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欧债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而后中东欧债务危机爆发,鉴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国际救助比较及时,其主权债务问题未酿成较大全球性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凸显,2010年3月进一步发酵,开始向“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则投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至此,国际社会开始担心,债务危机可能蔓延全欧,由此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这么说吧,欧债危机是美国为了打击欧元进行落井下石而加剧的一次危机,由于欧元想要争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而欧元区经济规模大于美国,美国想增发货币必须打压欧元,欧元贬值了,人们才会去买美元。

上边很多东西是百度百科上的,你如果想要深度的分析可以私信我,我是学经济的,有点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债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是什么?

欧债危机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7-+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

美债踪影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

解决途径:

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简述欧债危机是什么?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1,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2,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3,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欧债危机什么时候发生的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