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航员的食谱是怎样的?

第一次早餐:热咖啡

第二次早餐:桃子晶、香肠馅饼、烤面包、鲜桔汁。

午餐:杂烩、干酪、巧克力、可可果子汁。

晚餐:金枪鱼色拉、豆汁肉汤、巧克力点心、椒盐饼干、菠萝葡萄果子汁。

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宇航员某一天的食谱。中提供了前苏联“礼炮”号航天站上宇航员某一天更详细的食谱组成。这些都是常规航天饮食,即宇航员在正常飞行情况下的“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还有在穿着加压航天服时通过头盔进食孔食用的特制应急饮食,在飞船返回地面而无人救援时的备用救生饮食。

二、发射神舟十一号的火箭航天员在上面吃的啥

提起宇航员食品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出现“令人没有食欲,从像牙膏管一样的容器里挤出来的食品”。

然而,现在的航天员已经可以在太空享受到美味的鸡肉和真正的水果饮料了,“太空餐厅”里各式的风味美食应有尽有。

中国人喜欢吃,中国人研究吃的热情也不是一般的高,这一点到了太空食品上也不例外。为神舟号飞船供应食物的厨子们真的是:

煞!费!苦!心!!

中国早在1968年就开始对太空食品进行先期研究,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停留一天,吃的食物只有二三十种,且多是些即食食品。

2012年,“神九”航天员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等,涵盖了7大类共70余种中式食品,其他几顿的菜谱还囊括了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航天员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食品。

2013年“神十”发射,太空食品的种类已增加到80余种,月饼、粽子、冰激凌等都榜上有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0月16日介绍,时隔三年后,“神十一”的航天食品已经包括了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非常丰富。

三、宇航员的食谱是什么?

第一次早餐:热咖啡。

第二次早餐:桃子晶、香肠馅饼、烤面包、鲜桔汁。

午餐:杂烩、干酪、巧克力、可可果子汁。

晚餐:金枪鱼色拉、豆汁肉汤、巧克力点心、椒盐饼干、菠萝葡萄果子汁。

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宇航员某一天的食谱。中提供了前苏联“礼炮”号航天站上宇航员某一天更详细的食谱组成。这些都是常规航天饮食,即宇航员在正常飞行情况下的“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还有在穿着加压航天服时通过头盔进食孔食用的特制应急饮食,在飞船返回地面而无人救援时的备用救生饮食。这众多的航天饮食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的?或者说对航天饮食有什么特殊要求呢?

四、太空旅游的早餐吃什么

苏联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太空食品。最早的太空食品以吸食为主,曾让宇航员感到吃不饱。据此,之后的菜单加进了牛舌、鲱鱼馅饼和鸡排,还有多种果汁、水果泥和蔬菜沙拉。

到现在,俄罗斯宇航员享受到的美食可谓丰富多彩,吃的几乎同地面上完全一样:黑面包、蜜饼、火腿、鹌鹑、波兰梭鱼、俄罗斯奶酪、鲟鱼等美食应有尽有。宇航员再也不用从软管中吸食,食品都用特制的器皿包装,可以用勺或叉子取食。

美国宇航员的食物多以简便快餐为主,包括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等各种各样的佳肴,他们甚至可以喝到自己爱喝的可乐。美国人喜欢在感恩节享用火鸡,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甚至能在太空吃上火鸡大餐。

日本的太空食品也具有本国特色。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曾对外展示多达29种的太空食品,大部分为日本料理,有日本传统饭团、番茄鱼、咖喱面、山菜糯米小豆饭和甜食等。

对于中国宇航员来说,近10年太空餐的发展是迈向更丰富、更美味的美食之旅。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仅一天,吃的食物只有二三十种。而2012年“神九”航天员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7大类共70余种中式食品为航天员提供热量,菜谱还囊括了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

今年的“神十”菜单上,太空食品的种类已增加到80余种,月饼、冰激凌都榜上有名。时逢端午节,宇航员王亚平还在太空舱内吃了豆沙粽,虽然不能在地面上和家人团聚,但美味的太空香粽能缓解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