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庆假期国内游4.22亿人次,旅游收入2872.1亿元,数据说明了啥?
国庆假期国内游4.22亿人次,旅游收入2872.1亿元,这数据说明了大家对于旅游还是非常热衷的,特别是今年的国庆好多地方都放松了疫情防控管理,这就促进了全国的旅游业发展,好多人形容有疫情的这几年快要“憋疯”了,特别是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不能出远门,无聊的把自己所在地的犄角旮旯都玩遍了,而今年的突然放开让许多人都开心的不行,立马制定了外出旅游计划,所以今年的旅游人数会暴增。
旅游一项很能让人放松心情的活动,有人形容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花花钱,即使是这样还是很开心,换个地方就换个心情,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以往没有疫情的时候哪个长假各个景点不是人山人海的,虽然好多人抱怨的不行,但是整体还是很开心的,可以见识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文习惯,了解我国的江河大川什么的。
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都尽量不出远门,人多的地方也尽量不去,好多人放假了只能带着孩子和家人在附近人少的地方走走,这都压抑着好多人躁动的心,今年国庆全国各地对于疫情防控都有所变化,然后大家的情绪就爆发了,都想趁着国庆长假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玩玩,这就让我国的旅游业在这个假期暴涨。
不过在外出旅游开心的同时,还是要注意疫情防控,严格的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外出游玩的时候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在返程之后也要做好报备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争取新冠疫情早日过去,我们可以彻底的解放,恢复以往自由自在的日子,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不再遥远。
二、“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疫情下的旅游业到底有多难?
疫情下的旅游行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受限于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旅游景点不得不面临停业整顿的情况。
疫情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影响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比如交通物流运输行业以及旅游业,都会由于疫情的到来而出现客流量减少的情况。所以对于上述两个行业而言,疫情就如同一个晴天霹雳一般。
“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
根据旅游部门的统计,本次国庆假期期间,国内的出游人数已经达到了4.2亿人次。相比于上一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而言,本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可以说是增加上了许多。我认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各地区的旅游行业已经正在恢复发展当中,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到位,才是旅游行业能够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疫情影响之下,旅游行业受到重创。
其实对于我国各个行业而言,受到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受到的重创是最为严重的。因为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客流量。但是各地区采取疫情风控措施,尤其是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而言,旅游产业可以说是直接关门。当地的旅游景点已经停止接待游客,所以在旅游收入这一方面,近乎腰斩。
旅游行业已经得到初步恢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本次的国庆假期出游人数当中看出,我国的旅游行业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即使无法恢复到三年之前的水平,但是比起疫情肆虐的三年期间。本年度的旅游行业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仍然不能够落下。以免再度出现疫情扩散,导致旅游行业受到影响。
三、五一期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减少三成,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生存有多难?
根据大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疫情当下,现在人们的假期基本上不愿意出门。原本剧情澎湃的大学生及时想出门旅游,但苦于疫情封校出游也是无能为力。因此,五一期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减少三成这属于正常情况,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细看一下现在疫情下的旅游业有多难?
旅游业生存举步维艰
疫情爆发之后,对旅行社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大规模的旅行团取消,旅行社出现全面亏损,中小旅行社歇业、关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大面积失业。这些因素旅游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仅仅只是旅游业的难处之一。除此之外,疫情对于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影响也非常大。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缓慢的话有可能对当地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上述情况都是如今旅游业所遇到的难处。
旅游业从业者如今处境艰难
除了上面所遇到的情况,还有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就是导游和司机,因为疫情他们几乎没有街道游客。这就造成他们没有了客人,也就失去了工作。这就让旅游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疫情导致现在居民的旅行需求进一步下降。旅游业收入减少,还有腾出花销对景区进行维护。这些都造成了如今旅游行业的生存艰难。
以上就是旅游业从业者在疫情状态下的艰难之处。但是这种难处只是暂时的,带到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少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在寒冬终将会过去。到时候,旅游业的春天也会相继到来。
四、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 旅游 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各个相关行业厂商的营收短期内都出现大幅下降,全球 旅游 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新冠疫苗的量产与使用,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国内 旅游 行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期,这也为全球 旅游 行业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概况
文化 旅游 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 旅游 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
分季度看,出游人次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从 旅游 花费来看,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同比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同比下降55.7%。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也呈现出整体平缓复苏的迹象。
国内 旅游 市场的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小长假的带动作用下,第二季度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较一季度大幅上涨,初步出现回暖迹象。
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关于推进 旅游 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相关政策调控,全国各地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量承载量上限也由此前的30%上调至50%,应对随后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再次把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承载量从50%调整为75%。受跨省游恢复、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的带动,国内 旅游 市场迅速复苏。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为 旅游 市场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民航客运量持续恢复性增长,铁路月均发送旅客量逐渐稳定。截止2020年底,在线 旅游 月活用户达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在线 旅游 平台新增用户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疫情中文旅产业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竞争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通过数字化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 旅游 服务。以贵州省为例,省文化厅和 旅游 局推动打造的“一码游贵州”项目,囊括贵州全省涉旅数据,助力贵州开启全域智慧 旅游 新模式,为贵州的全域 旅游 注入活力,也为国内 旅游 业增添动力。
市场竞争模式
疫情给 旅游 业带来沉重打击,但2020年 旅游 行业融资额创新高,高达420亿元,在疫情下的行业低谷期,资本抄底 旅游 资产,使得2020年 旅游 业单笔融资金额近4亿元,资本对头部 旅游 资产的争夺异常激烈。主流的在线 旅游 平台也合纵连横,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在线 旅游 交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50.9%,OTA平台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OTA平台以携程遥遥领先占据主导地位,在线 旅游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携程在国内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占据中国最大在线 旅游 平台地位;美团凭其客户端、PC端等平台入口,低成本的流量方式实现其 旅游 业务的主要入口,是美团在线 旅游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猪背靠阿里,有巨大的流量导入,加之完善的金融服务以及阿里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在疫情防控的统筹、相关政策的调控、市场竞争变化等条件下, 旅游 企业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等巨大的财务压力。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服务,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扮演了行业“稳定器”,在行业复苏期扮演了“加速器”,通过各项举措为市场增添活力,这些良性的改变都对整个 旅游 市场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后疫情下的行业变化趋势
智慧、便捷 旅游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升级。智慧 旅游 的发展,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 旅游 需求和 旅游 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 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发展,加速 旅游 业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适应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乡村 旅游 或成新 时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立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无疑会对未来乡村 旅游 提供强大支撑,乡村 旅游 业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步入全面小康 社会 ,民众更加重视文化、 旅游 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 旅游 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五、疫情过后的狂欢!旅游触底反弹,2020上半年将迎来出游高峰
在这几个月中,出门对一些人来说都变成了奢求,更不要提 旅游 了。一方面,众所周知疫情对 旅游 行业打击很大,但是另一方面疫情也促进了 旅游 行业的触底反弹。虽然如今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是已经有人等不及外出 旅游 。
近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携程 旅游 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国人疫情后 旅游 意愿调查报告》,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选择在2020年3到6月上半年 旅游 , 旅游 地点大多集中在国内游和城市周边游上。在2020年的 旅游 产品类型选择上,自由行占比最多,专家猜测选择自由行人数偏多也是受疫情影响。
春节假期是国人 旅游 意愿最为强烈的时间,但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突然到来,国人 旅游 意愿被压制, 旅游 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整个 旅游 业的直接损失在5500亿元左右。
但其实,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暂的,但是疫情过后,国内 旅游 业将迎来"报复性"增长。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除了五一假期之外都是 旅游 淡季,国人 旅游 需求较低。但是根据这份数据,在疫情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国人 旅游 意愿释放,即使是 旅游 淡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在3到6月份出游。
前段时间国内景区逐渐恢复营业也给了国内游客一个准确的信号,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有些忌惮出门,但是已经有了出游计划,甚至如今有些景区已经"人满为患",这也说明2020年 旅游 业在开年不顺,但是已经在逐步恢复中,并且将会迎来游客人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通过携程等 旅游 平台公布的数据,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上有关"清明假期""五一假期酒店"等词条的搜索量逐渐上升,体现了国人逐渐增长的出游热情。俗话说"物极必反",这句话用在今年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影响上再合适不过了。并且如今并不是出不去门的时候了,专家现在也建议大家能够多出门锻炼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六、“十一”国内4.22亿人次出游,旅游业都出现了哪些“黑马”呢?
2022年的十一国庆出行人次已经达到了4.22亿人次,国庆假期出游的地方变得多了,其中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等新型的出游方式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这几个新的黑马项目也的确带来了不少的营收。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围绕着不同的旅游方式出行,已经成为了国人消费的一种新时尚,也会给疫情之下的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力度,让旅游业从业者们看到了春天。
2022年,整个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超过4.2亿人次,其中年轻人对红色旅游有极大的兴趣,在假日期间,不少年轻人组团来到优秀文化产品以及优质旅游产品地,包括红色地标,红色旧址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国庆主题的相关旅游地进行旅游,尤其是在延安等地,看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在逛革命景点,看红色演出,购买一些红色的文创产品,整个国庆节假日期间,延安当地的红色旅游订单数量整个增长了160%。其中,长沙,南昌,井冈山等地成为了此次红色旅游热门旅游地。
年轻一代除了对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之外,还去到了各个文艺团和文博场馆等进行云旅游,这种全新的方式,通过线上直播来让有着蠢蠢欲动出去游玩的网友们在线上观看足不出户就能够赏大好河山。从整体的消费趋势来看,这种旅游的全新方式带来的整体营收相应来说还是不少的,而且对于各个景点的打卡模式来说也是非常新奇的,倍受欢迎。第三个旅游的黑马就是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整个2022年国庆期间夜间夜流量的整体人次超过995.6万人次,平均每一个景点每夜的客流量达到4.76万人次。可见,人们在旅游的新形式上又有了新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宅酒店也成为了黄金周度假的一个主流形式,在一些旅游平台上,甚至单独出售酒店的项目,游客可以在酒店内吃下午茶,健身,瑜伽等多个活动展开。部分旅游型的酒店还推出了稻田艺术节、乐队表演等等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节目,用一种新的玩法将游客吸引进来。
总而言之,2022年的国庆假期相较于去年来说,旅游业有了很好的提升,在旅游项目上也突出了三匹黑马,分别是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和宅酒店,给游客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给我国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整体营收上带来不错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