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液
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等。
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溶剂: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两者的判断依据是(一般指液体溶液而言)
1.固体、气体总是溶质;
2.有水,水总是溶剂;
3.当都为液体时(其中的液体都不为水),质量多的为溶剂,少的为溶质。
溶液的性质:
均一:溶液各处的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溶液密度是指什么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密度是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溶液(以水举例)密度的计算: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即: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千克每立方米或克每立方厘米表示。
溶液密度是什么
就是该溶液的质量和他的体积的比值,衡量溶液质量是怎么平均分配的 也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
溶液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组分所组成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溶液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溶液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规则溶液是更接近实际溶液的一种溶液。它的形成除混合熵不等于零外,其他特性和理想溶液一致。由规则溶液推导出的热力学规律,广泛应用于非电解质溶液,尤其对许多合金溶液的应用,更为合适。因此,对于冶金和金属材料科学来说,规则溶液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是溶液的密度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
什么是溶液?溶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如合金、空气等。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溶液的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57905.ht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