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葡萄效应属于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酸葡萄效应所属的心理防御机制应该是属于文饰作用,也可以说这样的效应是属于了合理化、超理智机制。而所谓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出某些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至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的一种方式。而“酸葡萄效应”往往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所以为了解除内心不安,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些"理由"自我安慰和麻痹,以达到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目的,因此酸葡萄效应属于合理化、超理智机制。

二、心理学:“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效应。

与之相反的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人不会表达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

当这两种机制互补就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这两种机制是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实质是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

由此可知,同样都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两种反应却不大一样。“酸葡萄”透过降低对方价值来平衡内心的不平等,而“甜柠檬”则是提升自己的价值来满足自我。不过,其实这两者同样都是种“自我安慰”的效果,是为了平复因为“挫折”而失落的心情,保护受到“挫折”的自我价值。

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指的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自我要求的标准,或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时,所产生的低落心情。本来自我要求必须达成,可是结果却不如预期,这种“事实”和“预期”的落差,会导致“自我认知”出现错误,产生负面的情绪,严重时甚至会自我批判和攻击。

因此,为了保护“自我”的存在,我们内心便会去寻找一种宣泄的出口。上面提到的两颗“怪水果”,便是其中一种的方式。不管是降低目标价值或是提升自我价值,都是为了使“认知”达成平衡。这种以自己心态调整目标价值的方式,是属于较为“被动”的反应方式,和以实际行动提升自我价值的“主动”积极反应互为对照,都是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会采取的行为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经常性的来运用这两条机制,这种心理容易蜕化学生的奋进意识和正面看待事物的习惯,逐步在师长和学生之间失掉信任,落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要合理运用这两种效应,使学生养成勇于、善于“走出此山中”,能够时常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品质,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的不断自省,实现个体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升华。

三、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

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文饰。

文饰心理,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如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一般,“文饰”可分为三种方式:酸葡萄、甜柠檬、推诿。

文饰作用

酸葡萄和甜柠檬属于自骗机制合理化作用,也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丑化失败的动机。一个是甜柠檬心理-----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饰心理

四、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狐狸平静地走了。借用这个故事,心理学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类行为。如:考学失败,说本来就没想上。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考上了经济上就亏大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在个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不能满足愿望,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真正应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圆其说。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方式。

五、“酸葡萄”与“甜柠檬”

酸葡萄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伊索寓言的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想吃葡萄园里晶莹剔透的葡萄,但是架子太高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狐狸平静地走了。借用这个故事,心理学上把这种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产生挫败感时,为了解除内心的不安,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来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升学失败,会说自己本来就没想上,例如容貌平平的女子会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祸水”之类的,而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则会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

与之相对应的是甜柠檬效应,简单的说我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同一只狐狸,因为没有吃到葡萄,饥肠辘辘,便走到了柠檬树旁摘柠檬吃,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柠檬的味道是很酸的。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强调事物美好的一面,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譬如,考试失利,当事人会说早工作早挣钱,抓住工作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某个男人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会说她有内在美,勤俭持家,某个女人倘若嫁了个木讷寡言的丈夫就会跟人家说他忠厚老实,踏实能干,如果自己的孩子资质平平就会说“傻人有傻福”,健康壮实。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当个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自己找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进行辩护,自圆其说,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消极情绪,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还是要保持积极心态,嫉妒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