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发轫”怎么读?意思是什么?

发轫的读音为:[ fā rèn ],意思有5种解释,具体如下:

1.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2.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3.动用,动员。

4.比喻事物的开端。

5.发迹。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例句:

1.听说公子就要入学,便都来朝贺。无非说些云程发轫、前程无量之类的话。

2.我国工业地理学发轫于20世纪初,在经历了启蒙和成长两个阶段后,终于成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扩展资料

近义词:开端

反义词:终结

一、开端[ kāi duān ]

释义:(事情的)起头;开头:良好的~。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行动,立刻使得人们很振作了,大家全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端。”

二、终结[ zhōng jié ]

释义:最后结束:官司已~。

沙汀《还乡记》三二:“直到把他送出沟了,他的责任才算终结。”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二:“她知道女人一到同人结了婚,一生便算终结了。”

肇始 滥觞 发轫区别是什么?

“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肇始”即“开始”能接“于”。“滥觞”虽有动词词性,但是它的动词意思为“波及、影响、泛滥”之意,名词词性意为发端、开端。是不能接“于”字的。

“肇始”释义:

发端,开始。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馀文遗事,録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於兹。”

2、清姚鼐《孙忠愍公祠记》:“观察以谓孙氏建功,肇始於忠愍,而无专祠,非所以表忠义以光后嗣。”

3、康有为《<味梨集>序》:“四五七言、长短句,其体同肇始於《三百篇》。”

4、柯灵《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滥觞”释义: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肇始和滥觞的区别

肇始

肇始,汉语词汇,拼音zhào shǐ,意思是开始。

释义

[starting up]

开始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於兹。

《南齐书·乐志》:元正肇始,典章徽明。万方来贺,华夷充庭。

清姚鼐《孙忠愍公祠记》:观察以谓孙氏建功,肇始於忠愍,而无专祠,非所以表忠义以光后嗣。

康有为《序》:四五七言、长短句,其体同肇始於《三百篇》。

柯灵《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滥觞

滥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基本解释

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结合文献,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发轫和滥觞有什么区别 我只知道这两个词都是开始的意思,但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发轫有三义: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轫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轫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骅骝绝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轫,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轫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滥觞有五义: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 黄河 之水,源可滥觞.”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觞,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说,滥觞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余波之所滥觞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历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复膺重典,未免滥觞.”

滥觞是褒义还是贬义?

滥觞是褒义词。

【拼音】[ làn shāng ]

【解释】(书)(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借指事情的起源。

【近义词】开始、先河、发轫、来源、发端、起源

滥觞的近义词

1、开始

【拼音】[ kāi shǐ ]

【解释】(动)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了。[近]开头。②(动)着手进行:~学习英语|现在~报告。[反]结束。③(名)开始的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近义词】滥觞、起始、入手、劈头、最先、先导、开头、伊始、出手、初叶、动手、起初、开端、初步、发轫、发端、下手、先河、起首、初始、起先、起头、着手、起点、首先、早先、开首、初阶、启动、起源

【反义词】终场、停止、结束、罢休、终局、终结、结果、尽头、终了、结尾、结局、告终、收关、终止、截止

2、发轫

【拼音】[ fā rèn ]

【解释】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之作。新文学运动~于五四运动。

【近义词】起头、开端、初步、开始、滥觞、发端、先河、开首、开头、着手、动手

【反义词】终结

发轫和滥觞有什么区别

一、发轫的解释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楚辞·离骚》:“朝发轫于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

2、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二、滥觞的解释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

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初学记》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