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比兜是什么梗?

比兜作为晋北地区的方言,也就是打嘴巴子,或者被掌掴的意思之所以火爆全网是因为前几年的一档电视节目《大家说法》当时一段采访内容。视频当中主人公描述自己童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这其中就用到了大比兜这个方言词汇。

尽管生活让她很悲惨,但是诉说的场景加上地域方言,突然就有了几丝滑稽的画面。后来经过网友们的二次创作也就变成了鬼畜的视频火爆全网,比兜也就成为了悲惨的代名词。

采访者的原话内容是:你们可以想一想,对于十来岁的孩子一个比兜得有多大的心理伤害,呜呜呜!

晋北方言的历史

晋北地区自古为边塞之地,山高沟深,交通不便。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分属晋语大包片和五台片。其方言尽管有细微差别,但就共同点来说,那就是不论是汉语,还是阿尔泰语残留,多存古音。

从汉语语境中考察,晋北方言多存古音。具体表现在现代音韵学普遍承认的“古有复辅音”、“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尖团合流”等诸多音理之例证,在晋北方言中随处可寻。

如“个都”(“拳头”古音)、“八吊”(“纺锤”古音)、“日怪”(“离奇”古音)、“不浪”(棒)、“个揽”(杆)、“突栾”(团)、“个塄”(埂)等等。

二、想问一下比兜是什么?

比兜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方言,意即巴掌,是一种打人的方式。山西、陕西邻近内蒙的地区也同样使用。方言,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

方言的意义

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

因为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民俗专家牛国栋先生则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

三、比兜是哪的方言

“比兜”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方言,名词。意即巴掌,是一种打人的方式。

山西、陕西邻近内蒙的地区也这样说。

四、比兜是什么是脏话吗

比兜意思是挨揍

“逼兜”是晋北方言中的一个词,与同属于一个方言体系的“逼腮”“掴索”这些词是相近的意思,广义的意思就是挨揍,狭义的意思就等于我们日常普通话中所说的“耳光”,比如说挨逼兜、一逼腮,就是挨耳光、一耳光的意思。

逼兜这个词在方言里面属于是表音字,而经常与逼兜组合的还有一个词叫“由子”,比如逼兜由子,是的就是那些自己没本事,总是喜欢招惹别人,经常挨打的人。

五、大比兜子啥意思

大比兜子意思是一巴掌的意思。

大比兜是“嘴巴子”或“耳刮子”的更粗俗的说法,源于北方山西等地的晋语方言。三个字中“兜”是击打的意思,而前面两个字则是指脸或者嘴巴。

山西方言一般指晋语,意思是打你一耳光,所以比兜就是耳光的意思。晋语是中国北方唯一一个非官方的方言,晋语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它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主要使用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个市县。晋语位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造成晋语在北方较为独特的原因。晋语核心区主要为太原话(已分化成新老两派)和吕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