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东北在古代被称为:辽东、关东、关外、满洲、东夷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开发,可能有游牧民族,被称为夷狄,可能有比如现在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先祖居住,到三国时期辽宁一带被称为辽东,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辽东,但是黑龙江和吉林仍然没有开发,后来唐朝的黑水H,宋的金和女真,明朝建州女真都起源于东北,清末山东人闯关东进一步促进了东北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北三省地处中国东北,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清朝时期至今也称之为东三省。事实上在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置行省之前,虽然是将军辖地,但“东三省”就已经是清朝对这一片区域的通称。
东北的相关历史
春秋战国的燕国(京津冀) ,东北地区只有今辽宁省的大部分是燕国的附属地,叫作辽东郡。吉林省黑龙江省都是部落没有形成汉人的势力。还有个渤海国也是唐朝时候的。
真正的所谓的东北形成自己的势力,还是辽宁的努尔哈赤的前清。前清又叫后金 ,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曾雄霸东北的政权势力, 后金首都是今辽宁省沈阳市,第三代清皇帝顺治,打进关内入驻燕京,改当时的沈州为盛京意味天眷盛京,做陪都。
后,清朝闯关东黑吉才有了人口。因为大多数人口从唐朝开始迁移到东北地区都是在辽宁省的汉民最多。到了清朝中期,设立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这也是历史上到现在开始分省的前身行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夷
东北三省在古代的雅称有哪些?
东北三省在古代的雅称叫:关东”。
东北三省在古代泛称“东北”、“东三省”。东北三省地处中国东北,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
历代对关东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东北三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
本地区热量资源较少,是全国热量资源较少的地区,≥0℃积温2 500~4 000℃,无霜期90~180日;夏季气温高,冬季漫长气候严寒,春、秋季时间短;年降水量为400~1 000毫米,由东向西减少;
东北三省在古代的雅称是什么?
东北在古代称为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开发,当时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夷狄。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
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是占全国国土面积为15.3%,2011年GDP总量4.9万亿元,占中国全国的10.12%,人口1.21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东北三省简介
1、地理条件。
东北三省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发小,气候湿润,低地多沼泽(冷湿)。所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大部分在中温带,少部分在寒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
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分布的长白山、兴安岭是东北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最东)、松嫩平原(居中)、辽河平原(最南),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发源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东北三省物质富饶,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矿产生产基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林业用地面积达3875万公顷,占全国的14.7%,森林覆盖率达39.6%,远远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16.55%的水平。
这里的油母页岩、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产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
这里的东北虎、紫貂、丹顶鹤、梅花鹿、大马哈鱼、黑熊、飞龙、猴头、人参、黄芪、松耳(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等驰名中外。
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其次是胜利油田)。著名的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2、经济发展。
东北三省经济起步较早,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东北三省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副省级城市为突破口,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特别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等政策,确立为东北三省新的发展战略,并继续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更加促进东北三省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2002年, 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603.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6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7亿元。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2.9:49.7:3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833.5元。
3、工业地位。
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曾经为我国做出很大贡献,仍具有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等“基础性技术群体”的优势和产业实力,而这些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
如辽宁省的机床占全国的11%,吉林省的汽车占全国的11.5%,黑龙江省的大型火电和水电装备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和50%,东北三省的输变电设备占全国的40%,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2001年,东北三省的工业增加值4682.6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1.0%。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10955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908家。
东北三省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龙头,黑河、绥芬河、珲春、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区为窗口,沿边、沿线为前沿,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有国家级开发区20个,为国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
2002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60.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11.5%。完成进出口总额298.0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136.7亿美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北三省