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童和余华作品为例,谈谈新历史小说的如何颠覆正史的“宏大叙事”的?
1. 正史与“宏在叙事”从经验的层面上说,正史是“官修”的历史,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历史,是根据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编撰的历史,因此也是该时代中最具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叙述在任何稳定而统一的文化语境中,关于历史的讲述都有一套基本成规,这些使历史讲述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本成规,就是“元叙事”或“元话语”。所谓“元叙事”(metanarrative)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利奥塔德说的“证明知识合法性”的叙事,元叙事的“运转部件,包括它伟岸的英雄主角,巨大的险情,壮阔的航程及其远大目标”。所谓“元话语”(matediscourse)即一门学科知识证明自身地位合法化的话语。正史之所以为“正”,正是因为它体现着一种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标准,它具有“以正视听”亦即裁定所有差异进行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功能,具备这类功能的叙事和话语就是所谓“元叙事”或“元话语”。它们规定了正史的基本面貌(讲什么和如何讲)。换言之,大凡根据它们来讲述的历史都具有正史的性质,不论它们是以历史教科书的方式还是以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讲述。作为中国小说四大源头(史传、传奇、笔记、话本)之一的史传传统,主要就来自正史,正史观念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尤为深厚:a.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b.暗念褒贬的春秋笔法c.全知的叙事方式d.比附于史的评价标准宏大叙事(grand narravite)又译“堂皇叙事”、“伟大叙事”,这是由“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解释学、理性或劳动主体解放、或财富创造的理论”等主题构成的叙事。如启蒙叙事就是宏大叙事,知识精英总是朝着理想的伦理政治终端和宇宙的和谐迈进。2. 话语的谋逆:苏童《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话语(discourse),“是一个代替不出现的所指系列的能指系列”。我们分析话语不仅是分析话语的结构方式,更主要的是要了解某种话语形态要做什么和它在实际上所能做的,即它的内在动机、价值和作用于社会的方式。历史与话语的关系:历史是以话语的形态对我们呈现的,由于任何事件都只有被组织进某个话语系统中才能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所以任何历史的构成都有话语参与其间,并以话语的方式存在和流传。这样话语对于历史表述便有了极大的宰制权,它说什么、不说什么、谁在说、如何说,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历史面貌的理解和把握,这即是话语权和话语解释权。新历史小说话语的两重性:既要用叙述者的话语去覆盖表现“真实的历史场景”的话语,同时也拒绝对叙述者的话语是否更真实作出确切的承诺。小说家改写历史的目的是想说:社会的历史进程与个人遭遇间可能存在的悖反性。 同学 我写的是这个 看看吧~~
元叙事的内容简介
元叙事 英文:meta-narrative\ metanarrative
元叙事与后现代主义
李欧塔提出大叙事应该让位于“小叙事”,”李欧塔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借用了“话语模式”理论,构建了他自己的进步政治观。这种进步政治观基于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合理语言游戏的集合体。
后现代主义者企图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类的多样化经历来代替大叙事。他们说“多样性的理论观点要比宏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好得多。
利奥塔称:“我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那么,何谓元叙事?利奥塔说:“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怎样是元叙事,怎么解释这个词?
元叙事:
1 元虚构也叫元叙事、元小说。
2 它通过作家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过程,产生间离效果,进而让接受者明白,小说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这样,虚构在小说中也就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元叙事的概述
元叙事(meta narration),通常被叫做“大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根据利奥塔的解释,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文艺理论批评中,经常使用这个词语。史学借用这个词语,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术语在批判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指的是完整解释,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它通过预期实现,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