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月饼用什么面粉?月饼专用粉是什么粉
用最普通的中筋面粉就可以了。
做月饼的方法步骤如下:
所需原材料:
1、主料:面粉100克、转化糖浆75克、色拉油25克、枧水1克。
2、辅料:豆沙500克、咸蛋黄8个、熟糯米粉50克、蛋液少许。
第一步:先将咸蛋黄用植物油浸泡半小时以上。
第二步:把色拉油,转化糖浆和枧水混合均匀。
第三步:加入面粉,揉成团,静置半小时。
第四步:称取半个蛋黄和豆沙馅一共35克,用豆沙包住蛋黄。
第五步:依次制作好全部的豆沙蛋黄馅。
第六步:月饼饼皮也分成15克一个。
第七步:每个饼皮压扁,放入一份馅料。
第八步:把饼皮慢慢往上推,收口。
第九步:把包好的月饼面团在炒熟的糯米粉中滚一滚。
第十步:用月饼模具压出月饼坯。
第十一步:月饼坯放在烤盘上,喷适量水。
第十二步:烤箱180度烤5分钟,定型,拿出来稍微冷却后刷蛋液,刷好后再进烤箱烤15分钟左右,上色就出炉冷却。刚出炉的月饼很硬,要过一两天回油以后才好吃。
第十三步:成品图如下。
二、月饼用什么面粉
月饼一般用普通面粉,即中筋面粉。除普通面粉外,月饼还可以用市面上的月饼专用面粉。如果喜欢月饼的口感软一些的话,还可以用低筋面粉。用普通面粉做月饼,口感会结实一些。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面粉。
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历史悠久。
祭月,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三、做月饼用什么面粉
做月饼用什么面粉
一般来说,做月饼用普通的面粉即可,也就是中筋面粉。
超市或者店里买的没有特别标注的普通面粉是中筋粉,高筋粉和低筋粉都会专门标注,一般高筋粉的袋子上会标“高筋面粉”或者“面包粉”,低筋粉上会标“低筋面粉”、“蛋糕粉”或者“糕点粉”。
当然,现在市面上也有月饼专用面粉卖,用这种也可以。另外如果喜欢口感软一点的,也可以选择低筋面粉。用普通面粉做月饼,口感有点硬。用低筋面粉做月饼,口感比较柔软,有点蛋糕的感觉。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在宫廷中,月饼也成为常见食品,如《明实录·神宗实录》里就记载了皇帝十次赐给大臣月饼。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