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点将录》的具体成员?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

掌管机密军师二员:

天机星智多星智多星左谕德缪昌期 天闲星入云龙左都御史高攀龙

协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

地魁星神机军师礼部员外郎顾大章

正先锋一员:

天杀星黑旋风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

左右先锋二员:

天暗星青面兽浙江道御史房可壮

地周星跳涧虎福建道御史周宗建

马军五虎将五员:

天勇星大刀手左副都御史杨涟

天雄星豹子头左佥都御史左光斗

天猛星霹雳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扬

天威星双鞭将太仆寺少卿周朝瑞

天立星双枪将河南道御史袁化中

马军八骠骑八员:

天英星小李广福建道御史李应升

天捷星没羽箭陕西道御史蒋允仪

天空星急先锋山东道御史黄尊素

天退星插翅虎浙江道御史夏之令

天究星没遮拦吏科给事中刘宏化

天满星美髯公刑科给事中解学龙

地猖星毛头星刑科给事中毛士龙

地镇星小遮拦工科给事中刘懋

总探声息走报机密头领二员:

天速星神行太保尚宝司丞吴尔成

地速星中箭虎光禄寺少卿丁元荐

行文走檄调兵遣将头领一员:

地囚星旱地忽律广西道御史游士任

掌管钱粮头领二员:

天富星扑天雕礼部主事贺烺

地狗星金毛犬尚宝司少卿黄正宾

定功赏罚军政司头领二员:

地正星铁面孔目左佥都御史程正己

地奴星催命判官左通政涂一臻

掌管行刑刽子手头领二员:

地损星一枝花礼部尚书孙慎行

地平星铁臂膊刑部尚书王之寀

捧把帅字旗将校一员:

地贼星鼓上蚤内阁中书汪文言

守护中军大将十二员:

天寿星混江龙大学士刘一燝

天微星九纹龙大学士韩爌

地短星出林龙大学士孙承宗

天剑星立地太岁吏部尚书周嘉谟

地角星独角龙吏部尚书张问达

天伤星武行者左都御史邹元标

天贵星小旋风右都御史曹于汴

地轴星轰天雷礼部尚书王图

天牢星病关索刑部尚书乔允升

地强星锦毛虎工部尚书冯从吾

地藏星笑面虎吏部左侍郎陈于廷

天巧星浪子左春坊左谕德钱谦益

四方打听邀接来宾头领十二员:

地明星铁笛仙户部左侍郎郑三俊

地壮星母夜叉礼部右侍郎张鼐

地妖星摸着天光禄寺少卿史记事

地全星鬼脸儿光禄寺寺丞李炳恭

地文星圣手书生翰林院修撰文震孟

地阔星摩云金翅翰林院简讨姚希孟

地阴星母大虫翰林院简讨顾锡畴

地异星白面郎君翰林院庶吉士郑鄤

地满星玉幡竿吏部员外郎周顺昌

地兽星紫髯伯吏部员外郎张光前

地慧星一丈青吏部员外郎孙必显

地暗星锦豹子礼部主事荆养乔

马步三军头领四十六员:

天慧星拚命三郎刑部尚书王纪

天孤星花和尚兵部左侍郎李瑾

天暴星两头蛇兵部右侍郎孙居相

地勇星病尉迟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地恶星没面目兵部右侍郎刘策

地佐星小温侯兵部右侍郎何士晋

地奇星圣水将户部右侍郎陈所学

天哭星双尾蝎左副都御史孙鼎相

天祐星金枪手右佥都御史徐良彦

地刑星菜园子右佥都御史周起元

地丑星石将军右佥都御史张凤翔

地狂星独火星右佥都御史朱世守

地巧星玉臂匠右佥都御史程绍

地暴星丧门神右佥都御史王洽

地健星险道神右佥都御史李若星

天异星赤发鬼左通政使刘宗周

地俊星铁扇子大理寺少卿韦藩

地空星小霸王太常寺少卿韩继嗣

地会星神算子太常寺少卿赵时用

地祐星赛仁贵太常寺少卿李应魁

地阖星火眼狻猊太常寺少卿程注

地稽星操刀鬼太常寺少卿沈应奎

地飞星八臂那吒吏部郎中夏嘉遇

地走星飞天大圣吏部郎中邹维琏

地察星青眼虎吏科给事中陈良训

地煞星镇三山兵科给事中甄淑

地雄星井木犴户科给事中郝土膏

地杰星丑郡马兵科给事中沈惟炳

地幽星病大虫户科给事中薛文周

地孤星金钱豹子兵科给事中萧基

天罪星短命二郎湖广道御史刘芳

天败星活阎罗江西道御史方震孺

地僻星打虎将山东道御史李元

地微星矮脚虎福建道御史魏光绪

地捷星花项虎四川道御史练国事

地威星百胜将河南道御史谢文锦

地数星小尉迟云南道御史李日宣

地猛星神火将贵州道御史张慎言

地乐星铁叫子山东道御史刘思诲

地伏星金眼彪湖南道御史刘其忠

地隐星白花蛇河南道御史杨新期

地耗星白日鼠湖广道御史刘大受

地遂星通臂猿山西道御史侯恂

地灵星神医手云南道御史胡良机

地魔星云里金刚四川道御史宋师襄

地理星九尾龟河南道御史熊则祯

镇守南京正将一员:

地然星混世魔王操江右佥都御史熊明遇

分守南京汛地头领一员:

天平星船火儿南京广东道御史王允成

天损星浪里白条南京吏部郎中王象春

地英星天目将南京江西道御史陈必谦

地进星出洞蛟南京山西道御史黄公辅

地退星翻江蜃南京四川道御史万言扬

地劣星活闪婆南京工科给事中徐宪卿

天启四年甲子冬归安韩敬造

明朝那些事儿

东林党人是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者

东林党人,最开始以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中心,讲学传道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以道德为信条,重建道德权威,并试图建立一个以道德为标准的社会秩序体系。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主义者。然而,任何团体,一旦它有了政治上的追求,那么驱动它的就不是原先的信仰和教条,而是自己团体的政治利益。随着东林党人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有势力的团体和党派,有了党派的利益和追求,他们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识到:如果单单依靠所谓“道德”,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样一来结果只有两个:一,利益在和“道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二,使所谓“道德”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借道德之名,谋党派之利。这样,东林党人就成为明末党派之争的主流。万历初年张居正独揽大权的时代,东林党人已经开始上书攻击他。此后东林党和浙党是朝廷斗争的两个主要方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一方当权,就尽排挤对方之能事。 先看看万历时期的商业是如何繁荣的:

“国家盐课,淮居其半,而长芦、解池、两浙、川井、广池、福海共居其半。长芦以下虽增课,犹可支吾,而淮则窘坏实甚。淮课初额九十万,而今增至一百五十万。使以成、弘之政,隆、万之商,值此增课之日,应之优然有余也。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端妄费,公私具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梵宇,尚馀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万历驾崩,然后到了天启初年,东林君子们借三大案之机篡夺朝政后,就变成这样:

“商之衰也,则自天启初年。国则??祸日炽,家则败子日生,地则慕??之棍徒日集,官则法守日隳,胥役则奸弊日出。为商者困机方动,而增课之令又日下,盗贼之侵又日炽,课不应手,则拘禁家属而比之。至于今日,半成窭人债户。括会资本,不尚五百万,何由生羡而充国计为?尝见条陈私盐者.一防官船,再防漕舫。夫漕舫自二十年来,回空无计,则折板货卖,典衣换米。旗军有谁腰镪馀一贯者,迤逦临清道上,买盐一二百斤,资本罄矣。官船家人夹带,一引入仓,万目共见,冠绅一惩而百戒焉,岂复有裂闲射利之人,不绳其仆者哉?”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在税收,重点从征收收农业税,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的税收。这自然大大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在这个背景下,东林党开始形成。

张居正一死, 东林党人就废除这个税收制度。想逃税,没那么容易!万历皇帝心知继续征收微薄的农业税,不但国库不够用,而且农民也无法忍受。万历仍想方设法从江南的资本家中收入税收。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只收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迷。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工商税。

当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发达,而几乎不用交什么税。北方各省的农民则难以忍受高高的税收,一遇到天灾更是食不果腹。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怎么办!?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当然是找东林党人交税。经过几年时间,国库开始又充足起来。各地开始出现魏忠-贤的生-祠。东林党怎么坐得住呢!

在《明:景山的晚风》中,作者说一九六几年,曾经有一位伟大人物,呵呵,是谁就很明显了,他这样点评明史,说明初两位皇帝,几乎不识字,但是国家治理得很好;一到了明末,“知识分子”当政,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尽管这是特定历史时期说的话,但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东林党人最大的弱点。不得势的时候对当权者口诛笔伐,掌权的时候却又摆下读书人的面子,自恃清高,不懂得官场之道。

东林党人的下场相当之惨。不仅大部分被驱逐出朝廷,而且魏忠贤还借“三案”之名,对他们展开诬陷和迫害。不单单自己遭来杀身之祸,而且还被诬陷贪污巨额赃款。既然是贪污,那就要把贪污的钱财交出来。可是东林党绝大部分是清廉官吏,他们又如何拿得出来。尽管他们自己先行一步,但他们可知道,这捏造出来的罪名给他们的家人,族人带来多大的苦难。 天启的死是好机会。崇祯站在了东林党一边。东林党欲杀魏忠-贤而后快,然而崇祯只免除了他的职务,令其守陵。魏忠-贤忧愤而死,崇祯厚葬之。

 东林党又掌权了,当然,废除工商税是第一步

至于辽东,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 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则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节流往往流于道德说教;不开源怎么行!当然,东林党不会增收工商税,负担自然又落到农民身上。

终于李自成进了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悲剧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