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邮轮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劣势:
中国邮轮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中国正在使用的国际邮轮港口有15个,正在规划建设及升级的邮轮港口6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的重要始发港和环球航线的重要挂靠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邮轮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
优势:
中国邮轮旅游渗透率不到0.02%,未来受益于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迁以及政策推动等因素影响,中国邮轮市场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5年,中国邮轮市场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并在2020年接待邮轮游客达到900万人次以上。
邮轮旅游业作为运输产业、休闲产业和旅游业的集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欧美地区邮轮旅游市场逐渐饱和,各大主要邮轮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市场,随着邮轮旅游业向东迁移,中国迎来了发展邮轮旅游业的机遇,增强我国发展邮轮旅游业的信心。
二、北美游轮旅游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现代邮轮已经逐渐兴起并已成为新中产阶级们喜爱的出行首选。与传统旅游相比,邮轮旅游的优势显而易见。现代邮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邮轮设施豪华、节目丰富、吨位巨大,被称为“海上移动度假村”,是当今世界旅游休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邮轮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和影响显著。
目前,中国邮轮旅游分为从国内港口出发前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国际邮轮航线,(简称母港航线),也有需要从国内出境口岸搭乘飞机飞往国外港口城市登船的海外航线(简称fly cruise ,海外航线)。
邮轮的主要产业链包括邮轮生产制造、邮轮经营管理、码头港口建设与经营、邮轮旅游相关服务等。邮轮业作为大旅游业的一个细微分支,未来也有望打造成成熟的全产业链,成为一种中高端的旅游方式。现代邮轮的雏形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50-60 年代率先在北美地区实现现代化转型。现代的邮轮业主要以大型游船为依托,跨国旅游为核心业务,属旅游市场高端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升级下,更高端、更有品质的邮轮旅游开始流行,这也促进了全球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邮轮游客量达到2850万人次,同比增长7%,高于国际邮轮协会(CLIA)最初预测的2820万人次,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北美地区邮轮游客量达到1420万人次,同比增长9%,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邮轮市场,并且,根据数据显示,在美国,邮轮旅游渗透率3.5%,高出全球平均渗透率(1.4%)一倍以上。截止2019年的数据,其中227条是部署在北美,137艘是部署在欧洲,亚太是40艘。北美每年游客人次是1560万,欧洲是800万,中国是420万。
国内外游轮(邮轮)旅游发展前景
全球内河游轮旅游产业主要有四大市场: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埃及的尼罗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中国的长江。长江长达2800公里,旅游航程最长,邮轮数量仅为40艘。长江邮轮所经区域有14个世界遗产,6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2个国家首批5A景区,接待高端游客的能力每年达20万~30万人,产业效益增长空间非常大。
三、五部门:大力发展邮轮旅游,邮轮旅游可以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首先是能够带动邮轮的研发、设计和建造行业的发展。以国际主流大中型邮轮为重点,兼顾极地邮轮等专业化小型邮轮,加大整体设计和总装建造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先进制造和工程管理能力,打造新一代研发制造一体化协同平台。加强巡航系统集成和核心装备研发,突破海上巡航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
其次是带动邮轮产业的民族企业行业的发展。中国邮轮旅游业本身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也制约了国内邮轮企业的发展。在大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必须支持民族邮轮旅游的发展,这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国家可以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邮轮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在邮轮制造和邮轮运营方面,中国也缺乏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公司。
再者是推进国际邮轮消费品集聚区建设行业的发展。完善邮轮产业政策体系,自上而下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推进上海邮轮票务试点、上海邮轮港信用体系建设、长江口地区邮轮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设智能邮轮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促进邮轮旅游服务贸易。创建特色示范区等。
要知道的是邮轮游艇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国内大型邮轮建成交付,中型邮轮加快推进。小型邮轮批量建造,游艇产品系列多元化、规模化生产,旅游客船升级换代,特色发展。装备技术水平和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品种、品质和品牌全面提升,能更好地满足国内海洋滨水旅游发展和部分国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