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兴手法是什么意思
起兴手法是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起兴手法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起兴手法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诗经》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
二、什么是“起兴”(修辞手法)?
起兴,又叫“兴”手法。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相似修辞来源
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三、起兴手法指的是什么?
起兴手法指的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起兴手法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起兴手法的特点
比兴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
四、起兴手法是什么呢?
起兴手法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
起兴,又叫兴。起,意为“开头”,“兴”,是《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一。朱熹在其《诗集传》中,对“兴”这样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借物言情,以此引彼。
起兴所托之物多为山水草木,鱼虫鸟兽,日月星辰,风霜雨雾之自然事物。它有起情,渲染气氛,烘托形象,协调韵律,拈连上下文关系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起兴手法例子
起兴是由兴句和本句两部分组成。先言他物的句子叫做兴句;而引出的要叙述的句子叫本句,兴句一般要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居在河中沙洲。纯洁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纯洁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五、起兴手法是什么?
起兴又叫“兴”手法。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通常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
相关信息:
复杂的说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
“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