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什么时候侵占青岛的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扩展资料
巨野教案过程
1897年11月1日夜,阴云密布。十多个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闯进磨盘张庄教堂,杀死了德国神甫能方济和韩理迦略。
能、韩二人原本分别在阳谷和郓城一带传教,因去兖州天主教总堂参加"诸圣瞻礼",路此天晚而宿。张庄教堂神甫薛田资,主让客先,安顿能,韩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资听到动静后发现情况不妙,仓惶逃往济宁,电告德国驻华大使并转德国政府。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德政府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惩办了山东巡抚李秉衡、兖沂曹济道锡良、曹州镇台万德力、巨野知县许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赔银20万两,并在巨野、济宁、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传教士防护住所。
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正如当时日本《外交时报》所称:华政府于山东一举一动,皆受德人指使,似满洲之实权归俄人掌握。彼山东之实权,亦将归诸德人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
谁知道甲午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资料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 British Royal 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从其舰队的名称,即可了解其海军分布概况:
1. 大西洋舰队(The home or the Atlantic station)
2. 地中海舰队(The Mediterranean station)
3. 南非舰队(The South African station)
4. 东非舰队(The East African station)
5. 海角舰队(The Cape of Good Hope station)
6. 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
7. 西印度舰队(The West Indian station)
8. 北美舰队(The North American station)
9. 太平洋舰队(The Pacific station)
10. 中国舰队(The China station)
1870年时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为633000吨;1882年有装甲舰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吨、非装甲舰85艘合189046吨,共计159艘712126吨;1890年时合装甲舰和非装甲舰共254艘计892361吨;1899年时为472艘合1265969吨(含鱼雷艇在内)。30年间,其舰船的总吨位刚好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长3.3%。又,在1899年的472艘舰船中,1879年以前建造的有战舰8艘,海防舰11艘,巡洋舰6艘,炮舰和鱼雷艇31艘;1880一1889年间建造的有战舰15艘,巡洋舰47艘,通报舰2艘,炮艇和鱼雷艇123艘;1890一1899年建造的有战舰22艘,巡洋舰80艘,炮艇28艘,驱逐舰88艘,鱼雷艇lO艘。考虑到19世纪末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到1870年英国海军舰船吨位的庞大基数,这个发展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如果拿同时期其他欧洲国家的海军舰船吨位水平来与英国进行比较,则更显示出其海军的雄厚实力。在这30年中,它的吨位数始终大于或相当于同时期西欧任何两国乃至三国海军吨位之和。
“英弗来息白”舰
在重视海军实力增强的同时,英国还非常注意海军舰船技术的更新。1873年意大利拟造两艘万吨级的新型铁甲舰,用旋转炮台法,装备22时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英国得知此情,立即决定进行仿造,并加以技术改造。1876年下水之“英弗来息白”号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在这一时期,世界海军的许多新技术如铁甲防护、鱼雷、驱逐舰等虽然都不是英国的首创,但英国海军却能积极加以吸收,并很快使之达到实用化的水平,形成新的战斗力。因此,英国海军不仅其吨位居当时世界第一,而且其舰队的航速、续航力、装甲防护、舰载武器的攻击力等几个方面都首屈一指。以航速为例,到1891年,英国海军的装甲舰大半航速达16节以上,有7艘达18节以上。这个航速水平比同时期的法、德、俄、意、奥、美等都要先进。再以速射炮为例,到1891年时其装甲舰上已装备了824门,比其他所有各国海军舰船上装备的速射炮总和还要多出几倍。
英国海军以海军部为中央行政机关,凡制造舰船、指挥人员和规划战事等一切皆为其职责范围。海军大臣为国会议员,对君王和国会负责。海军大臣之下设立海军委员,分管海军各专门事宜。海军实行志愿兵役制度,16岁以上之男性可应募入伍。其军官则必须经过专门院校的学习才具备任职资格。
英国海军的舰船绝大部分编入常备舰队,另有少数列为预备舰只。常备舰队在19世纪末根据英国的需要又分为:海峡舰队(驻英吉利海峡)、地中海舰队、支那海舰队(驻中国)、太平洋舰队(驻澳大利亚和美洲西海岸)、大西洋舰队(驻南非和美洲东海岸)。另在本土和爱尔兰设有三大军港和三大造船所。
君权级战列舰:君权号、复仇号、决心号、反击号、雷米利斯号、印度女皇号、皇家橡树号、胡德号。
设计排水量为14150吨,实际排水量从14050吨("印度女皇"号)到14420吨("雷米利斯"号),满载排水量15220吨("胡德"号15590吨)。
主尺度水线长115.8米,全长125米,舰宽22.9米;平均吃水8.4米,最大吃水8.84-9.1米。
编制舰员670-712人。"胡德"号为690人,1903年作为旗舰的"印度女皇"号为692人,1906年作为炮术训练舰的"复仇"号为466人。
武器装备:
4门343毫米Mk Ⅱ BL型主炮(67吨,后膛装填);
10门Mk Ⅳ型152.4毫米速射炮;
12-16门57毫米和47毫米速射炮;
7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包括2具水下舷侧发射管;
4具水上舷侧发射管和1具水上舰尾发射管;
完工之初1891年6月30日的弹药基数标准:每门343毫米主炮备弹80发(20发穿甲弹,12发"帕利塞"穿甲弹,38发常规弹,10发高爆霰弹),每门152.4毫米速射炮备弹200发(10发穿甲弹,38发"帕利塞"穿甲弹,128发常规弹,24发高爆霰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怎样侵略胶州湾的?最好有战斗过程,和军力对比及双方牺牲人数.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对青岛早有觊觎之心的日本趁德国陷入欧战而无力东顾之机,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随即派海军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另以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和攻占德国在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地。面对日本的进攻,德国总督瓦尔得克一面驱使数万中国人为其修筑临时炮台、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积极备战;一面紧急召集在中国的预备役人员到青岛参战,并将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德国军队调往青岛。到战争爆发时,青岛德军总兵力已达4.5万余人。协约国最急于歼灭的德国远东舰队主力——6艘巡洋舰则早在日军合围青岛前就悄然驶离大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摆脱掉日、英、法、俄等国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留在青岛港内的仅有几艘小型驱逐舰和一艘老式奥地利巡洋舰。德军将各老式军舰的舰炮拆下安装在临时炮台上当作陆战火炮使用,并在前海航道布设了水雷以防止日本军舰进攻。 9月2日,日军主力在山东龙口强行登陆,侵占黄县、掖县、平度、即墨及胶济铁路沿线城镇,向青岛逼进。9月18日,日军一部又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击退德军警戒部队后侵抵李村,与南下日军会合。数日后,英军2000人亦在仰口登陆,加入进攻青岛的行列。9月26日,日、英联军向青岛外围发动进攻,占领德军在孤山、楼山、罗圈涧、浮山等德军外围阵地,随后向德军堡垒线发起全面攻击。日本陆军火炮猛轰德军各炮台,日海军亦从海上轰击各海防炮台。德军不甘示弱,各炮台一齐开炮,炮火十分激烈。双方飞机亦加入战斗,除侦察和轰炸对方炮兵阵地外,并进行了空中格斗,成为亚洲战史上的首次空战。由于德军防守严密,加上连日大雨,日军攻击未能奏效,战斗呈胶着状态。 10月31日是日本大正天皇的生日,日本称为“天长节”。是日,日军于此日向青岛德军发起总攻击。日本陆军炮兵在新登陆参战的海军重炮联队配合下,向德军各炮台、堡垒猛烈炮击。日本步兵向各堡垒群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集团攻击。德军依托坚固的堡垒拼死抵抗,各炮台亦向日军猛烈回击,战斗至为激烈。仅11月1日一天,日军就向德军阵地倾洒了1600吨炮弹,德军发射的炮弹数量亦与之相当。经多日激战,德军弹药日渐匮乏,炮台、堡垒损毁日增,火力逐渐减弱。11月7日凌晨1时30分,日军突击队趁德军极度疲惫之机,偷袭中央堡垒,经过激烈肉搏之后,中央堡垒陷落。德军遂集中全部炮火轰击中央堡垒,组织军队反攻,企图夺回堡垒,但未能成功。日军乘势从前后两面夹击各堡垒,先后攻陷湛山、台东镇等堡垒。伊尔奇斯诸炮台随后相继失守。早6时,俾斯麦南炮台失陷。6时30分,俾斯麦北炮台亦告失守。至此,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全线崩溃。7时,德军在信号山悬挂白旗投降。是役,德军战死数百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德军在投降前夕,将炮台火炮自行炸毁,军舰、浮船坞自沉海中。 1914年9月下旬,日军开始攻打德军驻守的青岛外围防线.其中比较著名的战斗就有浮山攻坚战.浮山这座位于青岛市区东面的天然屏障,有效的阻挡了日军前进的脚步,日军先头部队的每次行动都在德军侦察小队的严密监视中.德军的侦察小队就在海拔330米的浮山顶上!日军指挥部对德军设在浮山山峰上的德军侦察小队恨之入骨,欲必除之而后快.因此占领浮山成为日军的第一进攻要素。只有占领了浮山,才能切断德军在此一线的耳目,日军反而居高临下,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市区情况并能控制这里的大片范围。 高大的浮山在明月的辉映下就像一幅巨大的山水壁画一样矗立在青岛郊外的东方,群山高耸,地势险恶,遍地是裸露的岩石,几乎没有上山之路。德军在山上建立警戒哨所,不仅能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登陆后在沙子口一带的活动情况。该警戒哨所与北面的孤山哨所遥相呼应,在整个防御线上起到德军掌握全局的耳目作用。日军视其眼中钉,肉中刺。若能攻下浮山,则可在此制高点上俯视青岛市区,特别是对观察德军的主防御线部署情况大有益处。况且还可以为海上的第二舰队提供炮击目标的方位。日军师团司令部决定在9月28日前后攻占浮山。 日军第四十六联队第四中队于28日凌晨1时许,从石馒头山附近出发,准备占领浮山东北侧的标高102米高地。第十一中队也于3时与其会合。部队听说在昨天这里曾有7、8名德军在此警戒,于是马上派出30余人的先遣队搜索前进。在先遣队后方是部队主力,后面20米的掩护部队是古森中尉带领的工兵分队。该中队沿着标高102米高地至南方谷地的山体行走。然而山体陡峻且附近全是巨大的岩石,几处断崖让日军在行走期间动不动就来到悬崖边。由于是夜间行军,无法与其他部队联络,只好择路而行,部队不得不多次停止前进,寻找方向。凌晨3时30分,日军在行进中突然遭到步枪的射击,很快又沉寂下来。日军辨不清打枪的具体位置,中队长便派出一个15人的小分队在高地的东南方山脚一带搜索。4时30分,中队还在高地的北侧山坡上行进中,不料又遭到德军的一阵猛烈射击,日军只好就地卧倒并仔细观察周围地形。接近5时天开始微微变白,日军已能看清20~30米距离外的景物了。发现德军集中火力射击中队主力的位置,日军队伍中有人倒下,日军在未搞清德军有多少人的情况下决定继续前进。这时远处的山崖上有2、3名德军士兵在向日军射击,日军见状一面令先头分队就地射击掩护,一面让部队继续前进。可从枪声判断德军应该有2、30名之多。双方就地展开激烈的对射。5时20分,日军中队长腿部中弹倒地,他仍大声命令部队冲锋,喊声引来了德军的无数枪弹,一发子弹又击中他的左腹而毙命。冈千太郎中尉代替指挥,数分钟后冲至德军阵前约40米处时又中弹倒下。5时30分许,天色大亮。当日军各个小队攀爬到距德军阵地前15米处时,日军在近乎垂直的山崖上发起冲锋。只见德军士兵依然在猛烈的阻击着,许多日军士兵被击中后滚落山崖,不死也得摔死,日军的伤亡在增大,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日军感到正面强攻不行,应从侧面或后背迂回包抄。5时40分,有两名日军从山的背坡爬上来,向德军战壕内投掷手榴弹,很快被德军击毙。日军乃改变战术,以大部队在高地的东侧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同时派众多士兵爬上高大突起的巨石,来到德军据守的上面,在德军的头顶上向下射击。5时50分,日军派出敢死队带着日本旗(日军也是利用这面旗来向指挥部通报该地已经攻占的消息)冒死爬上山崖,同时日军还集中数名优等射手封锁山崖方向的德军。日军利用巨石作掩护,慢慢地接近山顶。另一只日军小队为配合作战,也从高地的西北侧包抄过来。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日军的大股部队集中于山脚下约700米处,并不断地向山上的德军射击,德军遭到日军三个平面的射击,终于顶不住了,于上午11时30分在山顶上树起了白旗,向日军投降了。日军第四中队俘虏了15名德军士兵;11时40分,在山体鞍部抵抗的德军也放下了武器。12时日军全部攻占了浮山一带高地。此次战斗共俘虏德军士兵58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日军有24名官兵阵亡,近百人受伤。 9月28日,日军攻占德军第一道防线,日军第二舰队为配合此次行动,与英舰一起驶抵大公岛以北海面,在舰炮的有效距离内向德军的伊尔其斯岬(今太平角)炮台及汇会前岬(今汇泉角)炮台轰击,从侧面支援陆军的进攻;另一支日军炮舰也驶出崂山的董家湾向浮山方向的德军陆地阵地轰击。经过激烈的炮战,日军逐步占领了德军第一道防线。日军在浮山一线的工事里缴获4门轻型克虏伯野战炮,4部炮车及数百发炮弹。 [根据德方史料记载:德军在9月19日派遣俳斯莱尔少尉率8名士官、50名士兵来到浮山高地一带,负责监视日军的动向并观察日军炮兵的位置。20日德军小队在浮山上建立了5个防御工事。26日开始向山上运送弹药、粮食和饮用水。一天的工夫就送上去子弹6万发、手榴弹300枚、照明弹2000发及足够坚持8天的食品和水。25日警戒指挥官菇拉保夫中尉与信号通讯部队(1名少尉、6名士兵)一起来到该高地查看地势,并与驻守在浮山高地上的德军合并。两位战地指挥官规定在作战方面由俳斯莱尔少尉指挥,在德军是否撤离或投降则由菇拉保夫中尉决定。 28日拂晓前,山顶上的警戒哨发现日军试图爬上浮山主峰,便向已经爬到半山腰的日军先锋部队开枪阻击。拂晓时分,山体的侧面、背面也出现了日军的身影,2、3个日军小队从山体的三个方向包围上来。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用排子枪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鉴于日军在三个方向上对德军压制射击德军渐渐地守不住了。上午11时后,菇拉保夫中尉的警戒哨兵向日军投降了。但俳斯莱尔少尉的部队还在山顶警戒哨所的后方阵地上坚持抵抗,不久因日军包围上来,鉴于德军兵员不足,无法继续抵抗下去,遂决定投降。此战德军阵亡2人,3人受伤。还有数名德军士兵在1名士官的带领下顺山崖上的的吊索滑下,逃出日军的包围圈,返回市区里。 当时德军指挥部对浮山失守颇为不满,认为浮山是德军天然的重要的警戒哨所。没想到在山顶处有一个步兵小队都没有守住,实在可惜。这也是日军充分利用夜间悄然逼近浮山,趁其不备发动突然攻击的结果。另外,德军在浮山上的5个防御工事因山体的地势原因分布不合理,相互无法支援,有多处火力死角,造成德军防御力量分散,达不到一定的火力密度,使日军能利用山岩的掩护接近山顶。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事件是?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觊觎胶州湾:提前一年制订计划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其中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3月踏上齐鲁大地,开始了3个月的实地勘测。他的到来,对于山东来说,是殖民者罪恶的开端,是德国殖民统治的前期准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以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并开始制订占领计划。1896年德国东亚舰队海军上将梯尔匹茨乘“皇帝号”驶抵胶州湾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国海军一份占领胶州湾的计划就送达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详细、可行的程度都令人惊讶。
巨野教案:德国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进入1897年,德国把巡演舰队驻扎在中国沿海,伺机发动侵华战争,又派水质工程师弗兰西斯前来考察胶州湾的水质情况,看能否用做军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蛮横地“通知”中国政府:“我们保留帝国军舰在今冬必要时停泊胶州湾。”这实际上就是占领前的战书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发的巨野教案,则成为德军出兵胶州湾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时间,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回看巨野教案,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19世纪,世界列强把垂涎中国变成侵略实际步骤,派出大量“马前卒”传教士来华。仅据山东一地统计,当时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其中很多都成为侵略活动的据点。胡绳在1952年所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就揭露说:“他们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人 ,所以教会成为群众愤怒的对象。”巨野教案中的两名传教士也是因欺压平民引发不满,才被杀害的。
清军零抵抗:德军不费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凶,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企图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刚刚代替梯尔匹茨担任远东舰队司令的棣特利希海军少将:“全部舰队立即开往胶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坚决地去获取最充分的满足。此行目的必须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后,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舰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领舰队驶入青岛前海。“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周兆利说,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7时许,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发布了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并分头占领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中午,棣特利希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没开一枪一炮于14日下午三时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随后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屈辱的条约
“给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试图与德国展开谈判,但没有任何对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总理衙门一直谨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后,清政府内部一片愕然。山东巡抚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还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但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记者 王法艳
胶州湾风云备忘录
至少自1869年起,德国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对胶州湾及周边进行调查研究,当年3月,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齐鲁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对山东境内矿藏、贸易、交通等都进行了详密考察,并于 1877年向德国政府提交《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议在此建筑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胶州湾。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谕德国外交部: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巨野教案以巨额赔款,并立即追缉严办凶手,舰队必须占领胶州湾并采取严重报复行动。德皇在信中说:中国人终于把我们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给我们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时许,德国士兵在晨雾迷蒙中登上胶州湾陆地,中午过后,章高元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慌忙中竟将14门钢炮丢给了德军,清政府营建了7年多的胶澳海防基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陷。就这样,胶州湾落入日耳曼之鹰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岁的李鸿章已无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澳99年,整个山东也成为其势力范围,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侵占军舰在哪儿看
笔趣阁,全文阅读网等网站就有。侵占军舰简介,秦凤利的头部的黑色珍贵镜子喷洒了一把圆形光,覆盖了秦凤利的整个身体。天空和地球网络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