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的词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被誉为“易安体”,易安的词是她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情感艺术化,使这个艺术整体再现了一位性格鲜明而有发展变化、形象生动而又丰富多姿的抒情主人公。换言之,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作家用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这在宋代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可说,李清照是以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写自传,从而形成“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影响: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卓然一大家,对后来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李清照词语言的精美化,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俗语入词的过程中,未能着意陶洗,摒除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批评他“词语尘下”(《词论》)。秦观从书面语言中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又缺乏民间口语的生动活泼。当北宋末年大晟词人们注重格律和典雅的时候,李清照却能扬长避短,从书面语言和时人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锤炼入词,创立了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的精美语言,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无怪乎清人沈谦说易安词的语言“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了。

总之,“易安体”的突出个性和成就,奠定了作者在古代词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她的作品盛传不衰,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着历代无数的作家和读者。

【附: “易安体”的五个突出特征】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是“易安体”的又一突出特征。法国的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感情”(《论艺术》)。作为“纯情”文学的词,尤其如此。由于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从而使作品呈现着多姿多彩的景观。词向以“艳科”著称,表现爱情是它的传统题材。李清照在这方面没有冲破旧的樊篱,仍然以表现爱情作为基本的题材。她深于情,专于情,笃子情,比任何一位词人都更集中、更深入、更艺术地表现着爱情。但是,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模式却与前人大异其趣。

首先,易安词写的是伉俪情、夫妻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普遍、最诚笃、最深挚、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但是却很少有人加以艺术的表现。前代的爱情词,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畸形爱情”的产物,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同歌妓舞女之间的爱情,反映的是“婚外情”。苏轼虽然也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样杰出的优秀作品,但毕竟是少而又少,且仅仅是悼亡而已。李清照的作品,特别是前期的词作,则是直接向自己的丈夫倾吐爱情。

其次,易安词表现的是自身体验的女子真情。前代的爱情词,大都是代言体,作者以男性为主,模拟女子言情,即所谓“男子作闺音”(田同之《两圃词说》),纵是“逼真“,其实质不过为文造情而已。李清照则是以一位女子特有的柔肠和细腻,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来写爱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而又奇妙的内心世界。她用天才的生花妙笔,把夫妻间人人都有,却未必人人敢言、人人能言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昭示出来,而且沉挚感人。

复次,易安词表现的是纯洁高尚的爱情。前代的艳情词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甚至不乏自然主义的描写,象柳永《慢曲**》“恁偎香依暖,抱着日高犹睡”,黄庭坚《鼓笛令》“你但那些一处睡”,《千秋岁》“欢极娇无力,玉软花绮坠”之类,不能给读者以美感,所谓“词语尘下”,缺乏审美的提炼和艺术的概括,“风期未上”(《艺概》),格调不高。与此相反,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描写则境界高雅。作者对自己炽烈的感情,进行了理性的高纯度的提炼和净化,已经把对爱情的追求,升华为对爱情的审美,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纤细,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的、深刻的审美体验。因此,她的词显得格外纯洁、格外高尚、格外美好,艺术感染力也格外强烈,易安词中的爱情已被罩上浪漫化和理想化的光环而变得崇高,这是大异于前人的地方。

劳承万在《审美中介论》中指出:“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现了某种新颖、独特的情感模式,那将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用词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感情模式,这种感情模式是前代词人所没有表现过的。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底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李清照的词,正是这种“灵魂的歌”,“心底的诗”。

另外,李清照表现爱情的模式,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与当代小说和电影中那些淫秽的色情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是“易安体”的第三个突出特征。清代文坛盟主王士祯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把李清照推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易安“抗轶周(邦彦)、柳(永)”,沈曾植说她“气调极类少游”(《菌阁锁谈》),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但是,他们只是看到了易安词的风貌,并未指出其独特的个性。

首先,易安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婉约只是她的基本风格、主导风格。同时,她也有著名的豪放之篇,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词以记梦仙游为线索,突出描写了与天帝的对话,抒情述志,瑰丽神奇,豪迈奔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前人以为此篇“绝似苏(轼)辛(弃疾)”(《艺衡馆词选》)。尽管在李清照传世的词作中,这类篇章并不多见,但已足以说明李氏亦有豪放之笔。

其次,易安婉约风格的作品,也有不同的风调。如前期表现少女生活的篇章,格调欢快活泼,富有生趣,表现了少女的天然情态,上面言及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很典型。表现夫妻生活的则笔调轻松,风趣横生,《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通过买花心理的描述,在表现新婚甜蜜的同时,也透露了俏皮的性格,令人回味不绝。其抒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则大都委婉含蓄,热烈挚着。后期词作格调则变为凄苦沉郁。

复次,同其他婉约派作家相比,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浅俚,市民意识十足;周邦产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腻婉丽,而“格力失之弱”(《苕溪渔隐丛话》)。李清照则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同样是写送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秦观《满庭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柳词婉中带露,秦词婉中有柔,李词则婉中见直。柳永词和易安词都有“直”而坦率的特点,但柳词直而浅俚,李词直而文雅。如同是写相思,柳永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凤栖梧》);易安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二者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被前人誉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选》)的《醉花阴》,是词人向丈夫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思念而面容憔翠的情形。全词无一字一句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语言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云韶集》),而意思却真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

李清照这种情感直率,表达含蓄,婉中有直,柔中有刚的艺术风韵,与她本人那种豪爽开朗的个性气质有着密切联系。故《菌阁琐谈》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

表现手法的新巧化

表现手法的新颖和巧妙,是“易安体”的第四个突出特征。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种艺术境界的形成,主要得力于表现手法的出新。易安词手法之新巧,突出的表现在:

其一,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受揉合于客观景象之中,使景物成为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厚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起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室内香烟缭绕,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而主人闻而不觉,视为“薄雾浓云”;重阳佳节本是欢快易过的日子,而主人却觉得度日如年,视为“永昼”;这样,作者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之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声声慢·寻寻觅觅》过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盛开如云的菊花,本来是赏心悦目,十分美丽的,但作者孤身一人,丈夫早已离世,回想当年一起赏菊的情形,怎能不触景伤情!故在主人公眼里,盛开的菊花仅是“堆积”而已,毫无美感可言。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念亡夫的悲伤和心情的郁闷烦躁,融纳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既深沉含蓄,又合情合理。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易安词中随处可见。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借景抒情”手法的改造与翻新。

其二,善于化抽象为形象。这也是前人常用的手法,但李清照在此基础上又善于变化以出奇。例如,表现“愁”这种只能意会的内心感情,前人已有许多形象的描绘,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为人称颂的名句。在李清照笔下,“愁”字则具备了更多的形态,它可以有长度、有浓度、有形体、有重量、有行动:

“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

“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这些形象的比喻、形容和描绘,无不给人以生新出奇的妙感。

其三,善于运用对比。对比是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李清照对这种传统手法的翻新使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其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一是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化。前者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天真单纯的侍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回慕昔日家国与忧愤目前局势的心情。后者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醉花阴》中“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是实景、实感,是眼下的景象,但其中又包含着过去夫妻相伴幸福生活的情景,这样,就将从前和现在进行了暗暗的对比,从而传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声声慢》的过片同样将从前和当时进行了对比,从前是虚,现在是实,以实写虚,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其他如《清平乐·年年雪里》通过早年与丈夫“常插梅花醉”同现在独自赏梅“赢得满衣清泪”的对比,表现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孤雁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谁与同倚”写孤身漂泊的凄惨处境,表现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等,都十分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融为一体的对比方法,从而在有限的篇幅中加大了内容的涵纳量。

另外,在比兴、烘托、渲染诸方面,李清照同样有创造性的运用,既新颖,又巧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此不再阐述。

语言锤炼的精美化

语言锤炼的精美化是“易安体”的第五个突出特征。宋人谓易安词“文采第一”(王灼《碧鸡漫志》);明人云其:“驾秦(观)轶黄(庭坚),陵苏(轼)轹柳(永)”(《崇祯历城县志》);清人说“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李调元《雨村词话》)、“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陈世焜《云韶集》),都对漱玉词的语言精美做了高度评价。李清照词的语言精美,主要得力于作家的精心锤炼和着意陶洗,侔色揣称,锻字炼句,从而达到了自然准确、清新流畅、精炼优美、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被人们称之为“易安体”,受到了普遍赞誉。

易安词语言清新自然,极富表现力。《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前人以为“语新意隽,更有丰情”(《草堂诗余隽》)。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说:“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其结句“绿肥红瘦”,拈用平易通俗、普通寻常的字眼,不仅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风雨之后,海棠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抒情主人公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所谓“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草堂诗余别录》),特别是用“肥、瘦”写海棠,令人耳目一新,极富情趣,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

《凤凰台上忆吹萧》茅暎谓“出于自然,无一字不佳”(《词的》),其前结“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云韶集》)。《念奴娇·萧条庭院》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描写春天的景物及其孤独寂寞的感受,情景兼至,媚中带忧,其“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尤为人称颂。宋代黄升说:“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词人创造性地将“宠”、“娇”两个形容人的平常字眼,移用来写柳写花,“宠”字活现了新柳的婀娜多姿、轻摇慢舞的景象,“娇”字突出了鲜花的艳丽得意情态。而花、柳的得意与得宠,又反衬了词人的冷落和寂寞,新丽奇俊,耐人寻味,明代徐士俊谓此四字“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自标位置”(《古今词统》),正指出了其清新而有表现力的特点。其他如以“雪清玉瘦”写白菊,“拥红堆雪”写落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写桂花;“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写梅花;无不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自然清新、入木三分的感觉。

易安善锻化和提炼口语入词,即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遹《金粟词话》)。《转调满庭芳》煞拍“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表现怀旧恶今的悲苦烦闷之情;《凤凰台上忆吹萧》过片“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现丈夫离别而无法挽留的痛惜依恋之情;《行香子》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以天气的变化多端表现词人对牛郎织女相会和离别的关注与担心;都完全是口语化。《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栗词话》),都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张端义《贵耳集》)炼俗为雅的典范。

易安词语言的精美化还表现在具有优美的音乐感。《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选用14个叠字,充分利用其双声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成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被前人推许为“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冷庐杂识》)。《诉衷情》下片“人悄俏,日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借助于描写和修辞,构成了代美的节奏和旋律,表达了词人在清冷的月夜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形。《行香子》前结“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后结“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都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渲染了悲凉凄苦的气氛,烘托了深夜难眠的寂寞烦愁。易安词语言优美的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其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易安体的特点是 从情感上看,多写少女情怀或男女相思别离之情,这多是指李清照少女时期和与赵明诚成婚的这段时间所做的词作。后期词作融入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情感便深沉了许多。

从风格上看,易安体属于婉约词派,婉约词的共同特点是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此外易安体最大的特点是,李清照用语往往有新意,语出天然。能以俗语俚语如词,却能化俗为雅,清新明丽,自然大方。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地方。比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愁化虚为实。“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字,再比如“应是绿肥红瘦”用绿肥红瘦写花儿经过风雨后的状态,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

什么是易安体?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易安体的特色都有哪些方面?

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易安体”的来由是什么?

李清照的作品善于把握女性心情微妙的变化,层层展开,在词史上也是极出色的。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不断为后人效仿和学习。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超越封建社会一般女子的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其诗文说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什么叫易安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后又有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上效易安体》。侯氏效其意,辛氏效其文,皆失其本色,然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标举“易安体”之始。古往今来,评易安体者众,人们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然而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尤其是李清照理论文章《词论》与其词作实践是否相合,更是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