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
新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不同与西藏和内蒙古,有着独特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游客来说,充满着神秘的诱惑力。有16家国家5A级景区、7个国家地质公园、17座国家森林公园和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和田玉、哈密瓜和新疆舞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景区分布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部分在13个优秀旅游城市中。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葡萄沟风景区、喀纳斯景区、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可可托海景区、金胡杨景区、天山大峡谷、博斯腾湖景区、喀什噶尔老城景区、喀拉峻景区、巴音布鲁克景区、白沙湖景区、帕米尔旅游区、魔鬼城景区、赛里木湖景区、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这些景区每一个都可以满足“景以特为佳,物以稀为贵”的标准,其它地区无法复制和模仿,大多数具备旅游的稀缺性,有的是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的是人文环境,总之每一个都能让游客收获满满,回来都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独特的美食-哈密瓜与葡萄干:夏季是吃瓜的季节,我们都知道“早穿棉袄午穿沙,抱着火盆吃西瓜”,说的就是新疆,而哈密瓜的声名在外,让人无法忘记瓜名和产地,这个本身就是美食的旅游符号,去哈密不吃瓜,等于没来,就像去北京不去故宫、长城、不吃北京小吃一样。说新疆瓜果之乡,可能没有谁会反对,这主要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其它地方无法复制和学习。
新疆还有歌舞之乡、玉石之乡的美誉,相信大家都会痴迷新疆的舞蹈和歌曲,这里也出了无数的歌唱家和舞蹈家,众多的民族歌手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和田玉的声名与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干一样具备地理标志,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这样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来说都具备巨大的吸引力。
二、你认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第一:就自然风光而言,绝对不逊色于我曾经去过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北部。迄今难以忘记,边境禾木小镇秋色的炫美,喀拉斯湖的天空湖水一体的碧蓝,沙漠的壮美,还有沿途的棉花地、油田等工农业风貌。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伊犁、吐鲁番等地的特色建筑和人文,颇有异域风情。更不用说烤包子、烤羊肉,现在还无法忘怀的是在昌吉吉木萨尔县吃的一碗像面皮一样的面食,形若饺子皮,柔软与劲道兼具,后来我竟再也没有吃到过。第二:就是当地稳定的环境。经过长时间的治理,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安全与效率兼具,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第三:当地景区多方联动的管理能力,堪称一绝。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喀纳斯湖。
最后,现在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中国内
三、新疆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现代化迈出历史性步伐,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干鲜果生产基地。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此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增长40.1%,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89万人次,增长46%,全年将超过2亿人次”。
新疆地形地貌
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
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直线距离)。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新疆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疆
四、新疆15个州市旅游经济排行前五的有哪些
我是新疆的,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就是喀纳斯,塞里木,以及新疆草原那拉提草原!
五、新疆旅游业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去新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新疆的美景和美食。

首先,是新疆数不胜数的美景,令游人们想要前去欣赏。据统计,新疆的旅游资源类型有56中,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旅游景点超过千数。比如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天池石门,这是进入风景区的天然屏障,整座峡谷被古河道切割而成,地势险峻;西小天池,相传这是西王母洗脚的地方,有了神话的加成,更加赋予景点一丝神秘的气息,还有东小天池、西王母庙等景点;其次,还有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其独特之处在于和城市接壤,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胜景,这里还提供娱乐项目,比如卡丁车、骑骆驼、滑沙等,人们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进行体验;此外,新疆还有喀纳斯湖景区、可可托海景区等风景名胜。由此可见,新疆的美景很多,而且以自然风光为主,到了这里,人们会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说,是因为新疆数不胜数的美景,令游人们想要前去欣赏。

其次,是新疆数不胜数的美食,令游人们想要前去品尝。新疆美食众多自然不用多说,比如新疆烤肉,各地都有羊肉串,但新疆的羊肉串以羊肉肥美、块大而出名,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溢,麻辣鲜香,肉块之大可供游人们大快朵颐,我想烤羊肉串一定是每个去新疆旅游的人必品尝的美味,其名头在国内也非常之响亮;还有大盘鸡,将一整只鸡切块,配上土豆、辣椒、面皮,一起炖煮,鸡肉入口即化,土豆软糯,非常入味,尤其是面皮,因为已经吸收了汤汁,口感极佳,软糯筋道,非常美味,根据去过新疆的人反馈,这道菜确实令人回味无穷,吃了一次还想再吃。此外,新疆还有炒米粉、拉条子、椒麻鸡等特色美食。由此可见,新疆的美食很多,地域色彩浓厚,其他地方难以复制,非常值得体验。所以,是因为新疆数不胜数的美食,令游人们想要前去品尝。
六、旅游在新疆的发展情况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与前景分析》
新疆旅游业走到今日,已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产业的效应已凸显出来,对交通、民航、餐饮等的拉动非常大。行业管理也日见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整体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客源市场在相对稳定的同时趋于科学合理。可以说新疆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良好的发展时期,正由发展期向稳定的成熟期过渡,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进入成熟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旅游必须成为产业,而不能是仅培育旅游目的地
整个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少是作为一个产业已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区(点)在主观和客观上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去追求游客数门票收入而忽略了其应有的产业作用。所谓能成为产业,首先看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力,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对区域经济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和积极影响越大说明其产业越成熟。因此,旅游产业必须努力和必须具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产业,也才能证明其成熟的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新疆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正确的,终将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进程不平衡,对产业作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景区布局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是气候、环境、区位等客观原因所致,还好理解,也能调整过来。但有些景区(点)在主观上就不清楚目的地和产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而片面的去追求简单的游客数和旅游产品回报,从投资建设到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都独立地去看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例如对当地农牧民增收,拉动交通、餐饮等的作用。使得自己利益短时间得到回报而对产业的形成起到负作用,反倒影响整个景区甚至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示:作为旅游产业的每一位决策领导、策划专家到投资商都应注意并努力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去为区域经济做贡献,并将其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同样只有做成产业也才有长效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简单地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去做,那样就失去发展旅游的深远意义。希望有些景区(点)在这方面应予注意把握好,努力将旅游向产业化去发展。
二、旅游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符,造成所产生的效应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旅游确实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特别在新疆景区面积普遍都大,这也是新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的西域风格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景区总量大、类型多是难得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投资开发特别是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难度,要想使整个景区都能让游客快捷、安全的游览,那么,道路建设就得全部到位,也就加大了投资量。此时,也就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不能因景区量大而跟不上投入,前者,会影响整个景区的发展,造成滞后发展。后者,全靠资金的夯填,规模短时间内膨胀,一些矛盾不合理和问题会在日后使用中暴露出来。同时,产出与投入相比远不如前者,反倒让人失望。
例如:有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而某些景区目前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达十多个亿,投入比为几十比一或百分之几,而旅游综合经济产出比则为几比一相对而言反倒投入少的景区产出比要远远高出投入大的景区,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项目其科学性、合理性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在今后随着发展,这些用巨资打造的景区设施还能满足需要吗?据了解现在这类问题已出现。
某景区一条投资8000多万的观光道因没有考虑车流量增加的因素,才使用了两年现已明显反映出路面不够宽,不仅满足不了使用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提示:投入过大过急既不能实现应有的回报也不一定科学合理,而那些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有时间去研究思考和完善的景区,加上对景区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好的回报率而且也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值得研究并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防止有限资金使用不当和再出现投资偏差问题。
三、客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是成熟期前期表现
随着几年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全面打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下降,说明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进入稳定成熟期。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增幅降至较低点后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游客数,之后游客量持续较长稳定时间,完全进入成熟期,但保持一个较大的游客基数。2006年全国旅游人数1.8亿人次(含出境游),其中新疆游客1700万人次约占到10%,已占较大的份额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几位。新疆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资源已开发,基本搭建起利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平台。随着西藏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和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的增长空间已不太大。快速增长的重点将转移,这属于正常的,要客观正确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认为游客增幅下降就是旅游市场滑坡或新疆旅游出现什么问题,而是说明这一现象是成熟期到来前的预告。
此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和策略。首先抓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组合,设计更科学的线路以最大的努力去增加吸引力,再者就是把现有的景区做精做细,使其有"永葆青春"的活力。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现在景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开发还能基本满足现在游客的观赏和欣赏要求。随着游客的消费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得有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亮点和灵魂开发出来,不能仅限于当代各民族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演绎上,要挖掘历史的文化。例如: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塞种人、乌孙人古墓的发掘来作学术研究,考证3000多年到2500年间这片草原曾经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进而佐证那拉提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西亚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就能使景区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和灵魂,同时,通过考古同样证明几千年来中原与西域有着紧密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好的意义。同时,要抓好生态的呵护工作,新疆旅游的主体还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因此,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今后不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应将投资方向调整到对生态的保护和植被质量的提高以及污染治理上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这种方式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也是做精品的前提。其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培训,今后各经营者要明白只有靠服务质量去取胜。还有就是仍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尽力保证今后客源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让进入成熟期的游客能保持更长的时期。
前面所说的新疆旅游业所进入成熟期仅仅是指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上,但在产业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包括怎样提高人均消费,怎样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怎样开发下游产品等方面均是今后要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战略应有一个调整,应从过去重开发和市场营销转移到打造精品和完善产业上来,引导投资流向项目的完善和内容的特色上和文化的挖掘上来,让政策能倾向于如何拉长产业链和增加覆盖面上来,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才能使旅游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