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冠礼的年龄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
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
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的私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古时男子几岁行冠礼?
二十岁。
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冠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多少岁?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二十岁。
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冠礼。之所以是20岁,是因为古代的孩子满6 岁开始接受基础教育,10岁开始离家去拜师学习。到2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结构大体完备,身体也已经发育成熟,可以独立面对社会了,就要适时举行冠礼。
行冠礼指的是古人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但是身体还不够强壮,因此称为弱冠,后来人们也用“弱冠”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冠礼,除了弱冠之外还有成丁礼这个称呼。我国在氏族时代就有成丁礼,氏族用各种方式测试成年男子的体质和生产、战斗的技能,以确定能否成为氏族的正式成员,这种仪式流传到周代经过儒家的改造成了冠礼。
其他:
按周朝的制度,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要占卜选择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冠礼前三日,又用占卜的方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宾客,并选一位宾客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的父亲)、主持人(司仪)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司仪,要给这个年轻人戴上黑色布冠,这个冠有点像皇帝的那种帽子,但是没有那个高。加冠仪式结束后,这个主持人,要对受冠者读祝辞。
行冠礼是几岁?
行冠礼是二十岁。
冠礼,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扩展资料
古时行冠礼及其它仪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清爽和卫生固然是讲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对文化传统的敬意、塑造仪式的神圣性和庄重感。试想,形容邋遢蓬头垢面的孩子,即使穿上美丽的成人礼服,也没有多少庄重和神圣可言。
冠礼前的沐浴,原则上,每个参礼及观礼者都应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宾、赞者、有司等主礼人员,重点是冠者和正宾。冠者沐浴更衣,可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神圣仪礼的敬畏,正宾神清气爽举止得当,可体现对主人盛情邀请的尊敬和感谢、对冠者成年庄严时刻的尊重。
尤其是作为冠者的孩子,都是青春活泼的少年,常喜运动,爱出汗,更要悉心沐浴更衣,做到干净、得体。依据传统,举礼时冠者需要着袜正坐于席上,预先搞好卫生,也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不雅及尴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冠礼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二十岁。
冠礼,是中国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一般由氏族长辈按照礼仪流程举行。
礼辞撰写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冠礼赞辞,一种是冠者誓词。可以参考海内外公祭黄帝孔子等所写礼辞,结合举礼学校特点,由教师和学生自行撰写。格式上宜采用诗经式的四言诗文。
《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什么?
古代男子行冠礼的年龄是20岁。
根据《仪礼·士冠礼》记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由父亲或者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首先要选定一个吉日,紧接着选定加冠的来宾,并且为冠礼准备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着进入太庙,祭告天地、祖先已经成年。
古代的年龄称谓
垂髫:指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杜牧的诗里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
及笄:特指女子15岁。“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表示结发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出嫁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