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绥德县的人口

1953年,绥德县共有37851户,人口:64469人,其中男84026人,女80443人,性比例104:45

1964年,绥德县共总户数:50635户,总人口:216622人,其中男111356人,女105266人。非农业人口14033人,占总人口的6.48%。

1982年,绥德县总户数:65750户,其中家庭户65398户,集体户352户。总人口:260076人,其中家庭户250208人,集体户9868人,家庭户户均人口3.83人。性别构成:男134846人,占总人口的51.85%;女125,230人,占总人口的48.15%;性比例(女性为100)为107.68。

2000年,绥德县总人口310880人,其中:名州镇42739人、薜家峁镇11880人、崔家湾镇18745人、定仙焉镇8667人、枣林坪镇9197人、义合镇18649人、吉镇镇11715人、薜家河镇12221人、四十铺镇21993人、石家湾镇15868人、田庄镇12133人、辛店乡26381人、白家碱乡11759人、苏家岩乡5471人、河底乡5607人、田家岔乡7002人、中角乡11901人、马家川乡8291人、土地岔乡8611人、满堂川乡10950人、赵家砭乡9170人、韭园沟乡8836人、张家砭乡22313人。

2012年,绥德县总人口365238人,比2011年增加2114人,其中:城镇人口147556人,城镇化率40.4%,共有134535户,比2011年增加3543户。生人口6022人,出生率为16.5‰;死亡人口2805人,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3217人。人口性别比为108:100。

二、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区的经济状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以来,绥德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导群众按照“近抓羊草、远抓枣桑、常抓劳务”的战略思路,重点发展劳务输出、红枣、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相继建成了辛店乡龙湾、义合镇和合峁、中角流域等八大综合治理区,生态体系正趋向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讯等为重点,通过实施水窖、水井建设以及防氟改水工程和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广大城乡居民的饮水用电问题。全县农村公路在榆林市南六县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战略目标。

(二)城市经济建设情况。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绥德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把城市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市场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探索出了穷县财政不拿钱搞建设的路子。几年来,绥德县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成了7段总长为7650米的集防洪、交通、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滨河、神龙、学子、永乐四条河堤大道;完成了白家湾小区开发建设工程、体育场和旧城改造工程;启动了五一小区、学子小区、雕阴小区、永乐小区等多项建设工程。

与此同时,绥德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把抓项目作为抓绥德经济的重头戏,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确定了100万吨纯碱、20万吨电石、5万吨氯酸钠“一大两小”项目为近期主攻目标,包装了一批较有前景的项目。几年来,先后签订大小项目25个,引进了华龙洗煤厂、物流园区、5万吨氯化钠等20个项目,到位资金2亿多元。

(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连年来,绥德县高考及名牌大学录取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文化事业以建设文化大县为目标,挖掘整理了大量优秀民间艺术资源;计划生育建成自治示范村70多个,正向综合示范县的目标迈进;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就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电视普及率达到95%;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得以落实。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十一五”时期,GZ35高速公路、太中铁路将全线贯通,榆绥高速公路、西包铁路复线开工并建成,区域铁路网络绥德枢纽站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绥德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是资源优势。在盐岩资源方面,据地质资料表明,绥德县位于陕北石盐矿床的中心地带,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8%;在天然气资源方面,通过实地勘探证明,绥德县境内储藏着天然气资源;在焦煤资源方面,测算出绥德河底和佳县螅镇一带预测资源量为21.57亿吨。

三是人文优势。绥德是陕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是民歌《三十里铺》的故乡。境内民风淳朴,黄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文物遗存丰富,尤以出土的500多块东汉画像石在全国享有盛名,陕北民歌、石雕、唢呐等优秀民间艺术精彩绝伦、独一无二,文化产业“黄土地艺术团”、“绥德汉唢呐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市旅游景点成点成线,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未来的几年,是绥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绥德县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为发展总思路,着力加强陕北的物流中心,盐化工中心,南部县区教育中心和区域中心,以及黄土文化的传承、传播基地、陕北轻工、化工、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等“四大中心两大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三、绥德县的经济

1940年绥德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所有制的变革和体制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1949到1989年,绥德县农业总产值由1401万元提高到6111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由1297万元提高到4243万元,林业产值由2万元提高到469万元,畜牧业产值由68万元提高到780万元,副业产值由34万元提高到617万元,渔业产值从无发展到2万元。农业收入由1972年的713万元提高到1989年的684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由628万元提高到5102万元,林业收入由10万元提高到614万元,畜牧业收入由16.7万元提高到854万元,副业收入由58.3万元提高到276万元。粮食作物总产量由22178吨提高到48798吨,平均亩产由22公斤提高到82公斤;林木面积从不足万亩发展到62.11万亩;大家畜由5859头增加到10955头,猪由2252头增加到36412头,羊由8028只增加到111973只,家禽由4.4万只增加到22.72万只。1989年,水利建设使水浇地面积增至53066亩,占绥德县农耕地面积的6.6%;水土保持治理面积925.3平方公里,占绥德县总面积的50%。

2012年,绥德县粮食种植面积382296亩,油料种植面积149151亩,粮食产量87932吨,平均亩产230公斤;其中:夏粮产量946吨,秋粮产量86986吨,油料产量20870吨。肉类总产量4107吨,其中:猪肉产量2004吨,羊肉产量1228吨,牛肉产量251吨,生猪年末存栏19858头,生猪出栏27608头,奶类产量5958吨,禽蛋产量4032吨,大牲畜年末存栏11156头,家禽年末存栏46.59万只。 民国年间,绥德县手工业从业人员已达千余人,大都散居于城乡各地。主要行业有铁木、砖瓦、缝纫、皮麻、酿造、编织、雕刻、绱鞋、修理等10多种,其中从业人员多、行业较大、较有名气的有砖瓦窑、烧酒坊、染坊、铁匠铺、毡坊、鞋铺、缝纫铺等。尤其是城内的印染业,发展较快,印染的各种土布除销本地外,还销往周边县市。此期,从事手工业者大都是个体户和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由于设备简陋,生产工具落后,工艺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销路不广,加上封建盘剥与战争的影响,手工业时盛时衰,此存彼亡常有发生。

1952年,有棉纺织业56户100人,年织白土布5120丈;针织业23户26人,年织土线袜子5612双;毛织业20户60人,年织毛口袋2142条。另外还有铁业、木业、印染、皮麻、缝纫、棉花加工(推花、轧花)等。1954年,绥德县有手工业278户,其中铁业15户39人,木业87户156人,棉花加工22户45人,缝纫76户90人,染布40户50人,毛织业38户60人。

1954年,绥德县把从事手工业者逐步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基本上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手工业合作化,生产经营方式由个体分散、盲目生产,转变为集体有计划的生产,使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绥德县195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6.2万元,是1949年的17倍。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绥德县掀起“办厂热”,共新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19个,主要有玻璃厂、地毯厂、木器厂、农机厂等,当年工业总产值为265.6万元。但由于脱离实际,贪多求快,盲目建厂,不少工厂因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低劣而被迫停产。再加上“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和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1963年工业总产值下降到82.3万元。1965年,又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工业总产值下降至44万元。

1970年后,又陆续新建水泥厂、化工厂、铸锅厂、五金厂、木器厂、刺绣厂、针织厂等工业企业。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生产秩序混乱,不讲核算,不讲积累,经济效益差。1976年,绥德县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46个,工业总产值为640.8万元。

1989年,绥德县有工业企业83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7个,集体所有制企业66个。1989年的主要产品产量,售电1150.6万度,原煤2.1万吨,水泥1.09万吨,青红砖5528万块,铁锅8.44万口,服装13.53万件,纸箱28.68万个,布鞋29.09万双,手套12.91万双,粉条0. 18万吨。工业总产值4037.1万元,是1949年的400多倍,1978年的5.85倍,占绥德县工农业总产值10148万元的39.9%。实现利润141万元,上缴税金121万元。

2012年,绥德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0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3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国营、供销合作社、私营商业三者共存的商业体制。

1953年,根据党的政策,对市场实行严格管理,从而确立了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1956年,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的变为公私合营,有的组成合作店、组,实行集体核算,自负盈亏。1958年,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撤网并点,关闭自由市场。“文化大革命”期间,自由市场基本关闭,私营商业完全取消,供销合作社再度与国营商业合并,市场完全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形成商品流通渠道的单一化,商品品种单调,一些日用品和耐用品长期短缺,不得不再次实行计划供应,同时也出现了买商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商业体制,恢复个体商业,全面开放自由市场,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商业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1989年,绥德县商业从业人员8150人,零售点2967个,国内纯购进总额10930万元,纯销售总额16902万元。分别较1966年提高4.4倍和7.4倍,较1978年提高1.8倍和2.1倍。

2012年,绥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8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销售额82.49亿元,零售销售额10.86亿元,住宿营业额0.71亿元,餐饮营业额1.69亿元。

四、榆林最穷的三个县

一,太白县,宝鸡市下部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部,位于秦岭内陆,秦岭主峰太白山因境内而命名,太白县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陕西省107个县中海拔最高的县,这也是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之地,太白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事业重点县和秦巴山区的连续扶贫开发地区县。

二,绥德县为榆林市下辖县、陕西省北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县区域面积1853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次,县年经济总量58.87元,其中农业发展支撑着种植园、林业和畜牧业,工业。

三,吴堡县,该县是榆林市下部县,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428平方公里,耕地1万2700公顷,总人口约8万人,该县交通位置重要,是陕北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吴堡县是陕西省五个蚕桑基地县之一,红枣产量、收入全市最多,境内名胜古迹最多。

祝你幸福快乐生活,希望每一个人发大财,,2,一生很长,会遇见很多出现在你生命中的过客,有的人可能让你学会成长,学会自立,学会承担,学会付出,学会感恩,但是,你自己要学会,放松心态,放下包袱,去享受时间给你带来的一切,总之一生很长,还是要开心去度过每一天,把烦恼交给风,让风去吹走它吧。

3,清晨的旭日带给你幸运,让飞扬的柳枝带给你激情,让蔚蓝的天空带给你梦想,让午夜的星辰带给你甜蜜,让我的祝福带给你一份愉悦的心情。

开心每一天的句子、说说

4,人生路上,很多时候看不清未来,回不到过去。那么,就别让时间在眺望未来中流逝,莫让年华在回忆过去中沧桑,把握今天,开心享受每一天。

5,多一分淡泊,人生就多一分幸福。人生的烦恼来自于:我们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甭操心老天爷的事。与大家共勉,做好自己,开心每一天。

6,别太过节省,我们无挂而来、无牵而去,走一遭不容易,别忽视了生命与健康需求;别太久等待,不属于你的,再心仪也没用,没有目标与方向,只能无果而终;别轻易错放,动心之处不多,你若视而不见,今生将不再见;别长时忍耐,郁结则多恙,仇怨则少岁,适时宣泄与释放,过好开心每一天。

7,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彼此包容一点。我们都有优点,所以彼此欣赏一点。我们都有个性,所以彼此谦让一点。我们都有差异,所以彼此接纳一点。我们都有伤心,所以彼此安慰一点。我们都有快乐,所以彼此分享一点。因为我们有缘相识,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家人、朋友!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8,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那些放不下的过去,终会随时间烟消云散,一辈子不长,愿我们都能,拥有一颗淡然的心,开心的度过每一天。

9,选中一天的美好,剪切悲观的烦恼,删除不满的忧虑,粘帖快乐的心境,刷新过滤的苦闷,保存美妙的心情,创建新文件夹:开心每一天!轻轻一声问候愿给你带来清晨美好的一天。

10,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观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开心每一天。

五、绥德和米脂县那个富裕

应该说是武功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近日,我在米脂县委县政府了解到啊,这个米脂县2011年总产值是25.5亿元,而武功县2011年生产总值5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67亿元,所以说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是武功县富有。都说神木府谷富裕,给你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了,神木,2011年总产值550亿元,而税收已然达到了28亿,光税收就顶住了米脂县全年的总产值。居陕西省第一,全国百强县。府谷在陕西省排第二,去年年产值是255亿元,税收17亿元。所以说,这个总产值是和地方富裕有直接关系的。打个比方,A县有10个人,每人年收入是1万元,那么人平均收入就是1万元。B县有10个人,9个人穷的要死,年收入只有100元,剩下一个人年收入是100万元,那么B县的人均收入就是10万以上。所以说B县比A县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