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敬清寂含义是什么?
日本最著名的茶道祖师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1521~1591),他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或“千家茶道”,其子孙分为三派,影响至今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摘抄一段茶道中“和、敬、清、寂”的说明:
(一)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二)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曾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清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里的“自高自大”和“固执己见”,用禅的话说就是“自我主心”与“我执”,这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三)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
(四)寂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样样新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二、和敬清寂是什么意思
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三、和静清寂是什么意思啊
"和静清寂"是日本茶道的宗旨,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自从最澄带回茶籽,荣西兴起日本茶事,千利休集大成;历经了六百余年,成为一套完整的日本茶道体系,至今繁荣而不衰。我理解的"日本茶道"属于人道的范畴,是哲学。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人通过茶事的修炼而接近"禅"的边缘。和:即平和,从面和到心和,心和反应面和。敬:"和"的状态下,恶心灭,善心起,对人、对事、对物都很敬,"敬"即"尊敬",是"礼"的结果,"敬"是通过"礼"来实现的。
“和敬清寂”是指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与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它可以保持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他绝对不会影响他个人的清寂。它是一个孤独者的精神。是心理安静,不是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用一种和谐的心态出看待周围,不再那么哗众取宠,不再那么强势逼人,安静的看待别人的处世为人,少去干涉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淡淡退出这个属于神马浮云的团体,静下心来干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多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点好片,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真实的形态。
这个方面我目前就了解这些,且对哲学没有什么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和敬清寂是什么?
日本最著名的茶道祖师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1521~1591),他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或“千家茶道”,其子孙分为三派,影响至今。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五、和敬清寂的含义是什么?
和、敬、清、寂的含义:
1、和
“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神,“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
2、敬
敬的思想认为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
3、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当然,“清”更多的是指对人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室里是一尘不染的。
4、寂
“寂”指“静寂”、“和平”、“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