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字的演变史,要具体,主要是先后顺序啊..
中国文字的演变顺序:
贾湖刻符——双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庄桥坟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书——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西周)——小篆(秦)——篆书(秦)——楷书(三国)——草书(汉)——行书(汉)
扩展资料
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是:商代之前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为成熟期。此后出现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楷书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被美术化成为「宋体字」,后有模仿宋体字而来的仿宋体,大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用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字——演变
二、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使用于商朝,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中国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契刻的,线条比较纤细。
2、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根据甲骨文演变而来,也叫钟鼎文。因为以前青铜器叫作“金”,所以叫作金文。使用于商周时期。由于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线条比较粗壮。金文在前期较为象形,中、后期逐渐线条化,后期的金文又被称为“大篆”。
3、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是中国第一批统一文字。小篆的线条基本一致,象形意味减弱。
4、隶书:有秦隶、汉隶等,由小篆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5、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6:楷书:也叫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7:行书: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