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是什么?
一:肉和饺子的主料;1.先买500克碎牛肉(像绞肉机做肉丸)2、或者带肉皮的五花肉(绞肉机绞成肉酱)。
3.做法:先将锅里的油加热至六成,油熟时放入牛肉末,油炸好后放入盐约10至15克,五香粉约15克,辣椒粉约75克,红醋约100至150克。煮几分钟,放入容器中备用。
二:素馅饺子的主料;1.将100-150克胡萝卜切成8毫米见方,150克豆腐干切成6-8毫米见方,1-2根葱切成15-20毫米长,50-100克韭菜切成15-20毫米长。
2.前一天晚上,泡了15克干黄花和15克干黑木耳。第二天洗净,去茎去根,将黄花菜切成15mm长(mm),黑木耳用手撕成小块。这时候再加入六种黄花菜和黑木耳,用水泡好。
3、素水饺的做法,将油烧开放入胡萝卜丁,(胡萝卜先烧)翻炒至软,(将黄花菜、豆腐丁、黑木耳倒入锅中一起翻炒,放入酱油10克左右,加适量盐翻炒2分钟左右,两分钟后放入容器中备用。
三:红汤;1.将锅里的水烧开(开水就可以了),加入少量盐,少许鸡精,醋100到150克左右,辣椒油30克左右。红汤可以煮几分钟。(愿意的话可以放点油)
2.煮好白水后,放下面条,煮熟,捞出,用冷水泡。取出后放入热汤锅,放入碗中,先放入菜饺,再放入肉饺,再放入红汤和醋,再放入面汤,再放入蛋皮、葱花和韭菜筷子,即可食用。
以上方法和手段,仅供大家参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可以添加不同地区的调味品,方便大家。
老臊子是什么梗呀?
老臊子是河北的方言,老师的口头禅。关系还不错的人之间的称呼,有点损又有点亲近的。
梗的词语来源
“梗”系讹字,正字应为“哏”。但是其实“梗”这个意向是台湾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误传出来的。台湾相声瓦舍的著名演员冯翊纲先生就曾指出过这个问题:“我花了许多时间,费了许多口舌,折了许多秃笔,好不容易将‘行头’二字拉回轨道。
现在又来了,什么是梗?如同‘行头’一样,梗是从既有的名词误念,误写的结果。哏哪!笑话,或形容好笑的人或事。什么是梗?谁开始的?想学人用专有名词,却念错也写错,没水平的东西。
当代优秀的华语小说家、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张大春先生也在公开发表的报纸上指出了这个问题:“以传播媒体的现况推之,我可以更大胆地估计:就是出于电视公司听写字幕的人员无知的创造。
无知、懒惰且望文生义的不只是这些听写字幕人员,还有上节目以及看节目的演艺人员、名嘴和传媒受众。
老臊子成不要脸来?
这个肯定是特别惹你生气了才能发出这样的问题来。老少子。成不要脸了就是这个老人特别不要脸的就是这个意思。
臊 字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鱢
sāo
<名>
(形声。从肉(月),(sào)声。本义:腥臊) 同本义 [foul smell]
臊,豕膏臭也。——《说文》
犬赤股而躁臊。——《周礼·内饔》
其臭臊。——《素问·金匮真言论》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
狗若如此,其肉臊恶。——《礼记·内则》疏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又如:腥臊(动物体上散发的一种难闻的气味。也比喻为臭恶的小人);臊腥(臭恶的气味);臊秽(腥臭肮脏的气味);臊根(男性生殖器);臊膻(腥膻之气)
臊
sāo
〈形〉
丑恶的 [scandalous]
臊声布于朝野。——《北史·抱老寿传》
其政腥臊。——《国语·周语上》
又如:臊声(丑闻);臊子(臭货)
另见sào
臊
sào
〈动〉
害羞;羞辱 [bashful;shy]。如:臊眉耷眼(形容羞愧的样子);臊皮(寻开心);臊脸礼儿(形容礼薄,让人不好意思拿出);臊臊牌(难看)
臊:也指女性形为放浪,不守妇道 〔-货〕
臊子卤子有什么区别
而“臊子”和“卤”更为北方人认知。北方人更喜欢把“浇头”称作“臊子”、“卤”。北方人吃面,也有汤面,非常地道正宗的同样用老汤搭配,清鸡汤、白肉汤、羊肉汤都好,顶好的有用口蘑丁熬的,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直接用煮面的面汤,通常情形下,一碗面的汤比较少,“臊子面”比较特殊,属于宽汤面,所以这些“干拌面”或是“半汤面”多半靠臊子和卤提升面的滋味,使面入味,故而“臊子”和“卤”一般比较咸、比较油腻。
最初“臊子”单纯指用猪肉制作,这从“臊”最初的造字就可以看出,偏旁“月”和肉有直接联系,故有“肥”、“胖”、“腊”、“肌”、“肘”、“脂”等等,再比如《水浒传》中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说,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可见“臊子”的原料为肉类,所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肉末或肉丁(多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如羊肉臊子面。”贾平凹在《岐山面》中也写道:“臊子,猪肉,必须带皮切块……”这是猪肉臊子,还写到“捞在碗里一窝丝(此面很细),浇臊子……”发展到当代,“臊子”可荤可素,不拘一格。
作为“卤”,同样可荤可素,有西红柿鸡蛋卤、羊肉卤、牛肉卤、茄子卤等等。说到“卤”,就一定不能不提“打卤面”,弄清楚“打卤面”的“卤”,关于“卤”的内涵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据美食家唐鲁孙在《打卤面》一文中介绍,打卤面的卤分“清卤”、“混卤”两种,清卤又叫“氽儿油”,混卤又叫“勾芡卤”,做法不同,吃到嘴里滋味也两样。而“清卤”一定要比汤口味重些,不然浇在面上就会淡而无味。既然是卤,稠乎乎的才是正宗。一般制作“混卤”是将西红柿、猪肉、蘑菇、海带、鸡蛋等炒制后,加入水熬制,适当勾芡,制作完成后,在吃面时浇在面上。
在北方吃面,很多时候都会配上相应的“臊子”和“卤”,这些“臊子”、“卤”通常有比较固定的口味,比如杂酱、小炒肉、西红柿鸡蛋、三鲜卤等等,通常点了面以后,会让食客选择店家提供的各种卤,相对来说,面身的花样,如拉面、刀削、刀拨、剔尖、抿尖、揪片等等,要比面“卤”的花样多,而在南方,恰恰相反,“浇头”更丰富多彩些。一般来说,“浇头”可以独立成菜,而“臊子”和“卤”通常不可独立成菜。“浇头”的外延大于“臊子”和“卤”。。随着南北方交流的频繁和深入,目前在北方的很多地区,说起“浇头”、“卤”、“臊子”,大家都可以听懂、理解,但依然常用“臊子”、“卤”。
南北方对于“浇头”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带来了面品命名上的不同,比如北方的剔尖、饸饹都用小炒肉做“卤”,但是面名不会叫做“小炒肉剔尖”、“小炒肉饸饹面”,有的店家甚至只提供一种口味的“浇头”;而在南方,报的面名会是鳝糊面、雪菜肉丝面、虾仁面等,直接采用“菜名”+“面”的方式命名各种面品,口味一目了然,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
什么是臊子面?
是中国西北地区一道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
烹制方法
原料
臊子面最为重要的是臊子汤,臊子汤是臊子面的灵魂。做汤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几种:
肉臊子做法
选较肥带皮的猪肉,猪肉中也要含有比较多的瘦精肉,七分瘦三分肥。将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烧开的油锅,不断搅拌翻炒,火不可过急也不可过缓。大约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碘盐。当肉为六成熟时加陈醋,翻炒,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花椒等调味品(当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适的调味品),当九成熟,快出锅时加入适量红辣椒粉,搅拌,微炖一会,即可出锅。期间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火不可太猛,太旺则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响汤的色泽;火候不够,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尽,而辣味渗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鲜、嫩、辣,而油鲜红光亮而不是很辣。这即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
入汤菜作法
木耳,温水泡开后,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热清油,煎至蛋黄色,出锅,切成细小菱形状,待用。
鸡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黄花菜(针金),温水泡开,切成约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净,晾干,切成细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为胡萝卜,切为细小的末状。如果在肉臊子刚出锅,锅中留有适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凉锅中先用适量臊子热锅,再倒入胡萝卜末,同时旺火翻搅,放 入碘盐。半熟时,文火慢慢的焖,同时要勤翻动,一直将锅中的水分焖干,在菜快被焖熟时,放入味精、花椒等调味品。在此中要根据热锅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适。面有传统手擀面和机压面:手擀面,面要做到韧、劲道,沸水出锅有光泽。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团,蒙上湿布放五六个小时后再擀,这样面有韧劲,易于擀薄切细,沸水出锅有光泽,面劲道滑润。机压面多为结婚丧葬等亲朋较多时用,节省人力和时间。
调料
选铁锅最好,注清水,旺火沸腾,放入肉臊子,再让水沸腾。后将准备的木耳、鸡蛋、黄花菜、底菜入锅,并根据需要再行调味,旺火滚沸后文火热之,加漂菜。汤要注意色正,即红、鲜、亮。汤味也可根据口味微调,但要保持酸、辣、鲜基本口味,汤成。将热汤浇到刚出锅的面上即成一碗汤滑味鲜、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汤是臊子面的关键所在,所谓一碗面,七分汤,汤很重要。
以上即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许多细节,炒肉臊子和配汤时尤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为主,要在配汤时注意。关中其他地方依据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操作
第一步:准备工作
1、用碗盛些水,里面在放些碱粉融化开。〈目的是用来和面,面煮熟后吃起来筋。〉
2、在盆里倒些面粉,用刚化开的碱水和面,和出的面粉湿度用手抓一把面,放开后面粉散开为宜,但不可太干,多揉搓些,放置一会儿后,用压面机压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场去买现成的又薄又细又长的机器压面。
3、切少许姜末。〈目的是用来炝汤〉
4、切几根红萝卜成小四方块状,还有木耳成小块状,黄花成小段状。
5、将豆腐切成大片状,放在熟油锅里炸至发黄时捞出,切成小条状。
6、用鸡蛋再摊些鸡饼,切成菱形块状。
7、切多许葱花,以备用。
第二步:制作过程
一、炒菜
在锅里倒少许菜油,等熟后将切姑的红萝卜、木耳、黄花倒如炒熟。
二、做汤
1、在锅里倒少许菜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如食盐、调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后,用慢火烧,让汤继续翻滚,这样味道会更好。(注意:盐、醋放时要一次到位,最好一次放好。)
2、在往汤里放少许鸡精(放鸡精味道最鲜),可尝一尝口味如何,要是味道还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适量的盐和醋。
3、再往汤里放切好的鸡蛋饼、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块、猪肉臊子。
4、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往汤里放切姑的葱花、辣子油。
三、在另一锅里下面,等面熟后捞出。给每人尝芫块头的样子后,乘制作好的汤,即可食用。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颜色鲜艳,气味浓香,味道好吃。面条是 薄、筋、光。汤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
烹制方法二
主料
五花肉500g、手工面条300g
辅料
油适量、豆腐适量、胡萝卜适量、土豆适量、芹菜适量、土鸡蛋适量、蒜苗适量、茴香适量、桂皮少许、大料适量、岐山香醋适量、油泼辣子适量、酱油少许、料酒适量
步骤
1.准备适量的猪肉,最好是后腿肉比较好一点,要肥肉和瘦肉成1:1的比例。
2.把准备好的猪肉用刀切成丁备用。
3.取电饼铛,插上电源,然后加点油进去。
4.把准备好的鸡蛋打散,倒进电饼铛中,摊成鸡蛋饼。
5.取炒锅,上锅热油,等油热了加入调料爆香。
6.然后加入肉丁一起翻炒。
7.在加入自制的油泼辣子翻炒,再加入生抽、料酒、酱油等,继续翻炒。
8.最后加上岐山香醋,这个最主要的是醋,一定要多加点,加入盐等调味料,就可以出锅了。
9.锅底留底油,把准备好的土豆、芹菜、胡萝卜丁倒进去翻炒,翻炒片刻,加入适量的清水,一同煮。
10.在把刚才摊的鸡蛋饼也切成小丁,蒜苗切碎。
11.汤煮的差不多了,在加上适量的香醋。
12.最后把刚才做好的肉臊子加进去。
13.上锅烧水,等水开了,加入准备好的手工面条煮,面条煮好,捞出来盛在碗里,吃这个面时,面要少一点。
14.在浇上刚才做好的汤菜,在放点肉臊子进去,撒上蒜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