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永的望海潮一词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是指今天的哪里

钱塘是指今天的钱塘江

《望海潮》: ⑴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① 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反映城市生活的词作,唐五代以来为数甚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至于城市的繁荣面貌,在词这个文学领域,并未涉及.而这首词却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展现了一派昌盛的景象.“

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是指今天的

指今天的杭州。

“东南形胜,

三吴

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出自宋代

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意思是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

吴越国

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

京杭运河

通商口岸

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扩展资料:

杭州位置区域:

杭州位于中国

长江三角洲

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

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的

地理坐标

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

北纬30°

16′。

城市原点

(零千米标志)设在上城区

紫薇园

坐标原点

。紫薇园坐标原点从1913年开始就作为杭州市的中心。

三、古代的钱塘指的是今天的什么?

对照杭州政区地图,古代的钱塘县包括现在的上城区(除南部沿江部分)、西湖区、拱墅区(两塘河以西部分)、余杭区的良渚镇(两塘河以西部分)、瓶窑镇(老镇区及以东部分)、五常街道,以及富阳区受降镇东北部、东洲街道东部;

仁和县包括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上城区(沿江一线)、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崇贤镇、乔司镇、运河镇、塘栖镇(除大运河以北部分地区)、仁和镇、良渚镇,以及海宁市许村镇西南部部分地区,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前222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隶属于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隋朝置杭州,钱唐县成为首县。唐朝,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南宋时,再次建都杭州,钱塘县与仁和县升为赤县,同为临安府首县。

钱塘县城内隶6厢、52坊;郭外分13乡、62 里。元、明、清,钱塘县仍与仁和县同为杭州路、杭州府治所。1912年,仁和县与钱塘县合并为杭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县

四、望海潮中的钱塘是指 望海潮中的钱塘是指的哪里

1、《望海潮》中的钱塘是指现如今的浙江杭州,《望海潮》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一篇词作,这首词当中的第一句“钱塘自古繁华”当中的“钱塘”指的就是杭州,这首词作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杭州的美丽风光。

2、全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在这首词作的上片先是通过对杭州的历史、地理位置等方面来展现出杭州的全貌,接着再着重的描绘出杭州自然风景的美丽,以及都市的奢华繁盛。在这首词的下片则是着重对西湖的美景进行描写,下片的内容还包括了对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描写。

在下片当中,通过对人的描写,进一步的突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这篇词作一共有二十一句,在句式的对偶方面,作者十分的讲究。对于作品的艺术构思也是别具新意,景象的描写十分壮阔,虚实相生的写法让这篇词作更具豪放、激越之感。

五、钱塘自古繁华的钱塘指哪里

柳永《望海潮》开篇有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原是秦朝设立的古县,后代诗文典故都用来借指杭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杭州升为临安府。宋高宗名义上仍称其为行在,以示不忘中原失地,实质上就将其当作货真价实的都城。按照“中州”借喻北宋都城之例,“钱塘”当然也能代称南宋都城,进而兼指整个南宋。宋元易代不久,刘一清有部史料笔记即名《钱塘遗事》。《四库总目提要》评价说:“其书虽以钱塘为名,而实纪南宋一代之事。高、孝、光、宁四朝,所载颇略;理、度以后,叙录最详。”既然刘一清以钱塘概称南宋,我何妨借来指涉本书说及的南宋史呢。

《钱塘遗事》有作者题识云:“高宗不都建康,而都于杭,大为失策。士大夫湖山歌舞之余,视天下事于度外,卒至丧师误主,纳土卖国,可为长叹惜也。观是书不能无所感云。”倘若不追究宋高宗有享乐主义求和派的个人考量,南宋建都杭州比起建都建康来,却有其合理性(详见拙文《江南最忆是杭州》)。南宋的症结在于,宋高宗一手打造了专制极权的绍兴体制,在政治上从北宋急遽倒退,这也是观我是书而“不能无所感”的。

总之,借“中州”喻指北宋史,借“钱塘”隐括南宋史,删去“盛日”“遗事”乃至“繁华”之类含有褒贬色彩的评价,《从中州到钱塘》的书名也还算切题吧。至于副题“说宋朝”,则与《细说宋朝》有关。在我的著作中,此书印数最多,影响也大些,但旨在述论宋、辽、夏、金的历史概貌。而本书只从两宋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现象、制度或专题切入,试图作进一步叙述或议论,兼之诸文所作年份多在其后,故不妨视为更换体式再说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