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岱宗夫如何岱宗?指的是什么?
岱宗指的是: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岱宗夫如何”意思: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出处:唐·杜甫《望岳》
全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对比鉴赏
杜甫有三首《望岳》,其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
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
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二、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的是什么?
岱宗指的是泰山。
岱宗是对泰山的别称。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的特点:
1、地形特点: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蚀力强,河道受断层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蚀多呈穴状,积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观。
2、气候特点: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下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有雾凇晶莹如玉。
三、杜甫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
杜甫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四、杜甫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
岱宗指的就是泰山,也是东岳,是杜甫登上泰山以后写下的诗。
五、杜甫诗《望岳》中“岱宗夫如何”一句中的“岱宗”指的是( )?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于杜甫年轻之时,是杜诗中少有的带着昂扬精神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勇攀峰顶的气概和俯视众山(世事)的凌云之志。
首联以设问开头,自问自答,泰山怎么样啊?紧接着诗人进行回答“齐鲁青未了”,绵延齐国和鲁国大地,青翠的山色都没有断绝,极言泰山的高大。
颔联使用拟人手法,一个“钟”字点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有加,把自然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一山之上,极言泰山的秀美,紧接着下句的“割”字更是夸张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把山南山北劈成黑白两重天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岳 (杜甫五言古诗(岱宗夫如何))
六、古诗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什么
岱宗指的是:泰山
【出处】《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扩展资料
1、《望岳》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2、《望岳》鉴赏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