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节气的古诗

(一)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二、人间四月农历三月:四时最好是三月,三月春如年少时

人间四月农历三月,来看看诗文里的三月9则,四时最好是三月

又到了公历四月时,往往人们会想起林徽因最著名的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节录。

1934年,已经三十岁的林徽因,已经是著名的建筑学专家,她和丈夫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勘测古建筑遗迹,并且也抽空进行文学创作。而她的孩子梁从诫出生有两岁,此时距离绯闻男友徐志摩逝世已经三年。如此纯净明丽柔软清新的诗,是写给谁的呢?

徐志摩的生死日期都不在四月,而她的孩子生日是32年8月。 梁从诫 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

这首诗如此轻灵柔软,我相信已经30岁的林徽因,是沉浸在一种充满希望和喜悦里的心情里,写下的最美的关于四月的诗歌,她内心的饱满,是眼前孩子的天真,恰恰照应了公历四月的蓬勃之美。因为她特地写的是春的光艳和花开,春的燕子呢喃,春的希望。

我相信,这不是怀念徐志摩的作品,恰恰是立足人生的现实,饱满投入生活的那种阳光。或者也有徐志摩的影子,但一个女子将这样明丽的祝福给一个亡故的灵魂,其实关于她和徐志摩的真实感情,已经不攻自破。徐志摩或者迷恋过她吧,但是她就是她,有着自己另外的轨迹和春风一样的纯净心地。

我喜欢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那是对春天的赞美,带着饱满的柔情。

而林徽因的四月天,也正是传统农历的最美三月,所谓青春三月或者阳春三月。

农历月历,是按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的轨迹调和制定。

农历三月,往往应对节气中的清明和谷雨,是传统季节划分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叫做季春,晚春,暮春。这是太阳越过春分赤道线,继续向北运行,基本古代大部分国土摆脱了寒冷,进入了春天最温暖湿润的时期。

此时百花和绿叶同在,一方面花朵盛开到凋谢,一方面绿叶以惊人的速度萌发,进入春天最美的绿色阶段。燕子飞回,百鸟啼叫,阳光晴暖,雨水丰沛。”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这个变,就是这段时间的特征,今天花盛,明天绿长。

而宋朝早期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并不是说的小寒到谷雨的24种花,而是农历三月寒食清明左右百花纷开纷落的喧嚣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中间,绿草和绿叶更是惊人的速度成长。

诗经虽然没有明确写三月,但是诗经里的却保留了三月上巳节美好的诗歌。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郑风

溱水与洧水,正是河流春涨的美好季节,那碧波荡漾,晶莹透彻。

男子和女子,手里拿着兰草去往河边踏青洗沐。

一路上有说有笑,在游玩归来的路上,还送了对方芍药。

佩兰和芍药都是晚春芳草。先秦时代的上巳节,是传统的祭祀水神,用水清除疾病的传统踏青日子,明丽的阳光,热闹的人群,最萌动的春色,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恋爱季。人们心情放松,等待自然的缘分,惊动心情的花朵,开出爱的花和果。

同时代的《论语》,最让人轻松的就是不多美好的上巳节。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论语》

农历三月暮春,穿着春天的衣裳,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边洗浴,洗完之后,在高台上临风跳舞,祈祷春雨,然后尽兴唱歌,在旅游踏青中,轻松完成祭祀和身心的洗礼。

上巳节,后来固定成每年农历三月开头的三月三踏青节。

农历的三月,是人们敞开身心,迎接自然春风,沐浴春水的放松时段。

关于三月三盛大的踏青诗词,自汉朝到清代,那是数不胜数,另文择录。

今天着重谈的是整体的三月美诗文。

”泛舟临曲池。仰头看春花。

杜鹃纬林啼。折杨柳。

双下俱徘徊。我与欢共取。“ 魏晋 · 无名氏《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三 三月歌 》

魏晋时代的民歌这样歌颂三月。

驾着船儿航行在曲折的池塘湖水边,仰头看着岸上临水巨大的花树。

那杜鹃鸟穿梭如同在林梢间织布,边叫边啼。

我折下一枝青青杨柳。

我的爱人牵着我走下船,走上岸,我们在林间徘徊,快乐无拘。

”忆长安,三月时,上苑遍是花枝。

青门几场送客,曲水竟日题诗。

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唐 · 杜奕《忆长安 三月 》

这是杜奕回忆京城长安三月的踏青盛况。

回忆长安的三月,那皇家贵族的园林,到处树盛开的鲜花。

不断有人在城门口送别来拜访的朋友,他们尽兴而归。

在曲水边,每天都有人踏青,举行诗歌集会。

那草地水边,骏马无数,宝马香车,人们愿意在良辰美景中相聚啊。

虽然杜甫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实际整个三月都是踏青游览的好日子,从二月中旬的桃李花,到二月下旬的杏花,三月的曲水边的海棠,三月下旬的牡丹,清明节,寒食节,引动的都是如潮的出行。发为海样的狂欢和歌咏。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清明三月节

唐朝的元稹将三月的两个重大节气写成节气诗歌,涵盖了古代三月节气的知识点,成为中唐之后居家旅行必备的诗历,他的三月无论是清明节还是谷雨节都非常高瞻大气。

来了,来了,三月的清明节气来了,那山水都泛着特有的春之光华。

看那杨柳已经飘着洁白的飞絮,来看看,你眼睛朝远处看,看看那紫色的桐花正在如霞开放啊。

田野出现萌萌的老鼠,这是春养育万物,春雨后,你可以看到最美的彩虹。

亲爱的农民不要担心,最滋润稻田禾苗的春雨在路上,它们会尽力满足你的愿望哦。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谷雨春光晓 》

三月中下旬就是谷雨节气,虽然百花开始凋谢,但是山水更绿。

农民要的好雨,滋润着山川,一切蓬勃生长。桑叶迅速成长,戴胜鸟在枝头跳跃。

水中绿得一夜浮萍生长,还有那荷叶随时出水。

蚕宝宝在温暖的房间,啃食桑叶,大地上的暖风吹动麦田的花苔。

布谷鸟还在叫,你听听就行,你千万别认真听它们在说什么。因为杜鹃是望帝所化,你按照它喊的布谷就行,别太研究那些传说和故事哦。

三月是这样的浓郁,是这样的生机勃勃,但是你只是要知道,所有的三月都承载历史的厚重。你要向前,知道,但不要执着那过去的回音。

我觉得这首诗好,好在最后的一句。

那是轻轻的提醒,要你不思量,也要你不忘记,三月再美,也会有历史上的悲伤,也会有人生的悲伤,然而要向前。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 唐末 · 韩偓《 三月》

木兰花落,桃花会开,三月三过去,寒食节,清明节会来。当然还有最美的牡丹开,春月圆。

一年最美的的月份是三月啊,如同最美的少年时光,在蓦然的来去之间,它也会离开远去。

这首诗最美的就是这样一连,以四季最蓬勃短暂的三月,比喻人生最青春的少年时光。

如论怎么珍惜,它都会来,都会去。

然而少年的时光不在,但是三月总会年年归来。

韩偓自然是悲欣交集,因为他的青春是在他最爱的晚唐,但是唐朝在他的生命未完之时,如同春天离开了。

韩偓之后成为蜀国的开国丞相,倒不是因为他功利权欲心重,这唐朝边境的子民,需要安定的环境,他以70多岁的高龄,辅助西蜀节度使王建建立保护四川的政权。

他站在三月里,看待历史和春天,是种缅怀。

但是他的一生并非刻意成就名节,而是踏实的做事。

再创了蜀国的春天。

那么伤春怀旧是人生自然的状态,但是有一种乐观我们必须学习,就是向前。

生命向前,才是对春天最好的延续和缅怀,在三月里或者三月外。

”三月春如年少时,了知造化最儿嬉。

智行无事柳飞絮,道发自然花满枝。

锦绣园林添富贵,神仙院落斗清奇。

老夫长似春三月,游戏人间不皱眉。 宋 · 曹勋 《三月 》

来看看这首人在青春外,歌咏三月的美诗。

三月的春天就像人生的少年时代,自然造物神也充满了孩子样的浪漫。

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让柳絮漫天飞吧,只听任成长的声音,让花朵自然开满枝头。

那锦绣的园林,因为三月春风,更添加富丽繁盛的气息。

那山野院落,也有着天风沐浴下的清新别致。

我自己虽然过了人生的春天,也愿意像春天一样自在,有少年心,回归儿童气,就算行走人间,也不再有烦恼,像孩子和春天一样心情自在。

这是通过观察三月的蓬勃,保养内心那种天然的生命力,很值得过了青春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学习。道发自然,师法自然,回归心境的纯净,才能过滤人间的忧患,保有持续向前的生命心力和动力。

那么回到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说的是季节的晚春,也是人生的心情。

将心情在春风里放开,执着最美的娇嫩和成长,才是人生行进中的永恒。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三、2021年3月春分节气是哪三候 诗句简单经典

春分 是我国传统 二十四节气 之一,而在春分节气的到来的时候人们也会想要更多的了解一些节气相关知识,那么2021年3月春分节气是哪三候呢?春分诗句简单经典是什么呢?

2021年3月春分节气哪三候

春分一候:玄鸟至

玄鸟,又称元鸟,即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但看不到闪电。夏天阳气盛,一旦被阴雨之气阻隔,所以雨前打雷,且雷声更大。这是中国传统学问对雷的解释。

春分三候:始电

开始见到闪电。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2、《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3、《七绝春分》(左河水)

温风雷鼓入中春,柳絮桃枝日日新。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4、《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5、《春分日》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6、《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四、关于节气的诗词

关于节气的诗句有:

1、《惠嵩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惊蛰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4、春分徐铉《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5、清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关于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诗句

1.关于24节气的古诗

1、惊蛰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2.关于24节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求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代诗人的诗句,每个节气都要.

有些找不到,我再补充一些,差不多都齐了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雷声走过天空 春天的颜色 涂满了我们的前额 草叶下的虫儿 用翅膀张开了春天 亲爱,你拉起我的手 穿行在麦苗和河流之间 满脸是幸福的汗水 模仿昆虫的姿势 在粉蝶般的蚕豆花上 挥霍爱情 迎风招展的身体 渐渐变轻 渐渐长出了翅膀 二十四节气诗之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十四节气诗 立春> 是你的长发 触动了我冬眠的身体 瓢虫 在季节的根须里翻身 我沉睡了多久? 怀中的火焰 寸寸骨折 曾经添香的红袖 取不出流泪的影子 你一手抱着阳光 一手摘下发枝上的绿叶 是的,春天来了 大片大片的阳光 照亮了四十岁的天空 云淡风清 重新洗亮的天空 除了你的嫣嫣含笑 一片空白 春分 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谷雨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立夏诗 送春归去意徘徊,伫立小庭空自哀。

最是西窗风和雨,捎愁带恨入帘来 小满 晴午入户爽人凉?短衣扮靓城束装 茂林缘何难寂秘 布谷鸣报归梓桑 嘉园熟缀樱桃渴 长街盛点玫瑰香 淀浆初灌麦粒满 熟稔静候尽归仓 芒种 《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 冬 至 鲍 照 舟 边 庄 甚 笑 , 水 流 孔 急 叹 。

景 移 风 度 改 , 日 至 晷 回 换 。 眇 眇 负 霜 鹤 , 皎 皎 带 云 鹰 。

长 河 结 玕 , 层 冰 如 王 岸 。 哀 哀 古 老 容 , 惨 颜 愁 岁 晏 。

催 促 时 节 过 , 逼 迫 聚 离 散 。 美 人 还 未 央 , 鸣 筝 谁 与 弹 。

冬 至 杜 甫 年 年 至 日 长 为 客 , 忽 忽 穷 愁 泥 杀 人 。 江 上 形 容 吾 独 老 , 天 涯 风 俗 自 相 亲 。

杖 藜 雪 后 临 丹 壑 , 鸣 玉 朝 来 散 紫 宸 。 心 折 此 时 无 一 寸 , 路 迷 何 处 是 三 泰 。

冬 至 日 遇 京 使 发 寄 舍 弟 杜 牧 远 信 初 凭 双 鲤 去 , 他 乡 正 遇 一 阳 生 。 尊 前 岂 解 愁 家 国 , 辈 下 惟 能 忆 弟 兄 。

旅 馆 夜 忧 姜 被 冷 , 暮 江 寒 觉 晏 裘 轻 。 竹 门 风 过 还 惆 怅 , 疑 是 松 窗 雪 打 声 。

冬 至 吟 二 首 ( 选 一 ) 邵 雍 冬 至 天 之 半 , 天 心 无 改 移 。 一 阳 初 动 处 , 万 物 未 生 时 。

元 酒 味 方 淡 , 太 音 声 正 希 。 此 言 如 不 信 , 更 请 问 庖 牺 。

冬 至 日 独 游 吉 祥 寺 苏 轼 井 底 微 阳 回 未 回 , 萧 萧 寒 雨 湿 枯 荄 。 何 人 更 似 苏 夫 子 , 不 是 花 时 肯 独 来 。

辛 酉 冬 至 陆 游 今 日 日 南 至 , 吾 门 方 寂 然 。 家 贫 轻 过 节 , 身 老 怯 增 年 。

毕 祭 皆 扶 拜 , 分 盘 独 早 眠 。 惟 应 探 春 梦 , 已 绕 镜 湖 边 。

十 一 月 二 十 七 日 冬 日 朱 德 润 卷 地 颠 风 响 怒 雷 , 一 宵 天 上 报 阳 回 。 日 光 绣 户 初 添 线 , 雪 意 屏 山 欲 放 梅 。

双 阙 倚 天 瞻 象 魏 , 五 云 书 彩 望 灵 台 。 江 南 水 暖 不 成 冻 , 溪 叟 穿 鱼 换 酒 来 。

杂 咏 杨 允 孚 试 数 窗 间 九 九 图 , 余 寒 消 尽 暖 回 初 。 梅 花 点 遍 无 余 白 , 看 到 今 朝 是 杏 株 。

丙 子 冬 至 李 梦 阳 奉 天 门 下 玉 阑 桥 , 此 日 催 班 早 侍 朝 。 占 史 奏 云 懽 万 国 , 大 官 传 宴 散 层 霄 。

苑 梅 迎 律 春 先 动 , 宫 柳 临 风 色 欲 摇 。 一 出 忽 惊 今 十 载 , 百 年 勋 业 有 渔 樵 。

长 安 冬 至 董 其 昌 子 月 风 光 雪 后 看 , 新 阳 一 缕 动 长 安 。 禁 钟 乍 应 云 门 面 , 宝 树 先 驱 黍 谷 寒 。

立秋久无诗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三伏厌厌病欲萎,可能秋后尚无诗。 连宵急雨凉如洗,贫寐衰翁醉不知。

药饵谁精寸关尺,文章空说斗牛箕。 西斋池上堪逃暑,木落吾将信所之。

立秋诗 周弘直 兹辰戎流火。 商飚早已惊。

云天改夏色。 木叶动秋声。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

4.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春雨》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惊蛰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宋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芒种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处暑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与胡兴安夜别》南朝梁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愁多知夜长。

5.有关于24节气的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6.有关24节气的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24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7.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

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