又觉得如果不惩罚这个暗害颍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为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暗箭伤人的成语故事

【成语】: 暗箭伤人

【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解释】: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郑国联合鲁、齐两国共同讨伐许国。在攻打许国都城时,老将颖考叔手执大旗,登上城头。青年副将公孙子都眼看颖考叔就要立大功,心怀忌妒,对他暗放一箭,正中背心。颖考叔顿时一个跟头栽下城来。另一副将瑕叔盈还以为他是被敌人射死的`,马上拾起大旗,继续指挥战斗。最后,郑军终于攻克了许国都城。人们称公孙子都向颖考叔放暗箭是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暗中攻击或陷害别人。

暗箭伤人成语解释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暗箭伤人成语解释,欢迎阅读!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

意思:

从暗地里放出的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人。

春秋时,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露面的.机会来了,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比赛项目剑术。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一时刀光剑影,互不相让。经过首轮比拼,选出前六名。

接下来是比箭,六名胜出者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其中公孙子都,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只见三箭连中靶心,博得一片喝彩。不免洋洋得意,认为这先行官非己莫属。

但有一位将领,是个老人,胡子都白了,叫颖考叔,也是个身手不凡的主儿。只见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拈弓搭箭,嗖嗖嗖,三发三中,居然与公孙子都比了个平手。

两将并列第一,还须再考。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颖考叔,没把这老将当一回事。谁知刚跑了一半,公孙子都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颖考叔已把车抢到了手。公孙子都不服,扑过来就抢车,两人又打起来了。庄公忙令制止,并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同时命公孙子都为副将。公孙子都居人之后,怀恨在心,难服这口气。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都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恨得要死,竟抽出一支箭,瞄向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从城头上射下来。

胜利后,大家对颖考叔的死议论纷纷。认为他背后中箭,肯定是被自己人杀害的,但凶手一时没有被查出来。郑庄公就召集全军,设坛悼念颖考叔,并让大家诅咒那个放暗箭杀害颖考叔的人。

后来,人们就把公孙子都的行为称为“暗箭伤人”。

拓展:

暗箭伤人是不是贬义词

典故出处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近义词

冷箭伤人、笑里藏刀、暗箭中人

反义词

光明正大、明火执杖、襟怀坦荡

英文翻译

injure sb. by understand mea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成语举例: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箭,不能写作“剑”;伤,不能写作“份”。

成语辨析:暗箭伤人和“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文字;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等文的方面;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成语谜面:床底下支张弓

歇后语:床底下支张弓;树阴里拉弓

告诉大家一个成语故事《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的意思是: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