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出其里上一句是什么 若出其里的原文及翻译

1、若出其里上一句:

星汉灿烂

2、原文:《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什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字面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因为此诗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来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表现出来。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观沧海》是两汉曹操所作,其全诗原文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文意思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出自这浩瀚的海洋。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什么意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这浩瀚大海的胸中;银河星光灿烂,也好像从这浩瀚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原文:

《观沧海》

汉代-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而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的波涛激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盛的花草,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这浩瀚大海的胸中;银河星光灿烂,也好像从这浩瀚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我很高兴,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最终取得顺利,《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作品赏析: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3、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后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