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前一句是什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句古训传为陆游所作的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就长久以来被人们作为劝勉学习的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的是知识到运用的时候,才觉得平时积累不够;事情到亲自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说明我们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多学多练。
辑录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启蒙书目,书中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其中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释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出处:清代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四十一回:“谈了几句闲话,又盘问些诗文,李文元对答如流,赵海明甚喜。然后书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写了一副对联,写完一看,上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笔顺
扩展资料:
意思相似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是什么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是啥
1、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2、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需要使用知识的地方,才恨自己读过的书太少了;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体会不到事情的艰难。这是一句俗语,出自中国明代时期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与之相关的几句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是非经过不知难的前一句是什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就长久以来被人们作为劝勉学习的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的是知识到运用的时候,才觉得平时积累不够;事情到亲自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说明我们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多学多练。
事非经过不知难上一句
“事非经过不知难”上一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shì fēi jīng guò bù zhī nán
【解释】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