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1、翻译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2、解读
这一章讲述的是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层次分明,像一个教学大纲。《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优游其中,如同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也就是通过熟练掌握技艺而获得自由和愉快。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请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时期]《论语》述而篇。
原句: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释义: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
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
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扩展资料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四、子曰游于艺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出处】
《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_论语·述而
五、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意思】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出处】
《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_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