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哪个菜系最受热捧

移民潮涌的深圳,各地家乡菜云集,饮食极为丰富多采,可说是汇四方美味,集八方佳肴。特点是高、中、低各档次俱全,中外风味兼容,各大菜系并存,潮州菜、粤菜、川菜、京菜尤为风靡,苏沪菜系、湘鄂菜系、东北菜系、云南菜系、陕西菜系等,亦各占一席之地。

粤菜馆以泮溪酒家、新安酒家、玉田酒家、华侨酒家等最为出名。近年来,粤菜中的野味海鲜馆异军突起,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

各种国外国风味菜,如泰国菜、越南菜、朝鲜菜、日本料理及印尼风味菜,还有西餐与快餐,均很受欢迎。

除高、中档消费的酒楼、餐厅外,深圳还有许多被称为“汇食街”、“大排档”的地方。“大排档”内五步一铺,十步一店,南北小菜,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大排档”的最大特点是用料新鲜,物美价廉,夜宵服务。

粤菜和川菜在深圳较为便宜,陕西菜和东北菜则较贵;湘菜的味道不错,只是没有长沙当地那么辣;客家菜深受各阶层青睐。外国餐馆不是很多。

罗湖的东门一带饭店云集,深南大道上的饭店价格稍贵,而福田的食城价格便宜。吃海鲜以南澳鱼岛最为便宜。

粤菜的发展历史

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香山、四邑、宝安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切鸡、烧鹅等。

粤菜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粤菜做法比较复杂,精细,费时,费人工,人均消费高,这也是粤菜餐厅在很多城市,没有川菜系餐厅多的原因。

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

著名历史学家赵立人认为粤剧和粤菜都是中国的国粹,都跟辛亥革命有着不解的渊源。翻看1912—1913年间的菜谱可以发现,当年的菜色跟今天的粤菜款式其实已非常接近。至此,“粤菜”终于真正成型,并不断推陈出新。处在中西文化、南北文化,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津梁的广东,在辛亥革命这场历史巨变中,再次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渊公文化”中何子渊“变革、革新、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精神特质在广东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粤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游刃有余。在此以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在他的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蒲鱼、青蛙、章鱼、江瑶柱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肴的上品佳肴。在配料和口味方面,采用生食的方法。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而将白切鸡以仅熟,大腿骨带微血为准,则于今仍是如此。将粤菜的刀工精巧,配料讲究相得益彰,口味注意清而不淡诸特点,表现具体。粤菜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饮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宴席。虽粤人喜食鼠肉,但鼠辈之名不登大雅之堂。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型,名为菊花鱼。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块,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卫生,苏菜经过改造,便成了粤菜。

此外,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喜欢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推阔芡扒上,表现多为有料扒。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州的工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曾有多个另立王朝的内地人。历代王朝派来治粤和被贬的官吏等,带来了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以后,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结队而至。当时广州地区的经济与内陆各地相比,发展较快。

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有关。唐代开始,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是世界有名的港口。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

明清两代,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一些报刊介绍,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有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紫砂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投茶量大,茶汤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粤菜也追求“新派”。但几千年所形成的选料广博奇杂,菜肴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的变化影响颇深。“万变不离其中”,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娥姐粉果、荔脯秋芋角、马蹄糕、叉烧包、蟹黄包、奶油鸡蛋卷以及名小吃肠粉、炒河粉、艇仔粉、及第粥、猪红汤、伦教糕、萝卜糕、咸水角、凤爪、卤牛杂、薄脆、白糖沙翁、德昌咸煎饼、大良崩砂等更是历久不衰。这表明广州菜系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

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深圳海岸城有什么环境好点,食物味道好点的酒楼?

适合商务、气派点的聚会:

天利广场二期的:北海渔村(粤菜),有包房,大堂很大,各式菜色味道都很好

凯宾斯基酒店边上的:海珠城美食汇(粤菜),也是很大排场,味道也很不错,也有包房

海岸城保利剧院边上的:潮江春(粤菜),有包房,味道不错。

以上粤菜,环境都不错,味道也不错,堂食价位还可以,进包房价格都会比较高,都比较适合喝茶,味道很正宗,价格也能接受。

适合私人聚会的、优雅点、排场小一点、纯粹追求味道的:

天利广场一期的:围龙屋(客家菜),野生鱼不错,其他客家菜味道也不错

天利广场二期的:三十三间堂(川菜),泡椒系列不错,也不太辣

海岸城顶楼:太兴餐厅(港式餐厅),菜式清淡为主,茶点也很好吃

海岸城溜冰场边上的: 蓝玛赫扒房,味道好,环境优雅,分有烟、无烟区,价格略贵,交行信用卡可打9折

保利剧院边上的:珍味汤馆(潮汕菜),以喝汤为主,台位不多,有小包房,除汤以外,其他菜式不多,但味道都很不错

以上餐厅的味道都还不错,环境也都还可以。

粤菜是哪里的菜!

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粤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物。1956年,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尽显广东饮食文化之精华。

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代表菜有盐锔鸡、黄道鸭、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参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法技艺精良,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著称。据粗略估计,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粤菜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早在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猷。鸽鹳之足,猎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珍也。至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捉,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炒而食之。”粤菜杂食之风,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结舌。唐代韩愈被贬至潮州时,见到当地群众嗜食蚝、鳖、蛇、章鱼、青蛙、江珧柱等几十种异物,大为惊异,害怕得“臊腥始发越,咀吞面汗巯。”发展至现在,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猫、狸等野味仍为粤菜中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和药膳。

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又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总之,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广州文昌鸡「特点」著名广州菜肴。以海南岛文昌鸡为主料,配以火腿、鸡肝、郊菜,经煮、蒸、炒而成。此菜造型美观,芡汁明亮,蚝皇凤爪「特点」著名广州菜。广东人嗜食鸡爪,吃法颇多。但此菜烹调方法制作精细,先煮后炸再炖而成,成菜色泽金黄。

麒麟鲈鱼「特点」著名广州菜,此菜装盘十分讲究,几种配料切皮片乳猪「特点」制作艺术精细,色泽大红油亮,皮松软肉嫩滑,风味独特优美,驰名中外佳肴。

东江盐焗鸡「特点」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花雕鸡「特点」制法独特,色如琥珀,鲜美可口,闻名遐迩。

炸子鸡「特点」炸子鸡可说是广东菜的招牌鸡,皮脆肉嫩,寿筵喜宴不可缺少。

什锦冬瓜帽「特点」造型美观,色泽艳丽,味道清爽,营养丰富。

清风送爽「特点」造型别致,一清二楚,赏心悦目。

雄鹰展翅「特点」造型逼真,可食性与欣赏性并举。

炊太极虾「特点」造形美观、鲜嫩清馥。

炖柠檬鸭「特点」原汁原汤、汤清肉烂煲仔鱼丸「特点」鱼丸是广东人喜爱的日常食品。一般以淡水鱼为主料,将鱼肉搅碎制成丸状。鱼丸可煮、蒸、炸、熘、炒,以煮制油泡鱼青丸「特点」鱼丸白洁,鲜嫩爽滑,鲜咸适中。

百花鱼肚「特点」鱼肚软骨洁白,味道清淡鲜嫩,圆盘盛装典雅,宴客美观大方。

广式烧填鸭「特点」用长鱼盘盛装,造型美观大方,色泽金黄悦目,食之皮脆肉香。

海棠冬菇「特点」颜色精制,鲜嫩清香,营养丰富,四季咸宜。

冬瓜薏米煲鸭「特点」鸭绵软,汤味美。

咸蛋蒸肉饼「特点」鸭蛋经盐腌一段日了,具有特别的咸香味,与猪肉糜拌在一起,蒸成肉饼,是广东各地家庭常用菜肴。

池塘莲花「特点」形似莲花。清爽可口,食之不腻。

佛手排骨「特点」形似佛手,外香里嫩,鲜美可口。

一帆风顺「特点」蟹鲜、果香、清口。

牡丹煎酿蛇脯「特点」蟹黄称誉“牡丹”,虾胶美名“百花”,鲜嫩爽滑味美。

广州的餐厅,最中意这一家

成为我们的特别读者:

从深圳到广州,仿佛是两个世界。

虽然只有区区100多公里,但是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差异很大。就说饮食方面吧,广州的路边餐馆可谓家家好吃,而深圳的路边餐馆极易踩坑。

仔细想想,深圳差的其实不仅仅是餐厅饭馆,更缺乏广州那样庞大的群众基础吧。 我遇到的广州孩子,人人都有一个小本本list,记满了要去吃的店。 小本本不定时更新维护,关键时刻甩出来,可比米其林要靠谱多了。

这次算是“ 旅游 ”为目的造访广州,国庆最后几天,刘大强自信带着一家四口错峰出行,在隔壁的广州寻味。ps:文末有以前广州寻味文章哦

让人生闷气的事情是:尽管他出发前查了三四天攻略,从大众点评到小红薯,还动用了广州本地朋友援助,结果到达后也是傻了眼。

为什么呢?一到饭点,每一家收藏的店铺都要排队50桌起,多数仅接受现场取号排队!就这样,第一晚珍贵的晚餐机会就这样失去了,随便找了一家潮州菜吃了,真是哭都没有地方去哭

带着全家出行,有 美食 博主,有丈母娘,有小婴儿。 一个不吃辣,一个不吃盐,一个不能走太远,一个不能坐太久。 不仅挑剔口味,还对环境服务有要求。

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好带。理想的餐厅需要有空调冷气,大排档肯定不够友好。餐厅尽量避免爬楼梯,最好配备婴儿安全座椅&餐具, 总之,对于全家出行来说,好吃不是唯一要求,吃的开心最重要。

就在愁眉苦脸之际,有一位广州的朋友,他从天上驾着五彩祥云伸出援手。人间自有真情在,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他直接帮预订到了一个高端粤菜餐厅的小蛮腰的景观位。

早就听说在珠江畔畔,有钱有势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可以帮预定到餐位的人。收到预定短信后,刘大强直接把手机屏幕举给斯嘉丽看,不小心吵醒了熟睡的婴儿,竟也没有被责骂。就说说有多厉害吧。

国庆节的广州特别舒服,阳光温暖、微风轻抚。 站在花都广场上,看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广州塔小蛮腰拍照留念,甚是惬意。

快到饭点的时候,我们就步行到了餐厅楼下。迎客,领位,落座,我们被安排在了楼上靠近窗户的座位。随手拍一张: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夕阳中的小蛮腰,就是开头提到的这一张,非常棒的角度。贴到朋友圈,好多人询问餐厅地址。

这家店就是炳胜旗下的粤菜炳胜品味,遥望小蛮腰的景观,米其林级别的味道,体贴到位的服务,是非常安全不出错的选择,特别适合我们这种拖家带口的晚餐。ps:不愧是旗舰店,停车位充足

我们点的都是招牌菜品: 灌汤烧鹅、脆皮叉烧、水晶豆腐、招牌的菠萝包。 因为窗外景色太美,再加了一瓶酒助助兴。

灌汤烧鹅叮嘱厨房给选了上庄,因为烧鹅是悬挂烤制,所以后腿部分,也就是下庄比较肥腻多油,上庄就没有那么肥。 炳胜的烧鹅很值得推荐,外皮酥脆,鹅肉鲜嫩多汁。

脆皮叉烧也是好美味,入口酥脆;招牌菠萝包胖乎乎的端上来,趁着拿起来用手撕开,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菠萝泥,咬一口就要流泪。

老饕朋友说,在广州吃粤菜,炳胜是不出错的好味道。 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有人不认可,但对于大多数外地人,尤其是来自隔壁渔村深圳,炳胜是非常安全、美味的选择。

吃完饭后,全家都很开心,相约着出去江边走走散步,消消食儿。好久没有这种酒足饭饱的感觉,就好像刚刚看完迪士尼合家欢电影一样。

从餐厅出来,过个马路,就是珠江江景,远处的猎德大桥光彩照人。

遥望广州塔小蛮腰,身披七彩衣,熠熠生辉。小小强外婆带着墨镜,在夜色中像个归国女华侨,变化各种造型,有是叉腰又是抬头,拍了不少照片。

可以想象,晚上的时候,她会把这些照片一张张发给好朋友,家庭群,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是一次合格的旅行呢

轻松惬意的广州,最适合没有目的的吃吃喝喝。对于拖家带口的朋友,选一家不会出错的餐厅,吃过、笑过、拍过,即是让人回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