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具体情况如下:

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³)

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³)

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扩展资料

环绕太阳运转的其他天体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卫星(如月球之类的天体),由于不是环绕太阳而是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太阳系小天体,所以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并且没有编号;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以天文单位(AU)来测量距离。

1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9300万英里)。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39AU,木星则约是5.2AU。最常用在测量恒星距离的长度单位是光年,1光年大约相当于63240天文单位。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公转周期为周期变化着,最靠近太阳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有时会将太阳系非正式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内太阳系”,包括四颗类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带;其余的是“外太阳系”,包含小行星带之外所有的天体。 其它的定义还有海王星以外的区域,而将四颗大型行星称为“中间带”。

二、太阳系运动示意图

按照当下的定义,太阳系共有行星八颗,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上面是他们的动态示意图。

此外,八大行星绕日运转共同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方向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日地距离变远,温度会降低,可能发生的现象为变为寒冷的“冰球”;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相对安全。

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太阳与其他大多数恒星一样,是从一团星际气体云中诞成的。这团气体云存在于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银河系的盘状结构中,离中心约25亿亿公里。其体积约为现在太阳的500万倍,主要成份是氢分子。这就是“太阳星云”。经历四十多万年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诞生了一颗恒星,它就是太阳。在太阳形成以后不久,残存在太阳周围的一些气体和尘埃,形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和诸多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太阳系天体,包括的地球和月亮。

三、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1)木星;金星;火星;地球;土星 (2)图略 (逆时针方向)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