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前47天环球之旅,“海洋光谱号”带你领略邮轮的非凡魅力!
走了世界上那么多地方,尝试了那么多种 旅游 方式,到最后发现最爱的还是邮轮之旅,尤其是在要带着一只学龄前的小丫头出去玩的情况下~
坐游轮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航海日的时候,在甲板上吹吹海风、在餐厅里享用 美食 、体验 科技 带来的超凡乐趣、感受舞台带来的非凡魅力;而在岸上游的行程中,多条丰富有趣的线路,可以让你在一天的时间内,毫不费力地游览整座城市的精华,走走逛逛吃吃喝喝买买买。
于是,从日韩游,坐到东南亚巡游,从天津母港、上海母港到香港母港,感觉国内已经容不下我了,必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皇家加勒比的奥德赛航线是我觊觎已久的行程。“奥德赛之旅”是指全新的皇家游轮在正式开启母港首航之前,从建造地驶往母港地的一段跨越多个大洲大洋遍访世界名城的旅程。
即将于今年6月在上海首航的全新“海洋光谱号”,乎亮仔在4月11日离开德国的 不来梅 哈芬港,途径南安普敦和马拉加后,抵达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开启47天的奥德赛之旅;沿着直布罗陀、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太平洋,一路开往中国上海!
相较常规的母港航线,奥德赛之旅的不仅时间较长、访问港口多、游客国际化程度高,就连性价比也非常高!能够在首航之前就提前体验现在世界上最棒的邮轮,简直没有比这更赞的事情了!
长达47天的海上旅程分为6段航程,分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迪拜的16晚苏伊士运河之旅;迪拜-新加坡的14晚香料之路;新加坡-马来西亚3晚旅行;新加坡-马来西亚4晚旅行;新加坡-上海9晚旅行。我选的是迪拜到新加坡的这段超长旅程,由迪拜出发,途径马斯喀特(阿曼)- 克钦(印度)- 槟城(马来西亚),最终抵达新加坡。大概是从小对大航海时代的迷恋吧,一直想去看看这条曾经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并感受一下印度洋飘着香料气味的海风~
一切准备就绪,在邮轮上吃喝玩乐嗨翻天的奢享之旅正式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艘全世界酷的邮轮——“海洋光谱号”的神秘面纱吧!
曾经我乘坐皇家加勒比旗下的海洋量子号时,就被船上的各种奢华体验和现代化设施给震惊了。而海洋光谱号是超量子系列的第一艘邮轮,也就意味着拥有着超越量子系列的全新标志性设施,并且在客房、餐饮、 娱乐 和 科技 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突破,带来了更极致的邮轮度假体验,让人度过一个更难忘的完美海上假期。
量子系列的客房向来以宽敞、布局合理而著称,如果在预算可接受的情况下,强烈建议选择入住皇家套房。且不说房间更大更舒适,宽敞的阳台带来海风习习和醉人海景,最重要的是能享受到VIP的尊贵待遇!光谱号在13层到16层设立了皇家府邸,为套房客人提供专属的餐饮、休闲服务,还可独享位于16层的海上观景台——香榭丽台,并可在专属精品店享受定制化服务。如果不考虑预算的前提下,自然是越高级的房型会带来更高端的享受,完美家庭套房里自带的儿童滑梯,可以从二层卧室直接滑到客厅,让小丫头好生羡慕了一番~
不过有蓝天白云海风阳光的日子,已经让人非常满足了,在躺椅上看着大海,还有小丫头在身边兴奋地跑来跑去,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完美假期!
谁说每逢邮轮胖三斤?其实邮轮上有超多丰富的运动项目,让你可以在吃吃喝喝之余还保持着完美的身材。全天候的甲板冲浪,让你在船上也能get到一项新技能;超炫酷的攀岩墙,能让全身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有击剑场、岁汪乒乓球、健身房、慢跑径、甲板跳伞等各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海上多功能运动馆会在每天不同时段变换着自己的身份,篮球场、溜冰场、碰碰车、杂技学院任意切换,甚至在晚间还会来一场热情四射的DJ派对,小丫头最爱的当然是海上碰碰车,这是每天的happy hours,不止孩子们,就连大人也能重拾童年的乐趣。
光谱上最帅最亮眼的,就是船尾那颗神秘的橙色球体了!与船艏北极星相对,位于船尾左旋、直径13米的镂空球体,名为南极球,其灵感来源于自由落体从北极出发,穿越地心最终抵达南极,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加速与减速过程。球外是键茄悬空玻璃步道,球内设有4个蹦极床,伴之以VR 科技 创造的视觉历险体验。在十多米的蹦床上,与未来机器人进行一场拉力赛,在糖果世界来一场甜蜜对决,或者在音乐世界里尽情舞动,真的是相当的带感,又刺激又过瘾。
但是对于小丫头来说,以上这些运动都太过刺激,甲板上的梦幻水上乐园才是她的最爱。喜欢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穿上救生衣在嬉水滩和日光浴场尽情玩耍,简直能发泄掉一整天的洪荒之力。巨大的滑梯和有趣的花洒、最流行INS撞色元素、还有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海上的天气总是那么晴朗,甲板上的心情总是如此愉悦。
更贴心的是,光谱号特别在嬉水滩旁边打造了一间戏水餐厅!充满童趣的桌椅和餐具,让每个玩累了的小朋友和陪累了的大家长都能享用到 美食 ,当 美食 与趣味不期而遇,让用餐也变成独一无二的游乐体验。
邮轮的夜晚也不会无聊,各种精彩大秀在等着你。暗藏玄机的舞台、流光溢彩的背景、荡气回肠的音乐、精彩纷呈的舞蹈,与Las Vegas的秀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光谱号带来了全新设计制作的三场 娱乐 大秀,“丝绸之路”、“光谱奇侠”和“魅舞今昔”。
其中,“丝绸之路”是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场秀,以数码宽屏为背景,通过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表演,加上现代声光和智能机器人屏幕造势,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在邮轮上,吃吃吃才是正经事儿~
海洋光谱号上提供33种餐饮选择,除扩大自助餐厅面积和回归经典的三层挑高的主餐厅之外,还加入了6个全新餐饮概念:经典中餐川谷荟、日式铁板烧、海涵火锅、中西茶饮咖语茶道、儿童戏水餐厅和味好面吧,让宾客们能够尽享创意餐饮和中西 美食 盛宴。
皇家加勒比旗下邮轮的免费餐厅,一直是被公认的好,尤其是升级以后。位于3-5层甲板的免费主餐厅,精美金线串成的旋转枝形吊灯非常气派,可以容纳1884人同时用餐,每天提供不同的中餐西餐两种菜谱,食材丰富菜品精致,不管是分食还是共享,都是有品质的一餐。
而位于14层甲板的帆船自助餐厅,提供比萨、烘焙、点心、特色面档等中西荟萃的自助佳肴,比量子号上的自助餐厅扩容近20%,能容纳千人同时用餐,这里不仅提供每日三餐,还提供下午茶和夜宵,自助餐品类丰富,水果新鲜,很适合中国人的胃口。
在量子号上人气颇旺的大董意境坊、奥利弗意大利餐厅、泉?日本餐厅、牛排烧烤餐厅等特色收费餐厅也悉数来到了光谱号上。
大董意境坊是中国创意意境菜餐厅的杰出代表,倡导四季时令,不时不食,同时将东西方 美食 融入摆盘,一年四季持续奉献着美好的视觉盛宴;
奥利弗意大利餐厅的肉食拼盘和当日现压意大利面是人气主打,英国明星主厨Jamie Oliver把风靡西方世界的意大利餐厅开到了海上,意式美味不容错过;
泉·日本餐厅主打创意日本菜,选用最新鲜的食材制作寿司、刺身、主食等;牛排烧烤餐厅采用最顶级的食材,每一片均由手工切割,保留了牛肉丰富的营养、细嫩的口感和迷人的香气。
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无辣不欢的口味,光谱号还特别推出了名为“川谷荟Sichuan Red”的正宗川菜料理,这是皇家加勒比旗下的首家正宗川菜料理,鲜香麻辣、浓香四溢的川菜 美食 带来一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海上盛宴;海景之清爽碰撞川菜之火辣,必将造就最难忘的游轮回忆。
在14层帆船自助餐厅里也有许多收费的独立用餐区域,免费虽好,收费也同样令人期待。
日式铁板烧以悠久的技艺料理新鲜美味的四方食材,为你的亚洲胃带来家的味道,鲜嫩弹牙的烤肉、活色生香的炒饭,铁板诱人的滋滋声和引人入胜的厨艺秀,为每一个就餐者带来欢快愉悦。
而海涵火锅则独拥船尾270度无敌海景,更是贴心地为火锅爱好者们提供不限量供应的新鲜肉类和海鲜,佐以或清淡鲜美或热辣浓郁的汤底,配合各种自取调料,绝对能让人做到扶墙进扶墙出。
备受面食爱好者青睐的味好面吧,爽滑劲道的面条,淋上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汤头和配菜,在热气腾腾中仿佛汇聚了一碗乾坤,在朝阳中为你开启崭新而美味的一天,也可在深夜时分安慰你的辘辘饥肠。
而对于如我这般重度咖啡依赖者,位于四层皇家大道的咖语茶道是个过瘾的好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中式纯茶、经典咖啡及包括奶盖茶在内的各式 时尚 饮品,还有现场烘焙的中西式点心;在咖啡香气中开启活力满满的海上一天,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事情了!
海洋光谱号上的 美食 之多之丰富,无论你偏爱亚洲 美食 、欧洲佳肴或其它异国风味,都将为你打造恒久难忘的美味之旅。实力诠释了“每逢邮轮胖三斤”绝不是说说而已,所以吃完就赶快投入到各种运动项目中去吧,燃烧你的卡路里~
邮轮沿途停靠的港口往往是每个“邮客”最在意的部分。从迪拜到新加坡,每个码头城市都各具风格;从清真寺到印度寺庙,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迷人之处;从波斯风情到印度风情再到新加坡的花样年华,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风土民情。与其说是一场邮轮之旅,不如说是一场穿行之旅。
不长不短的14天时间,仿佛一场美丽梦境,留下的都是快乐与幸福的回忆。邮轮这种轻松悠闲的度假方式太容易让人上瘾,期待皇家加勒比的新船,下一次还要跟着奥德赛航线解锁更多的未知世界!
美伦卡尼
旅行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各大 旅游 机构签约达人。
自称M姑娘,热爱生活,热爱 美食 ,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未经允许 不得商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沙群岛旅游多少钱,怎么去西沙
目前最官方的渠道就罩猛是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去西沙邮轮旅游。西沙邮轮旅游航线于2013年4月28日开通。游客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经海口-北礁-西沙永乐群岛,抵达西沙海域。目前 西沙邮轮旅游的价格在4000元至9000元之间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春闷拆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介绍, 西沙邮轮旅游目前已经运营14个航次,接待游客2000余人 ,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今年西沙旅游将再次扩大范围,增加旅游产品。话虽如此,但扒枣这官方渠道却有些让人琢磨不清。
基隆港详细资料大全
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 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 40 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 、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货柜运输港 ,1990年的吞吐量为181万标准箱。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基隆港 外文名 :KEELUNG 地区 :台湾 经纬度 :北纬25°09′,东经121°44′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台湾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港口概况,历史沿革,作业条件,游览圣地,地理交通,港区出入口,发展历程,未来展望,发展瓶颈与对策,兴乎饥建新港,开放观光,港市合一,姐妹港橘顷穗,港区设施,历任局长,港口现状, 港口概况 基隆港(KEELUNG)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 40 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 、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货柜运输港 ,1990年的吞吐量为181万标准箱。 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 历史沿革 基隆港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建港,为台湾第二大港口,世界第39大货柜港﹝2004年止﹞。是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货运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并有数艘国际性大型邮轮固定弯靠。已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的港口。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正进行港市合一。2001年6月28日,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长﹝当时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仍是仅次于高雄港的台湾第二大港。 作业条件 基隆港位置处于东经121度44分与北纬25度9分交叉点。港区土地面积圆卜(经营土地)189.8公顷,港区水域面积379万平方米(包括内港98.5万平方米,八尺门区95.5万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20-26米,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驳航4艘,拖船20艘;锚地共41.2万平方米,可容船舶5艘;浮筒3个(两组),5-6号浮筒长度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1米以下可系泊6000-10000吨船舶;6-7号浮筒长度也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4米以下可系泊10000-15000吨船舶;码头58座(可容船舶58艘),其中营业码头40座,长7545米。出港货物以纺织品、化学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制品以及运输工具为大宗,进港以化学材料、农产品、非金属矿产品和金属矿石为大宗到2002年,基隆港进港船舶9085艘,总吨位11901万吨;出港船舶9079艘,总吨位11893万吨,合计进出港船舶18164艘,进、出港总吨位数计23794万吨;货物吞吐量3454万吨,货物装卸量8891万吨,货柜装卸量为192万个标准箱。 游览圣地 基隆港位于台湾本岛之北端,在富贵角与鼻头角中间。港之东、西、南三面层峦环抱,港口向西北开敞,而向西南湾入内港,成一长约2000公尺,宽约400公尺之狭长水道,兼具军港、商港等多种功能,为北台湾的优良港湾。而基隆系位于海口,对于海洋则如呼吸一般熟悉,来到基隆等于接受海洋的洗礼,走一趟港都之旅,风情万种。出基隆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基隆港,湛蓝的海水四季与基隆人共同生活,在此驻足可观看海港风情,与定期由各国驶进之豪华客轮、邮轮,是谈心赏夜景的最佳去处。 地理交通 基隆港陆上交通有中山高速公路、北部第二高速路、北基公路及铁路通往台北,并有滨海公路通往东部兰阳平原到苏澳港,由于台湾地区位处泛太平洋海运必经航路,复加上该港临近政经中心的台湾都会区,因此吸引许多国际定期商轮弯靠该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之货柜港埠 。 港区出入口 一、离开东岸港区路线:中正路→忠一路→孝二路→中山高。 二、进入东岸港区路线:中山高29号桥→仁五路→爱三路→仁二路→中正路。 三、进入西岸港区路线:麦金路→基金一路→5B匝道(大竿林隧道)→西岸联外道路→西岸港区。 四、离开西岸港区路线: 1. 前往七堵以南及瑞芳地区20吨以上大货车及联结车一律行驶西岸联外道路→北二高。 2. 前往七堵以北地区20吨以上大货车及联结车由西岸港区→光华隧道→复旦路→中山二、一路→安乐路。 发展历程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 鸡笼港 ”或“ 鸡笼湾 ”。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光绪12年(1886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当时就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曾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 日治时代,日本当局计画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与日本本土的联络门户,故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也就是从1899年到1944年间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战爆发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到港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这五期的筑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后基隆港的发展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稳坐台湾第一大港宝座。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 *** 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台北州设立“港务部”来管理,并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海务部监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由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的基隆港务局负责。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 1945年,台湾归属中华民国,续设基隆港务局,隶属于台湾省 *** 交通处。港务局改组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 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快速发展。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成长的运输需求;连线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 发展至今,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治时期全坐落在西岸的18座,扩增为现在的57座(西岸37座、东岸20座)。民国95年(2006年)年度全中华民国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之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之60.54%,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 因台中港2009年货物装卸量与吞吐量已超越基隆港,成为台湾第二大国际港,而基隆港则成为台湾第三大国际港。 基隆港的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其前身为基隆港务局,最初为台湾省 *** 附属之事业机构,1999年精省后改隶中华民国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组织再造实施后,中华民国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政企分离”之航港管理作法,将各港务局公司化合并成立国营之“台湾港务公司”,原基隆港务局则改制为基隆港务分公司。 未来展望 由于现有港区短期内无法扩建,为了因应台北港将对基隆港的货运业务造成的威胁、与邻近国家港口的竞争,以及两岸三通后所带来的客运荣景,基隆港将从原本偏重货物运输,转型成为客运、货运并重的“加值型物流港”。未来基隆港将朝向“东客西货”的方向来发展,东岸以客运与观光游憩为主,西岸则继续作为货运运输的基地;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计画,未来基隆港部分码头的功能将进行调整,港区部分后线区域也将开放商业开发,以达致基隆港、市发展之双赢。 市中心港区开发计画 基隆港南岸的港区(东4码头—西4码头之间)邻近市中心,为配合基隆市 *** 推动的基隆火车站暨西二西三码头都市更新案,邻近基隆车站的小艇码头、西1码头、西1B码头的后线将解除管制,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水岸广场(码头岸线仍继续维持现有功能)。而西2—西4码头将配合此都更案改造成为“客运专区”,并新建容纳客运航厦、港务机构合署办公之新港务大楼,预计2016年完工后将成为基隆港新地标。至于东2—东4码头,则规划成为国际邮轮基地,并引进民间资金来开发。 牛稠港军事专业区 中华民国国防部已在2011年6月同意将军方原有在基隆港西岸呈分散状的5处军用码头,集中至牛稠港水域的西9—11码头,并在此划设“军事专业区”,以利港区栈埠与后线的整合。预计2013年6月完成。 此外,台湾港务公司亦规划将海军舰队使用的东5码头收回自用,以使基隆港所有的军用码头都能迁移至牛稠港军事专业区,但军方以东5码头的战略地位无法取代而拒绝。未来如得以迁移,该军事专业区将扩大至西5码头。 基隆港东岸联外道路新建工程计画 为解决基隆港东岸的联外运输而修建,于2007年动工,南段(培德路至瑞八公路)预定2012年底先行启用,2013年底北段(基隆港至培德路)完工后全线通车。 发展瓶颈与对策 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区的街廓即沿着港区发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更是与基隆港息息相关,昔日广布市区的“委托行”及酒吧就是一例。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许多船只被迫弯靠高雄港与台中港。基隆港的总运量于1990年代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世界前十大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兴建新港 基隆港于1980年代,正逢港埠营运的高峰期,当时港内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发生;基隆港务局于19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兴建“基隆超级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兴建计画,在基隆港营运状况开始衰弱时,曾被认为是重振基隆港营运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后一直无实际动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设新港的难度过高、经费太过庞大等理由,否决了兴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区兴建淡水新港(即今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满,认为此举将会封杀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虽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未放弃兴建新港的可能。 开放观光 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港务局在2002年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搭船游览基隆的港埠风光。另外,为了吸引国际航运业者落脚,基隆港在2003年时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 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构想在1970年代时已经存在,在1989年时已是选举政见要点。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长(时任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但交通部于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员会暂行停止委员会运作。 姐妹港 美国奥克兰港(Port of Oakland)- 1970年6月10日缔结 英国南安普敦港(Port of Southampton)- 1985年4月16日缔结 美国洛杉矶港(Port of Los Angeles)- 1988年7月28日缔结 美国北临海港(Port of Bellingham)- 1990年8月15日缔结 美国旧金山港(Port of San Francisco)- 1992年9月15日缔结 港区设施 目前共有57座码头,一组浮筒泊位,设有: 货柜码头:15座 东岸、西岸货柜储运场,配置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6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TEU的货柜。 杂货码头:24座 设定有通栈、露置堆货场,可供汽车、游艇、钢铁等货物装卸之用;另设有水泥、卸煤、油品及其它散货码头,配置水泥圆库、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等现代化的港埠设施。 客运码头:2座 可同时靠泊国际豪华客轮二艘,经常有岛内外邮轮、客货轮在此靠泊,对促进观光旅游帮助良多。 其它码头:16座 分别供基隆港务局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巡、缉私舰等靠泊。 西岸货柜储运场北柜场 储运场位于外港码头区,有西19至西26号八座深水码头,全长2,012公尺,装置桥 式起重机16台,储运场面积222,204平方公尺 ,可储放货柜5,181TEU(2层高,折合20呎) 。 东柜货柜储运场 该储运场位于东岸码头区,有东8、9、10、11号4座深水码头,全长860公尺,装置桥式起重机7台,储运场面积39,000平方公尺,可储放2层货柜共2,030TEU。 西岸货柜储运场南柜场 储运场位于新码头区西16、17、18 号3座深水码头,全长 620 公尺,装置桥式起 重机6台,储运场面积97,135平方公尺,可储放货柜2,004TEU(2层高,折合20呎)。 散杂货码头作业 该港有杂货码头10座,水深7-11公尺,杂 货桶栈8座,有效容量22,009吨,露置堆货场 8座,有效容量14,844吨。 本港有散货码头8座,水深6-11.5公尺,水泥圆库7座,有效容量63,000吨,化油储槽14座,有效容量13,500 吨。 历任局长 现任局长萧丁训 以往局长 萧丁训 王钟雄 2002.1.4–2005.4.25 谢明辉 1998.8.31–2001.7.16 韩德安 1995.7.28–1998.7.16 黄清藤 1994.5.16–1995.7.28 郑本基 1986.9.1–1994.5.16 邓世卿 1984.3.1–1986.8.31 袁铁忱 1973.2.16–1984.3.1 曹开谏 1963.2.1–1973.2.16 徐人寿 1945.11.4–1963.2.1 港口现状 中国台湾省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北端的鸡笼湾内。该港依托台北市,隔台湾海块与福建省相望,东面和东北面隔太平洋西部海区与日本及其琉球群岛相峙,使其成为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西部海区航运要道,为中国南北航线和太平洋航线及环太平洋航运要冲。航运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基隆港靠近台湾海峡之北口,港区东面、西面和,南面环山,一面临海,鸡笼湾是一个纵深3.6公里,入口宽280多米的狭长海湾, 湾口外有社察、中山、盘桶等岛屿作屏障,形成山环水绕、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由于基隆港的形状如同鸡笼,故有“鸡笼港”和“大鸡笼”之称。基隆港予1860年开港,是台湾历史较长,的国际贸易港口。清同治二年(公元1864年),被辟为对外开放伪国际贸易港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 基隆港,分为商港、军港和渔港三部分。 港口水域面积250万平方米,最大水深15米。进出港航道宽为300—360米,航道水深10.5—13.5米,可允许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港区水域设有系泊浮同4组,锚泊地2个,可同时系泊3000吨级至30000吨级的船舶和舰船80多艘。 该港拥有港作拖轮约20艘、驳船30多艘,港口工作船40多艘。全港拥有陆域面积为750多万平方米,现有码头60多座(万吨级以上码头20多座), 营运码头40多座,其中包括货柜码头13座,非营运码头17座。全港码头岸线共长达10多公里。全港拥有货运仓库39座,货棚4座,货物堆场24个, 其中货柜堆场2个并配有货柜超重机60多台,货柜装卸桥及搬运机械270多台。基隆港设施设备先进,设施设备规模较大,从而使基隆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 基隆港是一个综合性港口,进口货物主要有煤炭、石油、矿石、粮食、杂货和货柜等;出口货物主要有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加工食品、货柜和其它杂货答。该港货物装卸量约9000乡万吨,为台湾岛北部货物进出口门户、国际贸易港口和货物集散中心。在台湾省,它仅次于高雄港,居第二位的商港。1992年该港货柜吞吐量达195万标准箱,为台湾省第二大货柜港口, 也是世界10大货柜港口之一。由于基隆港平均每年雨日214天,号称“雨港”, 不利于件杂货搬运装卸,采用货柜装运件杂货就可解决雨天装卸搬运问题。基隆港建有军用码头26座,是台湾当局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拥有渔港和渔码头,渔船多达2000多艘,年捕鱼量达30多万吨, 占台湾地区总捕鱼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为台湾地区最大的渔港。该港正在规划建设东港区和西港区。建成后的西港区的货运码头,可接纳2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 基隆港作为太平洋西海岸航运要冲之一, 进港船舶约达8000多艘次。台湾岛与大陆只隔台湾海峡,基隆于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厦门、汕头、香港和广州黄埔等仅一水之遥,航运交通便利。有货物来往于基隆一福州航线上。炎黄子孙盼望台湾与大陆早日全面直接通航。国际航线主要有基隆至长崎、神户、釜山、纳霍德卡、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悉尼、西雅图、洛杉矾、纽约、孟买、马赛、伦敦、鹿特丹和汉堡等。基隆港和高雄港又是国际环球航线主要的起运港和终到港。基隆港内陆集疏运交通方便。从台北市为铁路枢纽,有环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全岛。使基隆港成为台湾岛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基隆港依托的基隆市,位于台湾岛北端西北部沿海,旧名“鸡笼”,是台湾地区北部出海门户、对外贸易口岸、海军基地和渔业基地。 基隆市是台湾北部工业基地,拥有造船、化工、机械、电力、煤炭、电子、食品加工、水产加工等工业部门。基隆造船总厂可建造10万吨级船舶,是台湾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基隆市附近是台湾最大的产煤基地和北部地区最大约火力发电中心。基隆市东南面的台北市是台湾省政治、科学文化中心。基隆市和台北市已联成一体,实际上基隆港依托的城市为基隆市和台北部市,从而也体现了基隆港交通、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内最好邮轮旅游航线
世纪游轮(上海到重庆)。
经过城市:上海,南京,池州,宜昌,武汉梁燃,告乱重庆,扬州,岳阳,荆州,景德镇,九江。八大橡友虚5A景区:瘦西湖,庐山,景德镇,黄鹤楼,岳阳楼,湖北博物馆,三峡大坝,云阳龙缸。
游轮特色:深圳和海南之旅,探寻南海魅力。除了深圳和海南两地景点游览之外,还有丰富的旅行活动:游轮北欧传承导览讲解,参观后厨或驾驶台,“茶艺时刻”,剧场表演,影片放映,“人文讲堂”等。
海口客运轮船都去哪些地方
海口主要有海口新旦斗港和海口秀英港(或者叫做海口港)
新港一般是模山磨发往:
海安、北海、湛江
也有发往越南的豪华航班:“明辉公主”号豪华邮轮海南――越南航线逢周日、周三、周五的19:00由海口开航,航线为海口-唯皮越南下龙湾、海防、河内-海口。
此外还有: 丽星邮轮“狮子星”号由香港开往海南,每周一班,停靠澄迈县马村码头或海口秀英港及三亚。轮上游客可在海口,三亚及周边地区进行“一日游”。
海口秀英港:
主要是广州、湛江、北海、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