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特色小吃历史缘由
原文地址:平潭特色小吃之时来运转作者:香柏
要说我们平潭美食啊,真是堪称一绝。美味的特色小吃,一定会让你大保口福。平潭人民的心灵手巧,将吃视为一种艺术,制作出许多令人叹绝的美食。比如有鱼丸、海蛎饼、光饼、天长地久、一团和气、时来运转以及各类海鲜。
时来运转的性质类似汤圆,皮是用地瓜和着地瓜粉做的,薄而柔韧。里面的馅一般是:包菜、紫菜、猪精肉、鲜虾、鱿鱼、蟹肉等等。时来运转原名“咸 米时” (米时合在一起为一个字),后来菜馆为了便于推广,给起了这个名称。时来运转在平潭已有很久的历史了,家家户户都会做,每逢过节日都会做这个来吃。
这是平潭特产,很好吃哦,它的皮是地瓜、地瓜粉做的,馅是包菜,紫菜、虾、肉、鱼……
相传在平潭有一渔民,含冤入狱被判死罪,他的儿子心疼父亲,每次探监都为父亲送去可口的饭菜,无奈却屡次被狱卒吃个干净。后来他心生一计,将糖枣柿饼等捣成泥做成馅,外面包着番薯粉做的皮,再粘些饭渣,这样外表难看里面可口的食物终于瞒过了狱卒,送到父亲手中。熬到正月二十九这天,最终巡按查明案情,父亲沉冤昭雪。儿子孝道为后人称颂,于是当地人把这天定为“孝父节”。而平潭人家家都有石舂臼,也就是俗语说“家有石舂臼,邪恶不入户”的风俗习惯。
做“时来运转”是每个平潭妇女的拿手活
每当逢年过节,人们都爱吃咸时,因为它还有一个喜庆的名字——时来运转。想转好运可不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制作工序可不简单。皮既要薄又要柔韧和有弹性。
一 买回新鲜的地瓜后,洗净、削皮放入锅内煮烂,等凉后加入地瓜粉放在石臼内捶打,等它们完全融合且有劲道,咸时皮才算完工。
二馅一般有虾仁、紫菜、包菜、肉丁、萝卜丁等各种材料放入锅内爆炒,加入调料,直到它们完全入味,倒进篮子中将水份沥干,而且还要凉冷后备用。
三取出一小块咸时皮放入手中搓成圆球,再捏成碗状,要求边薄底稍微厚,这样包馅时不会破掉而且口感更好
四将适量的馅放入皮内,用手轻轻地往中间按,从边沿慢慢捏紧封口。一个圆溜溜的咸时就做好了。
五再上锅蒸10分钟,香气四溢的“时来运转”就大功告成了!
咸时有两种煮法,一种是水煮,另一种是蒸。不管用什么方法,包你看一眼食欲大开,闻一下垂涎三尺,尝一口美味爽口,吃了还想吃。
如果你来我们平潭旅游,可一定要尝尝我们家乡别具一格的特色小吃——咸时。
平潭的咸食好吃吗
在于个人的口味与兴趣。
咸食取材广泛,种类繁多。比较传统的有香椿咸食、西葫芦咸食、野菜咸食、虾仁咸食、海参咸食、香菇咸食、火腿咸食等。南瓜、北瓜、黄瓜、萝卜、丝瓜、鸡丁、肉松、贝类、肉类等,几乎无不可做。
相关传说:
平潭古代有一乡人含冤入狱,儿子送去的饭食被狱吏吃掉。后来,乡人建议儿子用地瓜粉(当地俗称番薯粉)做皮,包有肉、鱼,搓成团送去,狱吏果然不吃,关在牢里的老父亲,终于能吃上一顿美食。
此后,这种平潭民间特有的饺状丸子,当地称作咸米时便流传下来。作为一种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 念家户户传祖德,逢节人人吃咸米时。
平潭县美食
平潭县美食有咸埘、焖薯粉、金鲟糯米饭、平潭油羹、平潭鱼丸、蝴蝶干、海蛎饼等。
1、咸埘:地瓜加工成皮,包入虾仁、五花肉、包菜、紫菜、海蛎、鱼肉等,上锅蒸熟即可。
2、焖薯粉:又称焖蛋,白薯粉搅成糊状,加入虾仁、咸肉丁、蟹肉、蟹黄等配菜,温火搅炒成胶状即可。
3、金鲟糯米饭:平潭东庠岛生产的锯缘青蟹泡在老酒里,醉后切块,加香菇、冬菜等配菜,装入瓷盆覆上湿透的糯米蒸熟即可,色艳味醇、老少皆宜。
4、平潭油羹:用地瓜和地瓜粉做皮,包入豆沙或砂糖八果馅入锅油炸,状如水饺、色泽金黄、甜香可口、别有风味。
5、平潭鱼丸:丸色如瓷、富有弹性、脆而不腻、入口鲜香,闻之既已饱肚,稍加咀嚼,鲜美汤汁溢满口腔,鲜美触动每一根神经。
6、蝴蝶干:由淡菜肉晒干而来,也称之为淡菜干,因淡菜肉摊开晒干后,形似蝴蝶,故名蝴蝶干。
7、海蛎饼:本地话叫嗲饼,是每个平潭人小时候最爱吃的美食之一,闻起来香气四溢,入口外酥里嫩,独有的鲜美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平潭县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1,平潭鱼丸
平潭鱼丸是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的特产。平潭鱼丸保留了鱼肉朴素的质地,没有包馅,是实心的,吃起来滑爽嫩脆。鱼丸为现代人桌上便菜,平潭鱼丸因注重选料和制作工艺而名闻遐迩。
2,平潭鱼面鱼片
平潭鱼面鱼片之美味亦有过之而不及。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其色香味俱佳,嫩中带脆,烹炒皆宜。
3,时来运转
平潭本地的“时来运转”时来运转的性质类似汤团,皮是用地瓜和着地瓜粉做的,薄而柔韧。里面的馅一般是:包菜、紫菜、猪精肉、鲜虾、鱿鱼、蟹肉等等。
4,平潭油羮
平潭人称它“油羮”,用地瓜和地瓜粉做皮,内包豆沙或砂糖八果馅,状如水饺,入锅油炸,呈金黄色,即成天香可口的美食,入口香甜,别有风味。
5,八珍焖薯粉
八珍焖薯粉又称“焖蛋”,是平潭民间传统佳肴,堪称一绝。色晶莹如玛瑙。因荤素搭配得当,爽滑嫩软,十分可口。
平潭的特色小吃
平潭好吃的东西还挺多的,从早餐到宵夜都能把你给包圆了。
煎包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小商品市场那边有家煎包店,这家是目前为止我吃过最好吃也是开的最久的一家了,一直都有媒体来采访,在平潭也算是比较出名的小吃店了,早上过去来几个煎包再加上一碗地瓜粉做成的汤,美滋滋的早晨就这么开始了,说着我都有点流口水了。
咸埘
天长地久
第二个自然就是在平潭汽车站隔壁的十三妹咸埘店了,这只是离车站最近的一家,也是最方便的找到的,还有其他店味道也不比这家店差,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爆满的,所以如果真有想吃的朋友可以去街上走走,或者直接找个当地人一问,一般10分钟以内的路程就会有店。咸埘也称时来运转,是平潭独有的小吃,目前我是没在其他地方见过,咸埘是地瓜用石椿捶打成的皮,然后包着紫菜、虾仁、包菜、鱼肉等等,一口一个绝对满足你挑剔的味蕾,所有我吃过的朋友都说好吃,每次回老家都要帮他们带几盒来尝尝鲜。还有一个就是天长地久,这个也是用的石椿捶打的地瓜,然后里面包上花生碎、白砂糖、芝麻、葱碎,然后下锅炸,如果你是买的刚炸出来的千万别急着吃,要不然那个融化的白砂糖可能会把你嘴烫到起泡,口感就是表皮酥软,嚼着非常甜,因为地瓜本身就自带的甜味,喜欢吃甜的朋友强力推挤。
八珍炒糕
薯粉结
第四个就是八珍炒糕了,也是地瓜粉做的,加上花生、鱼干、鱿鱼、海蛎、瘦肉等等,然后焖加炒制作而成的,整个是粘稠的,入口有点嚼劲,Q弹爽滑一口闷。说到八珍炒糕不得不提到的一款美食就是薯粉结,也是用的地瓜粉做的,只是做法不一样是做成球状,然后下锅煮,配料基本差不多,吃起来的味道有点咸咸的,然后带上海鲜的鲜甜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接下来我要说到的两种美食估计是店里吃不到的,是我外婆传到我妈妈手里的,在外面是没见过有卖这两种美食的,但是是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最喜欢的两道菜了。一道是用石椿捶打出来的地瓜,然后揉上跟薯粉结一样的食材,再下到锅里跟米线一起煮,这个跟薯粉结的区别就是新鲜的地瓜是带点甜味的,再加上口感没有那么Q弹,偏软糯,所以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第二个就是厚版锅边,厚度应该达到了锅边的十倍以上吧,材料差不多,但是对于吃锅边没感觉的人来说,这个就非常有嚼劲了,而且因为够厚所以里面的食材就能放的比较多了,花生应该是这道小吃的主角。
我妈总说我喜欢吃老一辈人的东西,可能跟我小时候跟着外婆外公长大有关吧,但是这些东西是真的好吃,而且已经深深的种在了我的脑海里,希望有机会来我家可以让你尝尝我从小到大都爱吃的美食。
来源:网页链接
平潭有什么美食?
平潭美食
咸酥花生 选用平潭地产的“扣仔”(小花生)仁,放入盐水及五香、白糖中浸泡,两小时后晒干。先将细沙倒入锅中,炒到微温后,再将浸泡过的花生仁倒入锅中,文火不断翻炒,咸酥香脆。
薯粉羔 薯粉与冰糖水泡透,,捣拌成浆,加白糖、八果置于加油热锅中,反复煸调成糊状后起锅。再加熟芝麻、花生、枣仁和色料等。待冷却凝结成状,切块后可食。呈半透明,香甜可口,为消夏上乘小吃。
草燕 平潭岛盛产富含琼脂海藻的石花菜,多在夏季采集。加醋熬成糊状,过滤去渣,倾入薄铁盆中,加糖、置于水中冷却,凝成软状后可食。因其状呈透明如燕窝,故名草燕。清凉爽口,乃清夏佳品。外售果冻,实不如也。
九重粿 用米浆、薯粉加入适量五香末、蒜叶、食盐等,调成糊状浆,然后入蒸笼,蒸熟一层又加一层,故称九重。冷却后切成菱形扁块,入油锅炸熟即食。平潭九重粿素以片薄,炸透面著称,咸香可口,香而不腻。
菜头粿 以腌萝卜丝去汁沥干,与薯粉、米粉拌成浆,加入调味的生虾仁、蟹黄、鲜肉丝、梅梨(荸荠)丝,稍发酵入瓶蒸熟。食时切片油煎,色呈花黄,味道鲜美。
米梭 用糯米粉磨浆,沥干做皮,包白糖、豆沙馅、搓成圆饼,再粘上湿透的糯米或粳米,入笼蒸熟。富有弹性,清甜可口,粘而不腻。
塌头粿 以绿豆粉、蕃薯粉、糯米粉加糖,掺水拌成浆,盛于酒盏内酒醋蒸熟。冷却后,中心微凹,故称塌头。其色透明如玉,清凉爽口,宜作清暑小吃。
薯粉油茧 薯粉油茧以熟番薯渗薯粉舂成粉皮,裹以芝麻花生糖馅,捏成饺状入油锅炸熟,色泽鲜黄,香甜可口,可与广东、香港油角媲美。学名现称“天长地久”是也。(其实以讹传讹,“天长”乃鱼面,“地久”或谓油茧乎?)
肉夹饼 将芝麻光饼掰成两半,夹以红糟熟猪肉,或海苔均可。这种风味小吃流传福州、福清等地,唯平潭肉夹饼具备香、酥、脆优点。现在各中小学门口均常见。1元钱,夹肉、夹香干、夹火腿肠(改名“热狗”了,哈哈)。
豆粉滚[米时]与油浮[米时] 用糯米或粳米磨成浆,沥干、搓成圆[米时],内包豆沙或砂糖八果馅,状如汤圆,入汤煮熟,捞起沥干,倒入炒熟的碗豆粉中一滚,即成豆粉滚[米时]。入口香甜,别有风味。另用包着豆沙馅的米[米时],挤压成饼,入锅油炸,呈金黄色,即成甜香可口的油浮[米时]。
薯粉[米时]和薯粉丸 用去皮蒸熟的番薯掺入薯粉,入臼舂成有弹性的粉团,包裹鱼肉虾三丁鱼馅(也有以贝肉、紫菜、 肉,肉丁、葱菜作馅),捏合成荷包形或圆形,煮、蒸、炸均宜。
另用上述粉团,不包馅,直接掺合咸肉丁、炒花生片、芹菜段等,撮成小块下锅,咸香味美,俗称薯粉丸。薯粉米时和薯粉丸均为平潭地道风味食品,看似寻常,别具特色,入席款客,甚受欢迎。
烧卖 平潭烧卖类似北方的“烧麦”,但用料及制法不同。先将番薯及薯粉加工成粉皮,选用蟹黄、虾仁、紫菜、鲜肉丁加佐料炒熟为馅肉,尔后装馅入皮,捏成“白菜形”,竖列笼中蒸熟。形态美观,皮薄馅美,入口酥香,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列入宴席佳肴。
赤尾煎饼 二、三月,春寒未尽,平潭盛产毛虾,俗称“赤尾”。将赤尾与薯粉,芹葱及佐料调成糊状,油煎成薄饼。入口爽滑,鲜美异常,风味不凡。
春卷与春饼 春卷平潭又叫“春饼酵”,采用精粉加蛋花、食盐打成面筋稀浆,用平底锅温火煎成薄纸状之春饼皮。另以豆芽菜、韭菜、肉丝、鱼丁、牡蛎、蛤肉、缢蛏、虾仁、紫菜等炒熟作馅。用春饼皮卷成筒状即可食。其味鲜美不腻。若用油炸,春卷呈金黄色,更有香脆之感。
葱饼 平潭葱饼选料和制作均十分考究,是本地很有名气的风味小吃,有“葱饼出炉满街香”这说。用精面粉发酵起酥,制成层皮,以肉丁、虾仁、葱珠、紫菜、香菇末、冬菜等作馅,成扁圆饼状,贴炉内烤熟。出炉时香气四溢,色呈金黄,入口酥嫩适中,留齿生香。
平潭美食——文字介绍
蛎煎 蛎煎又称蛎粕,以新鲜牡蛎调油、味精、香葱、芹菜、拌入薯粉成糊状,入锅铺平,两面油煎,状如薄饼。香酥清甜,可与闽南、台湾之“蚝煎”媲美。
紫菜蛎饼 大米混合黄豆磨浆,以韭菜、紫菜、牡蛎、肉丁等为馅,油炸成扁圆食品。色呈赭黄,外酥内嫩,香鲜可口,有海岛特色的风味小吃。若麦皮加花生油炸,色味俱佳。俺以前是吃高手:)
炸糟鳗 取五公斤以上鲜海鳗,顺骨纹斜切成长方形薄片,用老酒、红糟等调料浸润半小时,另将精面粉拌蛋,加少许红糟汁搅匀,便可下锅油炸。红里透亮,糟香四溢,鲜嫩香酥,并无腥味,咸中带酸甜,蘸上辣酱下酒尤佳。
香炒黄吉 黄吉,学名龟足,俗称皇冠、笔架、乃贝中珍品。取鲜黄吉入香油锅中煸炒适度,入调味汁、香葱等,一熟即食。原味鲜嫩,入口清爽。
炒黄螺片 先将黄螺置于热汤中浸泡至七成熟,去泡沫,螺肉切成薄片,加调味,滑油爆炸,入口鲜脆香嫩。
炒西施舌 西施舌为平潭海贝珍品,肉味甘美,营养丰富,汤汁尤为滋补。先入淡水吐沙,换水数次,去壳取肉,清水漂洗干净。瀑油煸炒,芡入糖醋薯粉,呈玉白色,肉嫩而脆。用西施舌煨汤,味亦佳。
油爆石拒 石拒属章鱼科,学名长腕蛸,平潭叫做“石遇”。秋冬常穴居近海水域沙泥岩礁处。平潭苏澳镇一带乡民多用钓具诱捕。食用时,用木砸数百下,待肉质松软,将其脚切成横断面小段,用旺火重油爆炒,肉脆味丰。民间烹调的石拒羹,亦清醇可口。
煸炒沙田 龙肠学名海沙蚕,俗称“沙田”。平潭浅海滩涂盛产。食用时,先泡入淡水吐沙,再用筷子翻出内脏,清水洗净。下锅重油煸炒,加香葱、米醋调羹。其状剔透如玉,鲜脆爽口,回味无穷。
爆炒章鱼 章鱼简称蛸,生八腕,又名“八带鱼”。烹调时,先将生章鱼放在石板上磨,去其泡沫污腻,清洗后将首足分切寸许长。入锅时,先下头,后下脚,加调味品,重油爆炸,搅几下即熟。传统吃法,多薄撒薯粉糖醋,故又称芡粉炒章鱼。“八珍炒糕”里常有它的影子。
清炖竹蛏 将竹蛏垂直插入碗中,浇上清汤,入锅蒸熟。起锅时倒入少许白酒及适量味精、精盐,使其保持原味。汤白味香,鲜嫩清淡。
芡粉蛏片 取地产缢蛏,去掉半边壳,浸入调味汁约五分钟后取出,薄撒薯粉于蛏肉上。蒸熟后复下锅油煎至呈黄色取出。再淋上调味粉汤汁,色黄味美,清嫩可口。
蟹羹 蟹羹平潭俗称“[虫戈]羹”,选用鲜肥梭子蟹,剥壳后放入沸汤中搅动,待蟹肉脱落,再加入蛋花、肉丁、葱花、香醋、芡薯粉为羹。其色晶莹透亮,五彩纷呈;其味鲜嫩微酸,食后大开胃口,为海岛独特佳肴。
焖烧[虫戈]白 将新鲜梭子蟹蒸熟,取蟹肉,配以切成条状的白菜叶,加老酒等佐料慢火焖烧,撒上少许香油、葱花,色泽洁白,清淡荤香。
桂花[虫戈] 用肥梭子蟹蒸熟,剔出蟹肉蟹黄,入锅煸炒,再拌入鸡蛋花,加香葱、银耳、老酒等佐料,出锅后香气扑鼻。状如盛开桂花,故称桂花 ,色味俱佳,为平潭一宗特色名菜。
赤螯清汤 俗称“赤螯”(车蛾),为蛤类珍品。其肉鲜美滋阴,营养价值高。平潭浅海沙滩产品尤佳。鲜活赤螯经“吐沙”后,加少许食盐,姜片煨汤,色如乳,味清甜,有清胃解腻效用。
冬白[虫戈]汤 [虫戈] ,俗称梭子蟹,冬春之际膏腴肉厚配以卷心冬白菜(大白菜,冬白),清汤略加调味,清香甘醇,余味犹丰。
蝴蝶赤肉汤 贻贝,俗名壳菜,为平潭一大特产。粒大肉肥,生剖晒干,呈黄褐色蝴蝶状,称“蝴蝶干”。平潭蝴蝶干炖赤肉,为宴席名菜。清水温火慢煨至烂熟,其色橙黄清澈,汤汁鲜美,富有营养,有滋阴健胃功效。
清蒸鲙鱼 鱼俗称鲙鱼(鲑鱼、鳜鱼),盛产于平潭浅海。近年网箱养殖成功。活鲙鱼运销港澳大受青睐。选地产鲜活鲙鱼,刮鳞剖腹,留肚,在入姜片、上等老酒、酱油、葱段、冬菜等调料,放入瓷盆加盖清蒸。鱼肉鲜嫩、汤汁清香,为滋补佳肴。
八珍焖薯粉 焖薯粉又称“焖蛋”,是平潭民间传统佳肴,堪称一绝。采用精白薯粉搅成糊状,放在油锅里煸炒,再加入虾仁、咸肉丁、蟹肉、蟹黄、酥花生片、梅犁(荸荠)、丁、鱼丁、黄花菜、紫菜、葱花等佐料及调味品,经温水搅炒成胶状即成,色晶莹如玛瑙。因荤素搭配得当,爽滑嫩软,十分可口。
紫菜灴肉 生长的[石覃]菜(原产于流水镇潭水一带为上品)乃本地一大特产,衍生于激流礁石上,冬春季落潮采收。状如丝带,色若紫缎,味同甘饴,乃海珍上品。头水紫菜特别细嫩,晒干可久贮备用。煨焖紫菜加赤猪肉,其香扑鼻,美味舒心,为筵席佳肴。(小孩吃紫菜小心哦,容易缠喉)
鱼丸 平潭鱼丸,因注重选料和制作工艺而名闻遐迩。多以新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等海鲜为主料。鱼肉剁碎,加适量的姜汁、食盐、味精等调料,捣成鱼泥,调进薯粉或面粉,搅匀,挤成小圆球,入沸汤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弹性,脆而不腻。平潭鱼丸分为包馅、满天星、清水丸、皱沙鱼丸四大类,十多品种;有的将鱼泥加工为鱼撮、鱼饼、鱼面,炸煮均宜。雅称“落水情人”是也。
鱼卷 鱼饺
鱼肉剁为茸泥,拌以肉丁、虾仁、梅梨(荸荠)等为馅,外用鱼面薄皮或新鲜鱼皮包卷面成,经油炸即可。色黄味香,内嫩外酥。
鱼饺是用鱼面薄皮包肉馅,形同水饺,煮熟,其味清爽,鲜嫩。
鱼面 鱼片
鱼面是平潭岛特有佳肴。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将鱼肉捣成稀糊状,加少量食盐与调味品,粘上适量研末薯粉,碾成薄皮,切为细丝煮熟,捞起冷却。烹调时,配肉丁、虾仁、葱段、胡椒粉等佐料,入高汤煮滚即成,色、香、味俱佳,嫩中带脆,味荤且清。炒烹皆宜。若将薄片切成块状,则称为“鱼片”。
金蟳糯米饭
东庠岛生产的锯缘青蟹,俗称“金蟳”,相传达室为古代皇宫御膳的海珍品,亦民间上等补品,幼儿学步时食之健身,效果尤佳。因其楼息于激流礁石之间,螯大有力,冬至前后膏腴味美。金蟳糯米饭是平潭宴席名菜。其制用:用活金蟳泡在老酒里,“醉”后切块,加香菇、冬菜调味佐料,装入瓷盆,上覆湿透的糯米,加盖入锅蒸熟即成,色艳味醇。世界之大,恐怕只有平潭东庠产此尤物了,正宗金蟳现市场价每斤数百元,(注:加上粗大的草绳后的重量),比熊掌还珍贵了。
要说平潭美食,海洋珍品尤具地方特色,海坛素有“海产八珍”之说,即鲍鱼、干贝、海蜇、鱼翅、鱿鱼、鲥鱼、海参、鱼肚。许多也只是闻其名而不尝其味。但如干贝之肉丰味美,鲥鱼之细嫩鲜甜,鱼肚之顺滑爽口感之好非言语所能表达。
平潭四面环海,海产丰富,就近取材,就地加工,生猛海鲜及原汁原味的特点非别处可比。如本港产的石斑鱼、海蛎、鳗鱼、丁香鱼、文蛤、红鲟、对虾、紫菜及各种贝类。它以蒸、煎、炒、爆、炸为主要烹饪方法,制出独一无二的海坛风味,具有清、香、淡、脆等特点,款式繁多,乡味浓郁,老少兼爱,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