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十大美食
土家油茶汤、张关合渣、土家腊肉、柏杨豆干、社饭、鲊广椒、葛仙米、凤头姜、福宝山莼菜、年肉
1.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2.张关合渣
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3.土家腊肉
土家人便猪肉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辩桐的主菜。
4.柏杨豆干
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经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检验,产品符明灶裂合国家标准,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5.社饭
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合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6.鲊广椒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还有用鲊广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与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鲊广椒糊。
7.葛仙米
葛仙米营养丰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矿物质成份。食用时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
8.凤头姜
凤头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味美可口、开胃生津、风味独特、醇香浓郁持久,为姜中独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国生姜品种中独树一帜,因而早已是东南亚市场青睐的畅销品。1998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成为全国绿色食品第一姜。
凤头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体必须的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
凤头姜除是佐餐必备佳品外,更具有健脾开胃、祛寒御湿、加速血液循环、延缓衰老、防癌之功效,还可提取姜油酮、姜油、香激闭精等医药化工用品。姜油酮治疗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9.福宝山莼菜
福宝山莼菜又称马蹄草、荨草、水葵。福宝山莼菜相传为古代神山所赐,是水中一珍,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皇室宫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10.年肉
年肉的特点是色泽纯美,晶莹滑软;肥瘦适当,油而不腻;男女均适,童叟皆宜;客人既饱口福,又能体察民俗。
恩施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恩施美食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类似茶汤的小吃。香、脆、滑、鲜、美、爽解渴。是土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食品。所以民间有句话:“不喝油茶汤,心就慌。”“一日三餐,三碗,辛苦了。”同时,喝油茶汤也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每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土家族人都会奉上一碗美味的油茶汤以示款待。
相传油茶汤是在茶山放牛设点“家家”的土家族发明的笑简。他们在山上捡了一把茶籽,放在瓦罐里炒茶油,然后采摘茶叶,放在油里炒,倒进山泉水里,加上炒好的玉米,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成了土家族人的习惯。
当地油茶汤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适量茶叶用食用油炒至焦黄,然后在锅中加水,加入姜、葱、蒜、辣椒等天然调味品。水开后,舀入碗中,再加入炒(或炒)炒的米花、玉米花、豆腐、核桃仁、花生、黄豆等“泡货”食用。油茶汤制作的关键是茶叶的品质和炒茶的温度。调味品和“泡品”的选择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
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历衡升悄史悠久。至今盛行于全州,尤以咸丰、来凤为甚。1992年,“来凤县土家茶花汤茶道团”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茶文化节,获得“名茶从峰峰远行,土家茶花香遍九州”的赞誉。韩国代表团称赞土家油茶汤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茶”(即白鹤茶、泡茶、油茶汤、鸡蛋茶)和油茶道表演,使之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祭祀茶道。在2005年由中咐渣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四大茶”茶道优雅出众的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土家族茶文化的精髓——优茶堂得以发扬光大。(钟声等。)
张关合渣
和稀泥,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族对渣渣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因为食物稀缺,渣渣拌救了很多人的命,有句流行的话叫“辣椒是盐,渣渣拌过年”。现在恩施人过节再也吃不到杂渣了。平时在家就能吃到混渣,很多餐厅都把它作为特色菜,深受顾客青睐。
复合渣的制作相对简单,但在“推”阶段开始时有点难。因此,人们称这种复合渣的制造为推渣。它的制作程序是:将黄豆洗净用水膨润后,用石磨将豆子和水磨成浆,大火烧开,再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叶中烧开,一锅乳白色绿色的复合渣就制成了。可见“推渣”比做豆腐简单多了,不需要过滤,不需要压榨,不需要腌制。难怪土家族人也称之为“懒豆腐”。复合渣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大豆中的蛋白质搭配萝卜蔬菜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达到合理膳食的效果。
在恩施,吃渣的方法很多。有的吃得很薄,不加任何调料,常叫淡渣,突出“喝”,有时加土豆一起煮;如果吃酸渣,把渣放入酸中再吃,既解渴又解暑。有些还被制成炉渣火锅,张观炉渣火锅是典型的一种。
关渣是将渣煮熟,腌制至略干,再加入鲜猪肉、小鸡、鸡蛋等汤料,做成鲜肉渣、小鸡渣、鸡蛋渣等系列渣火锅。
张关合渣是以宣恩的一个小集镇张观命名的,其典型特色是河闸火锅,尤其是镇上一位姓黄的老妇人制作的火锅最为著名和正宗。关河渣味道纯正,营养丰富,人们称之为“全价食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特别喜欢吃,评价很高。
中餐厅 长江之恋,三峡人家土家族吊脚楼,巴王寨的茶盐古道
中餐厅,除了是个 美食 栏目之外,每到一处还带动了当地的 旅游 推广,此次的三峡之行,也给大家推荐了一个新的旅行线路。
是三峡人家的土家人的人文风景?
是最后一桌迟迟未上菜的小胖子的吃相锦集?
还是赵丽颖吃了林大厨不舍得丢的桃子,坏了肚子?
前一天的磅礴大雨,换来了第二天的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碧绿的江水,岸边的三峡人家,白墙,青瓦,小镇的人清晨的惬意无不让明星和平常人都为之动容。
吊脚楼依山傍水,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青石板上小动物无数,江水飞起无数白鸟。溪水边的大石头上,山里妹子捶洗衣服,唱起热烈缠绵的情歌,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吊脚楼是土家人的创造发明,也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人居住在地势险峻的深山,木质结构的房屋依山势而建,竹林芭蕉簇拥在房前屋后。
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吊楼有大有小,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无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小分队继续兵分两路,而今天要探寻的可是真真正正的土家族的文化。
中国的地形,从西到东,从高到低,分为三级阶梯,而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位于第二阶梯中段的东缘和第三阶梯中段的西缘的连山叠岭的地方,古代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
在深山最深处的江水边,中餐厅在此的这里,此中的人儿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这里的巴楚文化也为中搏闹华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让我们跟随林大厨和张大厨采购食材,小明哥和浩菲发放宣传邀请客人的一路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而游轮上赵丽颖守店的同时误吃了林大厨舍不得丢,却已经坏了的黄桃,吃坏了肚子,换来无数吃瓜群众。
三峡人家是土家人的生活,所谓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溪边人家--龙进溪,山上人家--巴王寨,水上人家--沿江。
岸边林大厨和张大厨嘴上说着买菜,脚上却忍不住美景的召唤,偷偷的逛了起来,古镇自然是自带文化氛围的,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房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步入山上人家,几步台阶,便把人们引进一个个原始淳朴的世界。
走到一家字画店的跟前,不禁被中华几千年的精髓毛笔字所折服,让老人家写下中餐厅几个大字,用来挂在餐厅,以示三峡的文化。
路过卖折扇的小摊旁也不禁停下脚步,林大厨说到景点就是要消费的嘛,其实只是为了帮助当地的人民吧。艺术的文化没有被食材的诱惑所抵消,但是伏悉看到30元一斤的灵芝不禁也是惊呆了。
路边偶遇的植物张大厨问,林大厨也对答如流,例如油麻藤。
一路还有土家文化的叶笛表演,铸铁表演,炙热的火炉历练了那些响当当的汉子,唱歌招亲。
远远的山顶一座小亭,白衣飘飘的男子,吹着悠扬的笛声,抒怀着对长江的无限敬意和景色之美的赞叹。
最后坐上长600米的索道基厅罩一登山顶,看脚下涛涛的江水,中餐厅的游船正在不远之处。
小明哥和浩菲也是边走边逛再一次来到了前一天大雨没去成的巴王寨,突然眼前一队举着旗子的人,好像从旧时走来,来自那条曾经辉煌的茶盐古道。
茶盐古道贯穿巴王寨,链接巴蜀古道,尽管经过整修,巴王寨还是依稀给现代的世人再现了当年三峡人家的繁华和巴人的旧日生活,流逝的岁月留下了这特殊而独有的交通文化。记忆纷飞里看的见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商铺,往来的客商。
三峡人家独有的呜嘟,来自两千七百年前,模样有点像所熟知的埙,一个青花白瓷的小罐,几个孔在其间,由手指的起落来控制音律,小明哥学的认真,没几下倒也吹出两只老虎的调调,只是乐师吹的更源远流长,让人神往。
路遇一模样张飞艺术般的理发师,用着古老的座椅,替人剪着头发。
在不远的青石板台阶上,小明哥的巴楚四美正嘹亮的歌曲,四美都穿着土家族自己的衣服,艳丽无比,土家族服饰俭朴实用,一般都比较宽松,样式简单,细节上却少不了色彩和完美,衣服裤子相对短而宽松,袖口和裤管肥大。
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
服饰上的衣袖与裤脚图案采用的是挑花法,布上的小十字有点类似现在的十字绣,再联成线条或方格,又或组合成花鸟鱼虫的图案。
色彩也多以绿,红,黄为主,纹样丰富色彩艳丽使得衣服看上去一点也不呆板,给人以美丽的感觉,这些精巧的服饰,证明了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饰的珍品。
而三音歌又名兴山名歌,巴楚文化的活化石,晓明哥还尝试了一把土家背篓,背起了浩菲。
遛完了回家也要辛勤干活,准备晚餐,夕阳西下,夜幕时分,满满当当的十桌人,只是苦等了魔咒般的2号桌,原因看到后厨的就知道了,第一天买来的砂锅,在做好之后连着炸了三个,耽误了很长时间。
张大厨情急之下想要换成碗,而林大厨毕竟是餐饮行业出身,严格要求自己一定是砂锅上锅,好在第四个终于没有再炸,妥妥的上了桌。
精彩的就是最后一桌等菜的小胖子了,饿到喝完酸奶,吃辣椒充饥,
从第一个炒饭上桌哗啦哗啦的几大勺,到最后一点不剩的扒拉到碗里,
就连青菜也要入味沾沾汤汁吃的,各种表情包,成了这一集的精华之处。
更想要提到的是这一期的特邀嘉宾,是一群在长江边捡垃圾的志愿者,三峡蚁工,想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只能出自己蚂蚁般的微薄之力,而大家在一起虽然不是丰功伟绩,但也做成了不可磨灭的事情。
在这里是不是要呼吁一下出行的人们,不管是短途也好,自驾也罢,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不随地乱丢垃圾,这个文明出行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要好好爱护的时候,那些捡垃圾的志愿者们便也不用再风吹日晒了。
晚饭后的尬舞,送走所有客人,大家伙也自制火锅,顿时一扫整日疲劳。
三峡人家是国家5A景区,也是宜昌市的重要景点,如若走水路,途经葛洲坝水利枢纽码头,经三游洞,过西陵峡可到达景区。
而此次的移动的中餐厅是顺流而下,所以最终到达了宜昌市,开启第二站的 美食 之行。
旅行除了 美食 还有美景,旅行不就是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其中所有,而不是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带不走的是那些旅行中的人和事,那些点点滴滴却能常驻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